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秀宝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躬行“四力”,提升新闻作品的“鲜度力度”

作者:■ 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 刘明学

摘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走深走实走心,把练兵备战的鲜明导向立起来;要传递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国好声音、唱响军营正气歌;要把握好时度效,让报道进一步有鲜度有力度。

关键词:躬行“四力”;新闻作品;“鲜度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作为主流媒体,关键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走深走实走心,把练兵备战的鲜明导向立起来;作为宣传报道,关键是要传递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国好声音、唱响军营正气歌;作为稿件,关键是要把握好时度效,让报道进一步有鲜度有力度。所谓鲜度,是指善于抓“活鱼”,让稿件如同“露珠”一样闪着晶莹;所谓力度,是指报道要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头条报道,更加聚焦“中心”

一张报纸,一版是“黄金版”,一版的黄金位置是头条。头条的主业是抓大事、抓要闻、抓上下共同关注的事。头条是一版之“纲”。纲,提网的总索,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造屋要架梁,撒网要抓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头条是一版之“魂”,头条强,则一版强;头条弱,则版面难立。可见,头条在一张报纸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人民日报》的头条,报道的大都是改革创新、科技强国、生态文明、“一带一路”等大事,就很好地例证了这一点。

长期以来,从领导机关到一线带兵人,从将军到士兵,都非常看重《解放军报》头条。为什么?因为头条是“风向标”,它不但内容重要、位置突出,更重要的是它对思想有引领,对工作有指导,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近年来,在解放军报社领导的运筹指挥下,经过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共同努力,《解放军报》的头条立起来了、重起来了、居“中心”了。像《那一天,习主席和我们一起站岗》《习近平首次沙场阅兵号令解放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准备打仗,先向“和平积习”开刀》《“陆战雄师”:钢多气盈骨更硬》《滑跃14°:中国海军起飞的仰角》等头条,都是主题重大、气势恢宏、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新闻精品。

分析这些受欢迎的头条,有两大共同特点:分量重,重在主题重大,展现的是强军兴军取得的新成就,讴歌的是躬身强军实践的先进人物,总结的是践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获得的新鲜经验;时效性强,强在报道与部队工作同频共振,真正做到了部队干什么,报纸上吆喝什么,使中心工作摆上了“中心”,使中心位置服务于“中心”,基本结束了“马后炮”“边边角角”占据“中心”位置的现象。

中国梦、强军梦是最具时代感召力的主旋律、最强音,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作为办报的核心主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鼓与呼,是军队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聚焦强军梦,抓好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的报道,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主流媒体的“座上宾”。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版之“纲”就是聚焦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问题报道,更加直面现实

《运用报纸指导工作》,是《解放军报》1956年1月1日创刊号发表的社论。社论指出,我们必须善于运用报纸这个有力的工具,及时地解决部队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长期以来,《解放军报》恪守这一宗旨,努力当好领导机关和部队的桥梁,帮助领导机关迅速地、直接地解决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被官兵誉为“良师益友”。

抓问题,是《解放军报》的优良传统。如何发现问题?特别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有一双慧眼的。一位老报人说,慧眼不是凭空就有的,它来自对部队情况的耳熟能详,来自扎在兵堆里和沾满脚臭味、汗味的战友打得“火热”,来自饭桌上的顺口溜。这需要“笔杆子”们放下身段,打起背包、带上碗筷,住进班排,和兵成为真正的朋友。时间久了,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蹦进你的脑子,留意下官兵开出的“药方子”,解决的办法也就有了。老报人朴实而又充满哲理的话,激励着我们向火热的实践要本领,到一线抓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解放军报》刊发了一批有质量的问题报道,如《万斤白菜“卖”了7元钱》《大机关为啥带不好小分队》《为何点上高产面上歉收》等稿件,对当时转变领导机关作风,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然而,受郭徐流毒的影响,表扬稿一度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有辣味有锐度、直面问题的稿件越来越少。《实践论》《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军队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中螺旋式上升的,常常是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问题永远在路上。媒体人需要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能力”的理念,把问题报道始终抓在手上、放在心里,为改革强军鼓与呼。

2017年《解放军报》改版后,一个突出特色是要求编辑记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提高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近两年的实践看,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调查采写的稿子,都是部队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2018年11月,《解放军报》要闻版连续推出一组时令性很强的报道,如《表彰奖励不再慢半拍》《过多过频的评比,叫停》《抓在平时,不设层层预检》等与年终总结同频共振的报道,受到部队广泛好评。有的连队干部给夜班打来电话说,感谢《解放军报》“替我们说了不敢说的话”。

谈及《解放军报》的“军营观察”版,不少作者感叹,没有一定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很难写出来的。有的记者为了给“军营观察”版写一篇稿,常常在基层一蹲就是半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直至把情况搞明,问题摸清。俗话说,涉深水得蛟龙。如《带兵人:我们跟上新时代了吗?》《跳出“扳过来又弹回去”的怪圈》《有些老兵为啥变得“高冷”了》等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稿件,都是作者在深入调研中写出来的。

三、评论报道,更加充满温度

社论、评论、言论(以下统称评论)是主流媒体的最强音,是报纸的宝塔尖。这是因为,主流媒体的评论是思想的压舱石,舆论的定盘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解放军报》倾心提升观点生产能力。如今,评论已成为《解放军报》的一块“金字招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活动,重要政策制度的出台,大项任务大项活动的部署开展,等等,《解放军报》都会及时刊发评论,甚至是系列评论。据统计,2018年,《解放军报》第1版冠以“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就达170多篇。不少机关干部和带兵人说,党委中心组学习,《解放军报》评论是他们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参阅资料;抓工作谋发展,解决矛盾问题,他们常常在《解放军报》评论里找思路寻招数定方向。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评论的话语体系必须创新,抛弃以往那种板着面孔讲大话、空话、套话的语态模式,丢掉过去那种生涩、刻板、生硬的固定表达,唯有这样,评论才能担负起舆论场上中流砥柱的使命任务。

在评论语态创新上,《解放军报》努力探索政治术语与大众表达、“硬道理”与“软表达”的有机统一,让政治表达既通俗易懂、生动鲜活、有可读性,又直指问题、不失针对性。2018年11月,《解放军报》评论编辑室围绕“荣誉、进步、纪律、团队、吃苦、偶像、交往、打仗”8个主题,推出“关注00后新兵”8篇系列言论。文章刊发后,在领导机关、基层部队和新战友中引起“裂变效应”:不少新战友称这8篇文章是自己军旅的“行动指南”;一些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干部,把这组言论剪下来反复体悟;就连一些“老政工”,也把刊发言论的报纸收集起来留作资料……

为了撰写这组言论,评论编辑室从主任到编辑牺牲节假日,深入新兵营召开一个又一个座谈会,与新战友一对一聊天,听带兵干部介绍00后新战友的诸多“不一样”。调研返回后,编辑室的同志反复研究推敲,最终成稿。通读这组言论,有一个明显感受,从标题到行文,接地气、有温度,篇篇“沾泥土”“冒热气”。

这是《让“友谊的小船”满载战友深情》一文中的两个段落:

“有的新兵很‘关心’干部骨干的生日,有的新兵悄悄打听哪个骨干是老乡……”

对这种“物化交往”现象,评论员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饱满激情地指出:

“如今的军营,已经是风清气正,正是新兵们大展宏图、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切不可在入伍之初就变了味、染了尘。”

评论的力量来自鲜活生动、平和沟通,直指问题要害;评论的温度来自接地气得人心,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上网、打打电话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下一番长工夫、苦工夫、细工夫、慢工夫,不能指望一举功成,一蹴而就。这是“关注00后新兵”系列言论给出的启示。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