1935年2月15日,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發表。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抗日武裝。
2月20日至23日,華東野戰軍將南下之敵全部包圍殲滅于萊蕪地區。這一戰役共殲滅敵7個師6萬余人,俘敵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收復城市13座,使魯中、渤海、膠東3個解放區連成一片。
左權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不斷激勵著後人。除了“左權路”,左權將軍紀念碑、左權紅軍小學……左權家鄉醴陵通過各種方式寄托人們對他的無限緬懷。
1934年2月21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與南滿各抗日武裝共17支部隊,在臨江縣牆砬子舉行大會,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
1943年,馬定夫率領全團參加了著名的祁縣印染廠戰斗,重創日偽守軍。6月,馬定夫奉命帶領部隊赴晉中地區的太谷縣南山中北嶺一帶伏擊敵軍,擊斃30多名日軍。
她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10歲當了兒童團長,14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少年英雄,從七八歲開始為八路軍送情報、站崗放哨、救傷員、送彈藥,是個擁軍小模範。 15歲,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毫不畏懼地躺在鍘刀下結束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詳細>>
穿越歷史的烽火硝煙,重拾見證抗戰的物品,回憶那段崢嶸歲月的故事。征集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反響熱烈。抗戰老部隊、官方紀念館、民間收藏家和網上志願者紛紛投稿,一件件經歷戰火的珍貴遺物,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吸引了近百萬網友積極參與,激發了全民紀念抗戰的高漲熱情。 詳細>>
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進犯盧溝橋,炮轟宛平城,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激起我全民族抗戰的總爆發。回顧那段血與火的歲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是一段無比慘痛的歷史。七七事變爆發後,短短幾十天里,北平淪陷、天津淪陷、華北淪陷。其後,日本侵略軍兵分三路,長驅直入,鐵蹄所至,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僅一年多,祖國半壁河山落入敵手。 詳細>>
5月9日,俄羅斯隆重舉行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大閱兵。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閱兵式的兩大重要看點,第一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作為俄方的主要客人出現在閱兵式的觀禮台上;第二就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組成的方陣將亮相紅場,這是中國軍隊首次參加紅場閱兵。6日,在俄羅斯國防部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授予儀式上,本台記者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方陣全體官兵進行了短暫交流。 詳細>>
今年是遵義會議80周年。對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中共中央在1945年的歷史問題決議中有明確的論斷︰它“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在1981年的歷史問題決議中又指出︰“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任何重要歷史事件都必須把它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中來考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既然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就要用長時段的眼光,從中國共產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考察,對遵義會議以前和以後黨的狀況進行比較,看發生了怎樣的根本性變化,才能更清晰更深刻地認識這次會議的歷史地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