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用什么色彩绘就军旅画卷

作者:张汨汨

转眼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这个我军军事传媒的新型“航母编队”已行驶了一年有余。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对于传媒业态转型和军事新闻编制体制调整两股大潮,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前不久,我们聆听了中心郑蜀炎、冀惠彦、董保存三位老师的讲课,深深被这些满怀激情、才华横溢的前辈们所折服,更加深切体悟到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责任。环顾我的周围,这样蓬勃烂漫、雄姿英发的战友不胜枚举。他们在隆冬季节上最缺氧的高原,在新婚第二天随舰出海,在通信断绝下徒步挺进震中……还有更多的人,长年在聚光灯之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台上台下,他们都是我人生的旗帜。

榜样在前,我只有紧紧跟随。2018年夏天,我参加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时代国门行”系列报道,一走就是20天。此时,正赶上长年驻外的爱人回国休假,但我还是选择了背上行囊。我是妻子,但首先是一名军人。把个人生活放在工作之后,任务下达无条件执行,是这个岗位最基本的操守和准则。

2019年初,中心组织“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系列报道,我的任务段正处于春节期间。那时,我刚刚结束“时代先锋”郝井文和空军“新年开训”两项报道任务,才与女儿“团聚”没几天。更不巧的是,常年帮我带孩子的婆婆又累倒了,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孩子送到体弱多病的母亲那里。这是5岁的女儿第一次与姥姥单独相处。临别那天,孩子不吵不闹,只是紧紧攥住我的袖子,把小脑袋埋在我的肩头,不一会儿,我就觉得热热的潮湿渗透了衣服。我硬起心肠掰开女儿的小手,转身而行。

我在广西的大山和海岛间走了10天,收获了无数感人的故事,然而每天夜里接通电话,听到的都是女儿的痛哭。母亲说,孩子白天特别安静乖巧,但夜里总会在熟睡中哭醒。除夕之夜,窗外是鞭炮与欢笑,我面对的是视频里女儿的嚎啕。那一刻,我感到一切安慰的言语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但如果重来一遍,我仍然会坚持当时的选择。就在广西某海岛雷达站,我遇见了两个小女孩,她们与我的女儿差不多年纪,只有春节期间,才能跟着妈妈上岛与爸爸短暂团聚。比起这些常年驻守高山海岛的战友,他们无言的付出又有谁人知晓?他们默默的坚守更加崇高。作为军营故事的讲述者,把他们的奉献与担当告诉更多的人,不正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2019年4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在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报道中发稿近500条,多种融媒体产品浏览量过亿,受到新华社社长、总编辑批示表扬。我有幸与同事们一起在青岛见证了海上盛况。4月26日回到北京,28日,我又登上了返回青岛的列车,报道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在舰船上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劳动节。回京仅两天后,我又和军分社副总编辑黄明、总社记者吴晶一起飞赴湖北恩施,参加对老英雄张富清的宣传报道。说实话,这时我已十分疲劳,此前海风里染上的小伤风,在后来的演习中发展成了重感冒,此时仍未痊愈。然而,当我见到张富清老人,面对他慈祥的笑容和那双纯净透澈的眼睛,我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染。老人的朴实纯粹,他那经过岁月与信仰磨洗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让我心中充满了力量。稿件播发的那一刻,我心中有一种内心表达找到出口的酣畅,更有一种不负英雄、不负战友、不负使命的充实与踏实。

我常常感到,新闻采写过程就像负重登山,充满艰辛劳累,却也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那些行与思、笑与泪,那些倾听与跋涉,感悟与思考,都让人深深眷恋。军旅人生有长有短,但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生命中浓墨重彩的华章。作为新时代的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用什么色彩来绘就我们的军旅画卷?

我想,一百个人有一百种风景,一万个人有一万道光彩。只是这光彩里应该有着相通的基调—那是前进,而不是退缩;是奋斗,而不是安逸;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是燃烧,而不是沉寂。

这光彩是人生的铭刻,它将辉映今后的道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