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軍報,更愛軍裝
從軍10年,我每天都要和兩樣東西打交道,一個是穿在身上的軍裝,一個是捧在手上的軍報。軍報從未離開過我的視線,一份軍報在手,一天都是好心情,一日不見,便覺訓練沒勁,吃飯無味,睡覺不香。
當然,不可否認,最初讀報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往大了說,是為了集體榮譽,往小了說,是為了嶄露頭角。那是2006年初,隨著新訓生活的扎實推進,新兵們身上的血氣方剛體現地越發濃烈,以至于飯堂廣播也未能幸免,成為連隊乃至班級之間比拼實力、捍衛尊嚴的陣地和戰場。當時,3個新兵連隊300余人共用一個食堂,用餐期間廣播僅能播發5篇稿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為了激發全班人員的投稿熱情,班長率先提出“上1篇獎勵1個雞腿”。
說實話,這並非什麼難以抵擋的誘惑,但對于年輕氣盛、遠在他鄉的我們來說,意義就非同一般了。那段時間大伙兒都鉚足了勁,一有空閑就埋頭寫稿,然而與戰友們的熱情似火相比,結果卻是無比落寞,所傳稿件全部泥牛入海,杳無音訊。直到半個月後,我的一篇《誰知盤中餐》橫空出世,打破了零紀錄。一時間,默默無聞的我成了風雲人物,班長在班務會上表揚我不說,就連一向惜字如金吝嗇贊美的連長也在晚點名時指名表揚了我一番。
戰友們坐不住了,紛紛向我取經。當我輕描淡寫地說出“多看軍報”四個字的時候,戰友們先是半信半疑,而後才幡然醒悟般迅速離去。我想,他們應該是想起了我之前的一些“異樣”舉動︰訓練間隙,讀一篇“部隊新聞”,了解最新動態;午休時分,讀一篇“長征”,感受軍旅情懷;熄燈前,讀一篇“生活與修養”,滋潤心靈渴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時間,軍報成了搶手貨,每天報紙一發到班排,瞬間就被搶奪一空,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而我也因為接二連三在飯堂廣播“出名”,得以被大隊宣傳干事相中,參加《人民前線》報組織的采風筆會,並幸運地發表了個人的處女作《大別山,我的牽掛》。
下連的第四個月,已在報紙發表多篇稿件的我信心爆棚,開始向軍報“進軍”。然而,這一次我卻沒有那麼幸運,一連數篇皆是石沉大海。屢投屢中變成了屢投屢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瞬間被擊得粉碎。
人生總是這樣,在你興致勃勃的時候,給你一記耳光,讓你認清自己莫要得意忘形;在你意興闌珊的時候,又會給你一個甜頭,讓你否極泰來莫要妄自菲薄。
2007年11月22日,我給《解放軍報》投稿的第554天,我的一篇800字短文《梔子花開》滿血“復活”,奇跡般地出現在當日軍報的“長征”版面上。為什麼說是“復活”?那是因為距離“投稿郵戳日期”已經整整一年。一年前,我把對老兵的感懷撰寫成文,並用掛號信寄給軍報文化部。隨著老兵相繼退伍,文章卻遲遲沒有回音,我心里明白,又一次落水了。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它又毫無征兆地浮出水面,而且變成了鉛字。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軍報文化部編輯不僅給我寄來了樣報,還親筆回信︰“由于去年寄來時間較晚,已過時效,所以放在今年刊發,請見諒!”
這是軍報嗎?這是軍報的編輯嗎?那一刻,我開心地不能自已,也為自己一年來的胡思亂想以及無端猜疑而汗顏。其實,編輯老師從來都是無私的,他們認真對待每一篇來稿,不曾放棄任何一個人,只有我們自己放棄自己。
從那以後,我不再像以前那麼魯莽,急于求成,文章修改不下十遍,不敢輕易出手,就像愛情,因為是真愛,所以不敢懈怠。之後的我,仿佛找到了入門的鑰匙,先後在軍報發表稿件幾十篇,自信也逐漸恢復,身上的軍裝似乎也隨之變得筆挺起來。
不知不覺,軍報創刊60年了,作為一名把軍報捧在手心的普通讀者,我想真誠地道一句︰軍報,謝謝你!因為有你,我更愛軍裝!
(作者系東部戰區某部政治部宣傳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