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讴歌强军时代 拨动官兵心弦

作者:田兰富 曹 雨

摘 要:军队报纸纪实专版如何坚持聚焦基层、关注官兵;如何彰显人物个性、呼应环境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突出官兵审美、抒发官兵感情;如何积极反映大时代的小人物、讲清大道理的小故事,是在思想文化阵地贯彻落实习主席强军思想、宣扬新时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纪实专版面临的现实问题。《人民陆军》报《纪实》专版在创办发行100期的采编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纪实;题材选择;文本呈现;文风展示

《人民陆军》报《纪实》专版伴随着《人民陆军》报的创刊应运而生。作为《纪实》专版的具体创办者和采编者,我们在题材选择上,坚持聚焦基层、关注官兵,积极反映大时代的小人物、最能讲清大道理的小故事、最能营造大温暖的小幸福,在思想文化阵地上认真地落实唯物主义辩证法、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宣扬新时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通过展示当代军人独特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守卫耕耘着广大陆军官兵共同的精神家园。

生动刻画官兵丰富的内心世界

军队直面血与火的战场,军人是千锤百炼的精钢。在所有的职业里,没有比军人这个职业更阳光、更多彩的了。但是,就像其他美的事物一样,军人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统一体。钢铁意志与细腻情感、硬朗线条与缜密思维、疾如雷电与处变不惊,等等,所有人性的对立面、冲突的爆发点都能在军人身上得到淋漓的体现。如何用精准的笔触去描摹军人细致的内心世界?刻画个体传神的形象?这是每一名报纸编辑绞尽脑汁、探索追求的关切所在。

习主席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强调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推进强军文化建设,克服“骄娇”二气,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强军文化思想作为习主席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官兵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用生动的笔端描写新时代军人的丰富情感,是展现强军文化与红色基因时代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用鲜活的语言叙事说理

军事记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为今天的官兵立传,给明天的官兵留史。这句话用在《纪实》专版尤其贴切。《纪实》专版创刊之初,我们就在栏目设置、文章定位等方面进行系统缜密的策划,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作为办报遵循,聚焦陆军部队铸魂育人、练兵备战、正风肃纪、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讲述陆军官兵传奇故事,展示广大陆军官兵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的精神风貌。为此,在专版设置了《人物》《特稿》《观察》《兵事》《往事》《情感》栏目。在采编实践中,我们注重高端策划,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精选稿件。作为新闻特写和报告文学的主阵地,对文字的高标准高要求是其立身成名的基本特点和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借鉴小说的叙述风格、诗歌语言的优美等文学体裁优长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着力打造独有的专版风格。《纪实》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彰显人物个性。刊登于2018年8月20日《纪实》专版的《维和战场上,他被誉为中国军人的“名片”》一文中,文中主人公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李强的直接引语只有8处。面对初抵任务区就主动承担的艰巨任务,他说:“这个任务让我们来完成吧!”出色完成任务、受到褒奖后,他说:“这只是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会很漫长。”完成历史性工程、受到盛赞时,他说:“中国制造,值得你们信赖。”面对环境恶化、友军伤亡时,他说:“做最坏的打算,赢最终的胜利,坚决完成任务。”……寥寥数语,使得一个不畏艰险挑重担、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指挥官形象丰满起来,冷静、担当、博爱的性格特点就像印在名片上那样醒目。2018年7月26日《纪实》专版刊登的《木合买·买买提力:好巴郎就要去当兵》一文,文中主人公、维吾尔族党员干部木合买·买买提力的语言因形象而生动感人:“党的恩情像坎儿井的水一样饮不完,亲人解放军做的好事就像新疆的葡萄一样一拎一大串儿。”“这么好的巴郎,不去当兵太可惜了!”“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吐口口水也要砸个坑。”……活泼的语言成功地刻画出主人公爽直的性格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是呼应环境特点。陆军百万官兵戍守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尤其是边海防部队,戍守着广袤的陆地边境线和海岸边境线,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异彩纷呈。《纪实》专版把各地区环境差异作为重要因素呈现出来,既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开阔了官兵视野,也为共同的精神家园丰富了色调、增添了魅力。“风中的汽车就像被扔在冰面上的泥鳅,打着滑吃力地蜿蜒爬行着,坐在车上,人惊出一身冷汗。”写的是去往“云中哨所”詹娘舍的惊险;“奋进的道路上会有一个个‘顽石’拦路,需要我们用信念和执着跨越!”写的是平潭岛海防官兵的执着;“这里,没有荡人肺腑的金戈铁马,没有高耸云天的边关楼宇,有的只是漫漫沙丘和随风而动的茫茫沙尘。”写的是沙漠的荒凉和官兵初到时的迷茫。这些语言渲染的情绪和稿件的主题高度契合、形成共振,释放出巨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是巧用修辞手法。文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修辞的魅力、文字的魅力。《纪实》专版在设计专题、策划选题、聚焦问题时,高度重视运用修辞手法,突出文学特色。以标题制作为例:《武虹妃:让每个梦想都走在奋斗的路上》,用梦想指代有梦追梦圆梦的新时代青年官兵,角度新颖;《丁铭:26块伤疤都是我的“勋章”》,用勋章比喻伤疤,反映出荣誉的庄重和来之不易;《千万里,我追随着你》,用呼告的手法表达对军人的尊敬、对军营的向往和对军功的渴望;《上士赵龙:能给战车做“B超”》,把检修战车的高超本领比作精准的“B超”透视检查,生动形象;《田应当:当兵就应当是这样的》,对关键词的重复形成了强调、突出了主题。修辞的巧妙运用,彰显了《纪实》专版与新闻版面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将文章标题提升了层次,增加了亮点;对稿件内容进行了点题,凸显了焦点。

用活用好特写手法

《纪实》专版在《致读者》中这样写道:“聚焦陆军部队铸魂育人、练兵备战、正风肃纪、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以特写的手法展现陆军部队特色人物风采,讲述陆军官兵传奇故事。”编辑明确指出了《纪实》聚焦的是实践、展现的是风采、讲述的是传奇,而实现这些目的,主要靠的是特写的手法。特写之于《纪实》的作用,由此窥斑见豹。

为把特写这种形式用活用好,我们在行文中进行了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囿于篇幅,这里仅以几篇稿件简短的导读文字为例,试析《纪实》中对于特写手法的运用。

高度概括写全貌。《黑瞎子岛: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导读:“黑瞎子岛,地处中国版图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三角洲。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从这里照进祖国。驻守在这里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东极哨所被誉为‘东方第一哨’……”;《贾树志:用军旅最好的时光成就为“犬王”》的导读:“有这样一位老兵,他不操枪,不弄炮,常年与搜救犬为伴,联合国有关组织为他颁发高级搜救犬测试考官资格证书,成为这一资格的亚洲第一人;每当天灾人祸发生,他总会和‘无言的战友’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以及《徐春玲:坚守“生命禁区”,只为不负性命相托》《军医陈兴:小小银针,为边防军民解除伤与痛》等稿件的导读,无一例外都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主人公(主角)的主要特点进行全方位展示,为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主题、获取事实全貌提供帮助,为合理选择、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细节白描凸特点。《“最强大脑”蔡少波:梦想成为风语者》的导语:“‘滚加滚减’计算,班长报完题,没等计算兵把稿纸铺开,把计算器打开,他就报出了答案;1000多个字符的密语表,像烙铁一般印在了他脑子里……”;《大彪,其实一点也不“彪”》的导语:“后勤机关到连队选保管员,就提一个要求:不怕苦不怕累。大彪一听,把手举得高高的……”;《丁铭:26块伤疤都是我的“勋章”》的导语:“卸下装具,脱下迷彩服,侦察连连长丁铭才发现自己又挂了彩。原来,攀崖时因脚下打滑,右小腿被锋利的岩石‘啃’下一块八九厘米大小的皮肉,伤口已被水泡得泛白,鲜血还在渗出……”,这些突显特点的白描,选取的都是经典的细节、鲜活的事例,不仅写得有灵气,而且富于情感,一下子就打破了作者和读者的隔膜,紧紧地抓住了人心,让人有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感觉。

夹叙夹议吐心声。与新闻版面中编辑一般不主动发声、在幕后指挥调度文章不同,《纪实》专版在强调新闻属性的同时也兼顾文学性、思想性、哲理性,编辑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发挥空间。《纪实》专版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将积淀的哲思、充沛的情感、精炼的语言充分展示出来,表明了思想立场,传递了正能量。比较典型的有《老兵林风谦:心怀大爱走好军旅延长线》的导语:“世上没有哪种职业像军人这样,哪怕你穿过一天军装,一辈子都是个兵……”;《脚踏生死场,百余名勇士甘当雷患“终结者”》的导语:“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死亡的幽灵仍在游荡。数万枚‘沉睡’在广西中越边境线上的地雷,时不时地醒来发威,恶魔般地吞噬着边民的生命,雷患成为当地政府固边强民的巨大障碍……”,以及《我愿做你的“篱笆墙”》的导语:“在与世隔绝的戍边岁月里,收获的是那黑到骨子里的肌肤和难挨的寂寞。军人的眼中只能有国界,军人的脚下寸土寸金,每一丝一毫都值得为她付出生命,哪怕她荒芜得能将你吞噬。”

不忘为兵而歌的初心

屈指算来,《纪实》专版创办以来已刊发100期,内容丰富多彩、栏目种类繁多、选题不拘一格、行文自成一家,虽然进步不断、创新不止,但为兵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常办常新。

兵的审美。不同于流行的、经典的、科幻的审美观,军人有其独特的文学审美观,自古以来,军旅诗歌、边塞诗歌自成一体就是佐证。当代革命军人在卫国戍边和强军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审美品味,受其影响,军旅报告文学也形成了自己语言凝练、文风大气、话语通俗、表述直白的风格特点。《纪实》专版讲述转业军人林风谦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时,编辑写道:“2015年初,林风谦选择离开部队。25年的军旅生涯,尽管有太多的不舍,但他心里清楚,虽然脱掉了军装,但决不能忘记兵的本分,为人民服务的传统要发扬延续下去,要走好军旅生涯延长线。”提纲挈领几句话,就把主人公投身公益事业的初衷交代得一清二楚,也为后文展开进行了铺垫。描写基层优秀女指导员武虹妃做思想工作时,文章写道:“恰巧,武指导员瞧见了:啥情况?陈班长说,媳妇工作忙,提前回了。指导员说,我不信,是不是吵架了?陈班长说没有。武指导员感叹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听指导员这么一说,陈班长话匣子打开了……”看到这样的场景,每一个熟悉基层、了解部队的读者,都会被武指导员高超的思想工作技巧和对官兵心事无微不至的观察所折服。

兵的视角。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时候,喜不喜欢一篇文章,到底刊登哪篇稿件,并不取决于写作技巧,而在于作者的视角是否与读者相契合,两者有没有共同语言。一方面,《纪实》专版在选取题材时,没有为了突出可读性而一味选取奇、新、怪、神的故事,而是始终用兵的视角观察,用兵的视角衡量,用兵的视角取舍。在已刊发的稿件中,“人物”栏目大多是精武强能的典型人物,“兵事”栏目大多是沙场竞技、赛场比武的训练故事,“往事”栏目大多是战争年代热血硝烟的传奇珍闻。可以说,每篇稿件都始终坚持兵的视角,考虑兵的感受。另一方面,《纪实》专版在选取事例时,坚持选兵最关注的、最敏感的、最难忘的,强化兵的视角,叩击心灵深处。黑瞎子岛上驻军升国旗时,担任升旗和领誓任务的必须是连队评选出的“迎接朝阳好党员”和“东极之星”;为了守护高原孩子的健康,儿科医生徐春玲扎根高原24年,自己的孩子17岁了,和她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年;美军的强大人尽皆知,可在朝鲜战场上,排长郭忠田指挥全排一次战斗歼灭美军215人,缴获火炮6门、汽车58辆。什么是军人珍视的荣誉?什么是边防军人的牺牲奉献?什么是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纪实》专版也给出了自己的,那就是军人的答案。

兵的感情。有人说,感情这两个字,对于军人是一种奢侈。也有人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纪实》专版立志办成强军路上的精神驿站、百万官兵的精神家园。在表达感情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具体来说,有实写、虚写和不写3种手法。《贾树志:用军旅最好的时光成就为犬王》一文中,当主人公被问到今后的打算时,贾树志说:“这么多年了,搜救犬训练有一个课目一直得不到很好落实—那就是‘搜尸训练’。主要原因是嗅源不好找。我倒是有个心愿,等我将来老了去世时,我要把身体捐给搜救犬事业……”,这是实写感情。《军号情深,唤醒的不仅仅是生命》里,妻子用军号声唤醒了昏迷不醒达数月之久的军人丈夫,可谓百感交集、喜极而泣,但她说:“你心里根本没有我,只有军号声,你和军号声过吧……”,这是虚写感情。《脚踏生死场,百余名勇士甘当雷患“终结者”》一文中,官兵准备把扫排完的雷区交付当地群众时,指挥员执意要带官兵走上一遍,他说:“乡亲们,我们扫过的雷区,连自己都不敢走,又怎能让你们进去播种?不以这种方式走一遍,就意味着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人民陆军》报《纪实》专版已出版百期。作为一个版面,100期是一个纪念、一份坚守,也是一份宣言、一份承诺,在新时代官兵逐梦强军路的征途上,《纪实》专版将一如既往讴歌这个伟大时代,与在强军路上追梦逐梦的广大官兵一道前行!

(作者分别系人民陆军报社主任编辑、编辑)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