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试论典型报道的时代价值

作者:■ 李清华 赵怡然 张子轩

摘 要:2019年5月,中宣部授予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等为全军挂像英模。本文以林俊德、杜富国等重大典型报道为样本,分析其对于触摸时代脉搏、推动时代进步所具备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典型报道;新闻价值;正面宣传

典型报道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具有先进性与代表性的人物,展开全面深度的报道。典型报道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设置议题、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在思想多元、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今天,应当通过不断创新典型报道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为典型报道注入时代元素,使其焕发活力,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典型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实践

典型报道,是我党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过渡,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我党动员全社会投入生产的各个环节,致力于经济建设。于是出现了“铁人”王进喜、勤俭节约的孟泰及其用双手捡出的“孟泰仓库”、将农业合作化推出高潮的“穷棒子社”,这些经济建设战线上的典型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投身国家经济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英模人物的英雄事迹,通过报告会、宣讲团等形式做广泛的巡回演讲,在全国兴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典型报道的类型也开始趋向多元发展,报道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劳模”“英雄”等,知识分子和经营管理者等白领阶层开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1]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典型报道较多集中于领导干部,如廖俊波、邹碧华;军人烈士,如张超;科技人才,如林俊德、黄大年、李保国等。显然,以新时代先进典型为参照系,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党风党纪、改革强军、科教兴国等重点工作和伟大事业相辅相成。

以全国重大典型林俊德、杜富国为例,记者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将院士林俊德、战士杜富国精神特质的产生升华到祖国核试验事业、两弹一星事业和在新时代解放军依然是最可爱的人、依然是钢铁长城的大背景中,让读者认识、了解进而学习林俊德的“马兰精神”、杜富国“让我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千百条线索中最重要的一个”。通过正面宣传,塑造了健康向上的的主流舆论,让典型在新时代焕发出生命力。

综上可见,典型报道作为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一环,源源不断地为党和人民树立标杆、凝聚正能量,是党报党刊一以贯之的有力武器。典型报道不仅在我党的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也注定将继续在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发挥成风化人的作用。

二、真实的典型报道成为新闻力量的生动体现

迈克尔·舒德森从媒介组织生产的角度阐释了新闻是如何影响社会和政治,以及更大范围地影响文化的。新闻不是有关“真实世界”的复制,而是参与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它本身并不是现实而是转变、简化后的誊本。

从这个角度出发,典型报道就是在现实世界发生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精神的高地、一座灵魂的灯塔,它指引人们向各行各业的楷模致敬学习,向人类伟大的人格精神看齐,向看似难以抵达却真实存在的远方孜孜追求。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中,新闻报道不能是简单地、被动地履行描述社会、记录历史的职能,而应该积极地介入,为社会的良性发展设置议题、挖掘楷模。《新华社每日电讯》所刊发的三篇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的报道,几乎用整版版面刊发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报道,就是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深入采访、充分挖掘,放眼时代格局,把握时代脉搏,用生动的笔触呈现在读者眼中的作品。

新闻的力量就在于通过事实选择、框架搭建甚至写作技巧去影响阅读者,它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复杂的世界要求新闻告诉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应该怎么做,而典型报道正是将这种力量放大的助推器。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力量。作为新华社记者,通过跟踪记录下林俊德院士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以独特的视觉,运用一个个细节,将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三、讲好故事是典型报道的制胜关键

提升典型报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典型报道归根结底是写人的报道,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是故事成功的关键要素。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为宣传好扫雷英雄战士杜富国这个典型人物,曾奔波上万公里路,先后深入到中越、中缅边境扫雷第一线进行采访,将每一个细节进行归纳和再梳理,并实地进行雷场生死体验,将这些事迹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达了出来。记者不仅努力还原了杜富国在危险面前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革命气概和每一帧震撼人心的真实画面,而且还原了英雄住院期间的坚强毅力和非凡表现,以直观镜头式语言,增强了文章可读性和真实感,增强了典型人物的冲击力和亲切感。生动的语言是让读者在海量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拥有“戳开欲”的关键。李希光曾提出:“新闻就是‘他说’”的观点。[2]直接引语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以直抵受众心灵,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真实感,由此带来的对典型人物事迹的感动也来得直接。

典型报道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通过鲜活故事、生动人物形象弘扬社会主旋律、赞颂人间大美的独特范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介形态如何变化,讲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故事依旧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风貌、引领社会风尚的不二法门。

【注释】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传播价值观研究[D]刘金星,兰州大学,2008(3).

[2]李希光.新闻与写作[J].新闻与写作,2016(8).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91954部队、91843部队)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