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走長征路∣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略方針2019-07-09 08:46
建在洞穴里的博物館︰從生產槍彈到收藏民族記憶2019-07-05 02:47
毛澤東談中共一大︰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19-07-02 02:16
追尋井岡山的足跡︰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2019-07-01 00:47
閩西蘇區︰最早走出群眾路線的地方2019-06-24 09:26
血雨腥風的承載 記憶中的那些經典紅色意象2019-06-20 16:31
從紅軍長征中學習運用六大思維能力2019-06-13 15:39
入黨誓詞的演變過程2019-05-30 01:30
史海鉤沉︰新中國成立與毛澤東四個“非凡”2019-05-29 00:46
英雄之戰︰震撼人心的上甘嶺2019-05-23 10:18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世長存。百年存照︰聚焦時代鏈條上的國家青春記憶2019-05-09 15:43
五四時期的社會主義流派2019-05-07 14:45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各種派別的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的傳播。“老百姓滿意了,黨政軍民的心也齊了”2019-04-23 15:05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與新中國的誕生2019-04-10 16:44
遼沈戰役中哪幾支國民黨"王牌"部隊被殲2019-03-28 16:35
1948年9月12日,林彪、羅榮桓麾下的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到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共殲國民黨軍47萬余人。在被殲的國民黨軍隊中,大多數是精銳之師,其中不乏“王牌”部隊。所謂“王牌”部隊,無非是裝備精良、戰斗力較強,號稱“主力”“王牌”。不過哪些算王牌,那些不算?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是正式授予的,多半是自詡的。那麼我們就看看遼沈戰役中有哪些被全殲或重創的“王牌”部隊吧。探尋江津四面山“紅軍手跡”背後的故事2019-03-28 16:35
80多年前,7位紅軍戰士在江津四面山療傷,為感謝幾位百姓的救命之恩,他們在離開時,留下了一份900多字的手跡。這份手跡被專家定名為“土城戰役紅軍手跡”,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那麼,這份手跡究竟記錄了什麼內容?它是如何保存至今的?背後又有怎樣感人肺腑的故事?帶著一連串疑問,日前,記者走訪了渝黔兩地,揭秘這件珍貴文物所承載的歷史風雲。悲壯的輝煌︰從華北抗戰看軍史2019-03-28 16:35
“狼牙山五壯士”,人民軍隊軍史上最悲壯的瞬間之一:陷入絕境,強敵迫近,戰士們誓死不降,縱身跳下懸崖,用生命在天地間寫就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但是回溯軍史,又哪止一座狼牙山?這是慘痛得讓後人不忍翻開的史頁,後人也因此頓悟:血與火鑄就的輝煌勝利之下,是悲壯的底色。再談甲午,不得不思的甲午“三敗”2019-03-28 16:35
124載,狼煙猶在。談起甲午,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于幼時電影《甲午海戰》中,民族英雄鄧世昌抱住愛犬隨“致遠”艦沉沒于茫茫大海,應了那句“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更為中日甲午海戰增添了一份悲情。但其實何止是那一份悲情,還有近3000名官兵血灑海疆。 那一戰,是中國人無法痊愈的傷口、無法揮去的噩夢,值得我們深思。甲午今天,我們主動割開傷疤,再痛一次2018-12-13 10:47
11天前,94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趙金華去世,10天前,同樣94歲的幸存者陳廣順也離開了人間。至此,2018年已有20位幸存者從“歷史的見證者”成為了歷史本身。隨著老人們的相繼離世,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長歌當哭之後是要痛定思痛的。將歷史傷痛轉化為前進動力,以民族記憶呼喚人類共情。今天,為我們,也為他們,為過去,也為未來,再痛一次。五卅運動︰引燃愛國烈火2018-12-04 16:28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熙來攘往,一派繁榮。西南側的人民公園中,五卅運動紀念碑靜靜矗立,青銅澆鑄的雕塑定格下當年那場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震驚中外的中國人民反帝革命運動。歷史給予五卅運動這樣的評價︰這是一次偉大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它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和組織力量,在全國範圍內為北伐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並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從而揭開了中國大革命的序幕。68年後的今天,還有人質疑抗美援朝嗎2018-10-29 09:06
1950年的冬天,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他們冒著零下40℃的極寒溫度,仍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有的戰士腳上鞋都沒有,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最後全連全部壯烈犧牲,成為一個個屹立不倒的冰雕。此情此景,讓趕到志願軍陣地的美軍團長不由得肅然起敬,對著靜靜趴臥在陣地上的中國軍人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認為他們是“值得尊敬的對手!”紅軍不怕遠征難 長征精神代代傳2018-10-23 14:57
血染山河。紅一方面軍長征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的紅一、紅三軍團不足8000人;紅二方面軍的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時有1.7萬人,到達陝北的約1萬人;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時約8萬人,到達陝北的約3萬人;紅二十五軍曾發展到近5000人,到達陝北的約3400人。據統計,長征中10余萬英烈犧牲,在紅一方面軍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長征,紅軍歷史掠影︰紅軍時期的三個“西北軍委”2018-10-09 01:02
毛澤東等從國民黨報紙上了解到陝北有相當大的一片蘇區和相當數量的紅軍,于是決定“到陝北去,那里有劉志丹的紅軍”。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陝甘支隊抵達陝北吳起鎮,宣告了中央紅軍長征的結束。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縣下寺灣召開常委會議,決定成立新的西北軍委,以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有一種精神永不湮沒2018-09-28 16:18
1927年,中共五大在當時的大革命風暴中心——武漢召開,選舉產生了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這是黨的歷史上的第一個紀律檢查機構,具有重大的開創性意義,影響極其深遠。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由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組成,他們分別是︰王荷波、楊匏安、許白昊、張佐臣、蔡以忱、劉峻山、周振聲、楊培生(又名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歷史上的今天|一場海戰,心痛百年2018-09-17 10:33
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史以至現代史上,中國軍隊與入侵之外敵交戰時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它又是近代以至現代史上,中國軍隊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鴉片戰爭之後,國人皆知西方專恃堅船利炮,無堅船利炮要割地賠款。北洋成軍,船不可謂不堅,炮不可謂不利,為什麼反而更大規模的割地賠款?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歷史的關鍵之處,絕不在于“炮彈里的沙子”,不在于個別偶然因素,而在于系統性的深層原因。“紙灰檔案”首次公開2018-09-07 00:38
在日本無條件投降73年之際,遼寧省大連市檔案館首次公開2006卷珍貴的“紙灰檔案”,供市民查閱。這些檔案清晰記載著1905年至1945年日本侵佔大連40年間的歷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日軍在大連進行殖民統治的絕大部分檔案都被帶回日本國內或就地銷毀,留存下來的檔案少之又少。大連“紙灰檔案”的發掘和還原,為了解和研究日本侵佔大連40年歷史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有價值的資料,讓日本侵華的樁樁鐵證重現于世人的視野中。《新蜀報》成為馬克思主義在渝傳播陣地2018-07-04 14:45
渝中區下半城,白象街88號,一棟綜合大樓高聳入雲。如果不是一旁的文化牆上寫著“《新蜀報》也在此創辦”的字樣,恐怕來來往往的人們不會知道。上世紀20年代初,在這條各國洋行林立的金融街上,曾有一份重要的報紙在此辦公,這份名叫《新蜀報》的報紙,是當時重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之一。重慶的不少青年知識分子正是通過《新蜀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2018-06-15 16:24
設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的決策始于陝北米脂楊家溝。1948年2月21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電,征求對設計軍旗、軍徽和臂章的意見,請各地各單位研究擬具體樣式送報中央審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從楊家溝啟程,于4、5月間到達西柏坡。這時,周恩來便將軍旗、軍徽、臂章樣式的匯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給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一戰為中國內部事務的裂變提供了契機2018-05-29 13:23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爆發。中國的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後于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休戰條約,標志著持續四年之久的一戰宣告結束。中國作為協約國參戰,也屬于戰勝國。一戰勝利,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帶給中國一系列深刻影響。鐵證如山︰日本為侵略戰爭尋找多個借口2018-05-09 14:24
這近萬封密電中,陸軍省、陸軍參謀本部與“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關東軍往來的密電最多,直接記錄了“九一八”事變全過程。其中有日本駐屯軍參謀長、朝鮮軍參謀長和駐中國陸軍武官給陸軍省次官、陸軍參謀次長的密電,可見除了關東軍,這些日本的軍事部門也是“九一八”事變的參與者。密電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日本海軍的,書中有大量的日本海軍派遣艦隊司令官、駐關東州海軍武官、駐中國各地海軍武官給海軍省次官、軍令部次長的密電。劉伯承元帥的為與不為2018-04-26 10:02
劉伯承是我軍杰出的領導人,一生戎馬、戰功卓著,享有“軍神”美譽。毛澤東評價他是“一條龍下凡”,朱德稱他“具有古名將風,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陳毅也賦詩盛贊“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劉伯承不僅是軍事指揮家,還是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以高超的“帶兵、練兵、用兵”才能為世人所稱道。更以不跟風、不附勢的堅強黨性,不居功、不戀權、甘當孺子牛的樸實品格,不搞特殊化、夙夜在公的奉獻精神,為後人所傳誦。反法西斯戰爭閱兵的由來與演變2018-04-08 14:57
反法西斯戰爭閱兵源于1941年11月蘇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閱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結束後,蘇聯、英國、法國、美國等同盟國都分別舉行過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四國還在柏林聯合舉行了勝利閱兵。蘇聯(後俄羅斯)多次在勝利日舉行閱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旨在慶祝勝利,緬懷英烈,銘記歷史,展示國威軍威,提升部隊士氣,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莫斯科紅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閱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反法西斯戰爭閱兵,中國軍網九一八事變後沈陽九君子遞交日軍罪證2018-02-23 10:33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不久,得知“國聯(聯合國的前身)調查團”要來中國調查九一八事變和偽滿洲國真相的消息,以著名銀行家鞏天民為首的沈陽9位愛國知識分子,便自發組成了“國聯外交愛國小組”。他們在日軍一邊實行白色恐怖、一邊銷贓滅跡的情況下,冒死行動起來準備向國際社會揭穿日本侵華罪行。致敬我軍歷史上消失的軍兵種2018-02-09 15:33
新中國建立後,人民解放軍開始由單一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方向發展,先後成立了空軍、海軍、防空軍、公安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防化學兵領導機構,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建立了原第二炮兵、基本建設工程兵等兵種。隨著軍隊現代化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一些軍兵種的領導機關和部隊先後撤銷,或是並入其他軍兵種,或是移交地方,從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消失。那麼,都有哪些軍種和兵種消失了呢?朱德在抗戰中的偉大精神風範2018-01-25 17:18
抗戰伊始,朱德就支持中央的抗日方針,一直堅持北上抗日。七七事變後第七天,朱德就為紅軍奔赴抗日前線寫下了這樣的誓言︰“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冑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敬愛的周總理一生都有哪些軍事任職?2018-01-08 14:57
今天是周恩來逝世紀念日。周恩來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在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過程中,經中央軍委確定,有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周恩來排在毛澤東之後名列第二。那麼,周恩來一生中都擔任過哪些軍事領導職務呢?毛澤東的君子情懷2017-12-27 09:13
毛澤東逝世後,除了幾套日常所穿的衣服外,他沒有存款,更沒有金銀珠寶。清理遺物時,在主席的倉庫里,工作人員發現大量的舊東西,都是縫縫補補的,里面最好的物品竟然是他當年出訪蘇聯時穿的大衣和帽子。今天的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展櫃里那一件件仿佛還帶著余溫的展品,依然在無聲地刻畫著領袖崇高的精神風範。心懷感恩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透過厚厚的玻璃,感動于他那“千古一人”的人格魅力。追尋臥龍山深處那口“紅軍井”的由來2017-12-21 16:16
紅軍長征離開蘇區時,鄉親們從“紅軍井”里把水提上來,裝滿了上千個竹筒和葫蘆做成的貯水罐,連夜送到紅軍戰士手里,說“喝了紅軍井里的水,壯筋健體志越堅”,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直到今日,每年歡送新兵入伍時,當地還保留了這一傳統做法,激勵家鄉子弟不忘“紅軍井”,走好新的長征路。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記憶素描2017-12-13 09:16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此後,30萬以上的中國人在侵華日軍長達六個星期慘絕人寰的屠殺中遇難。劫後余生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那段歷史的“活證”,歷史給他們留下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新華社記者尋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走近他們的生活,用手繪素描和紀實攝影結合的方式重現他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銘記歷史、為世留證。沒有中國的二戰將會是什麼樣子?2017-12-04 10:11
“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早在1939年1月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8個月,毛澤東就做出這一重大戰略判斷。歷史不應該被遺忘——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和付出的巨大犧牲,必將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