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的特點及采寫技巧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專訪作為一種獨立的新聞文體迅速發展起來,並越來越多的被新聞媒體所運用。那麼,專訪有何特點呢?作為新聞記者,又如何做專訪?
一、專訪的特點
專訪,即新聞專訪,又稱訪問記。是就特定的采訪對象進行專門訪問的紀實性報道。根據其報道的內容,專訪可分為人物專訪、事件專訪、問題專訪和風物專訪。專訪作為一種獨立的新聞樣式,既區別于消息,又區別于通訊,還與特寫不同。它比消息更具體、詳實、細致,而且富有現場感。與通訊相比,更強調一個“專”字,內容更集中,更富有吸引力;它比一般通訊的新聞性、針對性更強;在寫作上,比一般通訊更自由、靈活。專訪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專一性
專訪的特點在于一個“專”字,即 專門的內容、專門的采訪對象和專一的表現形式。在內容和選材上,是就一個事件或人物而進行的專題報道,突出專題性,回答“特定的問題”。無論寫人、記事還是記言,都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側面,這些側面是記者根據報道的需要,專門選擇的,目的性很明確,找誰談,談什麼,事先都要心中有數。在采訪對象上,它是專門對“人”采訪的,而且是事先經過選擇的“特定的被訪問者”“專門的采訪對象”。即便有的專訪是“記事”“記言”,也是通過對訪問與此有關的“特定的人”來完成的。另外,它的表現形式是專一的,標題或行文要顯示“訪”或“談”的字樣。
2、針對性和代表性
相對而言,專訪比其他體裁更有針對性,選擇的人和事及問題應具有明確的新聞背景、強烈的現實性,或者具有特定的新聞價值。訪問什麼人、提及什麼事,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般選擇有代表性的人物,主題往往是回答和解決社會上人們近期關注的某些事物或問題。
3、特殊性
是指它的要素的特殊和特定性,專訪至少要有三個要素︰人物、記者、現場。“人物”,即被訪問者,是個特定的概念,不是指專訪中的人物,而是專指被采訪的人,是構成專訪內容的主角。“現場”,即采訪現場,也是特指的概念,不是指再現新聞事實的現場。專訪“現場”是構成專訪內容的重要陪襯,使專訪增輝添色、生動真實。“記者”,指專訪者,包括記者、特約記者、通訊員。與普通通訊中的記者不大相同,“記者”在專訪的內容上起配角作用。
4、自由性和靈活性
在表現手法上,專訪既重視現場描繪,又強調氛圍臨摹,談話紀實比一般新聞通訊更自由、靈活。可以象寫消息那樣簡潔明快地表達,也可以借用散文的手法,將敘事、議論、描寫、抒情融為一體,盡情表現,營造一種記者、被訪者、讀者三方同在的時空效果和濃厚的現場氛圍。
二、專訪的采訪方略
相對于其他的文體,專訪的特點主要集中在一個“專”字上,而這個“專”字所體現出來的途徑就是“訪”,重點在“訪”。專訪的寫作是以成功的采訪為前提的,沒有成功的采訪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專訪。那麼,如何成功采訪呢?
1、用足功夫,有備而來
做專訪,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可以這麼說,專訪是否成功,關鍵就在于采訪。意大利著名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以采訪世界風雲人物而聞名。法拉奇形容她每次作專訪前的準備狀態時說︰“緊張得就像學生準備大考一樣,要讀大量的材料,要用幾周的時間來準備”。
在采訪前至少要作如下準備︰
首先是被訪問者的情況、背景材料。要盡可能了解被訪問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愛好、性格、家庭等基本情況。
其次是與采訪有關的知識準備。作專訪由于是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話題,被訪問者所回答的內容或問題也必然會有一定的專業或職業特點,特別是一些專業技術、觀點、學術專訪,會涉及到不同領域、多種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內容。所以,記者在訪問前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掌握、了解、熟悉與采訪有關的知識、資料,才能使訪問順利、成功。
三是擬寫采訪提綱與設計所提問題。確立了專訪訪問對象後,首先要圍繞主題,擬定一份采訪提綱,以 免在和采訪對象談話時,泛泛而談。平時,我們所說的“不打無把握之仗”,記者“有備”而來,就是指記者要帶著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有準備、有目標、有計劃的采訪。這就需要采訪者事先設計訪問的問題、提問的順序、問題的分類和性質等。
2、采訪中如何提問
人物專訪的提問大體上有三種類型︰漫談式、直指式和商量式提問。一般以直指式為主,結合其他兩種提問方式,提高訪問效率。訪問時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提問。采訪提問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注重采訪的第一個(組)問題。現場采訪中,采訪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很重要,它是打開采訪對象心扉的第一把鑰匙,關系到采訪能否順利進行下去。所以,必須對采訪對象的身份、背景、情況等進行了解、熟悉,使設計的第一個問題能問到點子上。
二是提問要語言通俗,簡潔明了。記者在采訪提問時,多用樸實自然、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使采訪對象可以準確理解,以便回答。另外,提問的問題要簡潔明了,切勿冗長。
三是提問要具體,有內容。提問要有分量,提出核心問題,抓住要害。提問的問題不要浮在面上,要提問得有分量、有深度、有內容,才能采訪到有重大新聞價值的素材。
3、找準采訪時機和場合
采訪時一定要注意與采訪對象商定適當的采訪時機和適宜的場合。根據采訪的內容選擇與問題、事件、人物有關的訪問場所。選擇的場所應使采訪對象感到親切、有助于記者和讀者理解新聞事實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