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全媒平台、意见领袖与影响力传播

作者:■ 吴伟超 刘 轶

编者按: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智库为代表的新型公共外交在世界舞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军事智库已成为各国军队提升军事软实力、传播军事理念、服务军事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平台。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智库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深入研究外军智库舆论生产与传播,对于我国建设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军事高端智库,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期我们对印度和美国智库舆论生产与传播进行专题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其军事防务类智库建设中的传播理念、方法和路径等问题,为提升我军智库舆论生产与传播提供借鉴参考。

摘 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适应新时代、承担新使命、传播新思想、运用新方法。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智库建设与发展状况与我国相近,但起步相对较早,特别是军事防务类智库在全球形成一定影响力。研究印度军事防务类智库的网络渠道平台建设、意见领袖发声以及基于海外的网络传播模式,对于我国建设特色鲜明、机制创新、掌握话语权的国防高端智库,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印度智库;影响力;网络传播

习近平主席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智库为代表的新型公共外交在世界舞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智库建设发展方面既有差异性,又有共通点。当前,我们更多关注现代西方智库,而对发展中大国,特别是对我们周边重要国家的智库研究有待挖掘。考察印度军事防务类智库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对于提升新型中国国防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印度军事防务类代表性智库情况

当今大国崛起、强国纵横之中始终都有智库的角色,智库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印度智库建设发展起步早于中国,很多顶尖智库全球排名居前,一些智库专家具有较强的世界影响力。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8年全球智库报告》,全球8162个智库中印度有509家,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尽管印度智库数量很多,但只有7家智库进入了全球前150名;同样,中国有9家智库进入全球前150名。因此,中印智库与中美智库,在规模和质量上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虽然中印两国在发展模式和文化传统等国情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印度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中国智库不无借鉴意义。在此,摘其要点,以飧读者。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是印度最主要的研究战略与安全问题的智库,国际排名第42位,被誉为印度“军方第一战略智库”。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和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政府认识到加强战略与安全研究的必要性,因而成立国防研究与分析所,该智库隶属于国防部。它设有东亚研究中心,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都是该中心研究范畴。现任所长齐湛(Sujan R. Chinoy)是职业外交官,在中国和东亚以及亚太地区有超过37年的专业外交生涯,曾任印度驻上海总领事、印度驻日大使等职务,精通汉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2019年从外交部退休后任该智库所长。副所长则由军队退休将领担任,他是曾参与过印巴卡吉尔战争的少将阿洛克·戴博(Alok Deb),前任副所长是由有着32年从军经历的鲁梅尔·达西雅(Rumel Dahiya)准将担任。现有的81名研究人员中近半数拥有博士学历,主要来自军方、政府部委以及智库直接招聘的各界精英。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是印度顶尖国际战略研究智囊,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8年全球智库报告》称,该智库在“中印日韩四国智库”排行位居第4,在“顶级防务安全智库”领域排名全球第32。该智库成立于1990年,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目前,该智库在运营体制上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但45名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几乎全都与中国有关,包括中国外交、中国军队、金砖国家、中印关系等问题,研究成果定期在该智库主办的《中国周刊》《中国军事观察》和《南海观察》等期刊上出版发行,官方网站上也开设有固定的涉华研究专栏,不少短平快的观点文章在官网专题页面发布,在印度主流社会和精英界影响巨大,其观点意见在国际舆论场具有较强反响。比如,拉贾·莫汉(C.Raja Mohan)就是该智库一名具有着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员,他的研究成果频繁在《华盛顿时报》《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上以及美国顶尖智库的官网和精英杂志上出现。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自1973年成立后就是印度公共政策领域的顶端智库,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8年全球智库报告》,在“中印日韩四国智库”排行中位居第14。该智库与前两家智库相比,因为资金来源更加多元,且管理委员会由来自印度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各种公众人物组成,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无党派的智库。该智库公开宣称不设集体立场,而且鼓励专家自主发表多元观点和政策建议,被认为是观察印度社会精英在重大事件中多元立场和整体面貌的最佳窗口。

二、印度军事防务类智库网络传播分析

当今世界信息联通日趋紧密、专业分工日趋复杂,大国竞相推进“智库+互联网”战略,提升各专业领域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印度军事防务类智库加强网站精品栏目建设,注重培育“意见领袖”,借助互联网向海外传播观点意见,值得借鉴学习。

网站设计注重用户体验,打造精品品牌栏目。观察印度智库网络传播,最为直观的就是其网站建设。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官方网站具有完备齐全的分类功能,在首页上按照短评(Comments and Briefs)、出版物(Publications)、活动(Events)、多媒体(Multimedia)和专栏文章(Op-eds and Articles)的分类进行集中展示,还可以在各个分类下按照关键词及限定时间进行筛选,对用户定向获取信息非常友好。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建有完备的搜索功能,搜索结果可以直接按照文本类型分类呈现,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报告(Research)、研究项目(Programme)、专家演讲(Expert Speak)等。在各类热点国际议题发生期间,该智库还会在官网重要位置开设相关专栏,集中推送智库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文章。类似的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官网也具有完善的搜索和分类功能,网页设计也较为前卫美观,用户体验较好。印度智库网站的分类专栏有的已经成为影响力很大的品牌栏目,例如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的“IDSA评论”(IDSA Comment)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瑞辛纳争鸣”(Raisina Debates)都已经在精英舆论场形成品牌效应。特别是“瑞辛纳争鸣”,以印度外交部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瑞辛纳对话会(2016年开办,每年一届,对标香格里拉对话和慕尼黑安全会议)为基础,主要收录各领域专家学者探讨印度崛起的理论文章,经常被大众媒体全文转载或部分摘编,进入国际传播场域。

全媒体渠道推送研究成果,注重海外“二次传播”。研究发现,承载传播智库专家观点文章的印度媒体,既有《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印度邮报》等老牌印度英文报纸媒体,也有Livemint新闻网、The Quint新闻网、WION新闻网、《瞭望》新闻网等新兴新闻网站。老牌印度英文报纸媒体面向印度政经精英群体,借之可以强化“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而新兴新闻网站的用户则更加年轻化、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智库知名度。二者叠加作用,极大丰富了印度智库影响力的覆盖面。印度智库除去在本国媒体上大量刊文发声,还经常在美国《华盛顿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英国《金融时报》和日本的《日本时报》《日经亚洲评论》《外交学者》等国家英文媒体上刊发印度视角的评论文章,在重要的国际议题上发出印度声音、传播印度观点。除此之外,印度智库还常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官方网站发表学术研究文章,以学术交流的方式扩大印度在国际议题上的影响力,例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官网、耶鲁大学惠特尼和贝蒂·麦克米伦国际和区域研究中心官网和诺丁汉大学亚太研究所官网等,都经常刊发印度智库专家的理论文章。

“意见领袖”发挥专业力量,形成国际影响力。智库必与智者相联。全媒体时代,智库提供决策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发挥智库“意见领袖”影响力更加契合互联网传播思维。统计发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和印度政策研究中心三家智库,存有一定规模的“意见领袖”,他们在涉印议题各个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同时又积极刊文引导,对政府决策和社会民意具有较强影响力。例如,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东亚研究中心负责人贾甘纳特·潘达(Jagannath P. Panda),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马诺伊·乔西(Manoj Joshi),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哈西·潘特(Harsh V Pant),曾担任印度第26任外交秘书的萨仁山(Shyam Saran),印度顶尖战略专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等。这些专家履历丰富、影响力大,积极主动刊文引导,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例如萨仁山曾担任印度外交秘书,现担任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推动成立了被称为“印度版香格里拉对话会”的瑞辛纳对话会和印度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年度会议(CyFy);马诺伊·乔西有30年媒体从业经历,是印度媒体界资深记者和专栏作家,出版过国防安全领域专著和学术文章,曾担任印度国家安全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安全机构改革特别工作组成员,在安全和外交政策领域拥有很高权威;布拉马·切拉尼是印度公认的顶尖战略专家,也是著名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在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和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等世界多家智库和大学担任兼职,曾参与起草印度核战略。由此看,印度智库的“意见领袖”多重履历,在政府—军队—研究机构“旋转门”机制引领下,使印度智库“意见领袖”的声音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建设中国新型军事防务智库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一是要建好用好智库官方网站,发挥好官网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印度智库网站建设完善,无论是页面设计还是使用体验,均具有商业网站的水准,特别是信息检索和分类呈现功能强大。反观我国军事防务类智库,不少网站版式设计和信息检索功能还停留在Web1.0时代,甚至有的智库还没有官方网站。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颠覆性力量,科技变化速度的显著增长,全球信息的相互依赖以及信息和政策流动强度和威力的增加,都对智库提升大众传播特别是网络传播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尽管我国智库发展路径有其特殊性,但从当前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智库均需要提升大众传播影响力。在当前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建好官方网站应是加强传播力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是要打通智库对外传播渠道,发挥好智库设置全球议程的功能。早在20世纪初,西方智库就开始通过设置全球议程、影响国际舆论和广交各国朋友等方式,助推美国的崛起。近些年,印度智库借助英文交流的语言优势,持续在西方媒体刊文发声,已经开拓了稳定的国际传播平台,形成可观的国际影响力。当前,中国智库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相比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智库远未形成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当前国际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加剧,波澜迭起、充满挑战,迫切需要中国智库开展和发挥设置全球议程的功能,配合官方举措,对全球事务的介入打出更多“组合拳”。中国智库有必要借鉴印度智库的网络传播模式,主动瞄准地区安全问题、国际经济问题、全球气候问题等热点国际议题,提升研究水平和传播能力,充分融入全球重大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努力在这些议题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逐步让中国声音成为这些国际议题发展走向的重要参考。

三是要推动强化智库品牌效应,凸显好智库参与国际交流的优长。习主席高度重视智库外交建设,在双边、多边和国际组织等重大国事活动中,数十次地反复讲加强智库外交,多次强调加强智库国际交流活动,密切智库间的合作。智库所参与的国际交流活动被称为“二轨外交”,相对于政府间的“一轨外交”,这是一种非官方外交,方式较灵活、广泛,经常可起到官方渠道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点与面”上做好两篇文章:一方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专家。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在朝核问题、中美关系等涉华热点问题上,均以智库专家身份在布鲁金斯学会官网、彭博新闻网等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有效传播了中国立场,在美国精英界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智库应借鉴印度智库,依托北京香山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现有资源,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栏目,提升智库观点和专家主张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Mcgann, J. G.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s index report[DB/OL].2019

2.金芳等.西方学者论智库[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作者分别系66072部队助理编辑、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姜兴华 实习学员:曾彬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