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关于提高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的思考

作者:赵子琪

摘 要:提高媒介素养是官兵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海防部队驻地分散、环境复杂,面对的舆情信息庞杂海量、良莠不齐,有必要探索官兵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路径,练好有效应对媒体、主动宣扬强军正能量的“真本事”。

关键词:海防部队;媒介素养;全媒体;新大纲

201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中,对军人管理和使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规定作了修改,取消了原先“因工作需要并经团以上单位首长批准方可使用移动电话”的限定条件。智能手机有序进入军营,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的冲击,加强对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的教育刻不容缓。

针对当前海防部队驻地分散、环境复杂的特点,应当顺应时代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媒介使用、信息消费、信息生产、网络交往能力。

一、提高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是全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

媒介素养是全媒体时代公众素养的重要构成方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媒介素养”一词源于1933年,英国文学批评家F·R·里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生在他们合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最先提出。学界对媒介素养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在国内,一种有代表性的认识是,媒介素养是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所用的能力。近年来,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媒介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传播形式不断更新,新媒介渐成气候,媒介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传统的传授模式、传者以及受众的概念受到冲击和重构。新的媒介环境对人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媒介素养的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和公民教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在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因其不可补偿性、不可替代性和可迁移性,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媒介素养是官兵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形势下,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甚至作战任务,处处离不开媒介的应用。全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其共同科目部分首次设置媒介应用相关内容。这意味着今后从将军到士兵,都要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大纲将媒介应用的具体内容分为了媒体应对、舆情信息识别、证据采集等三部分,其中媒体应对解决的是“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舆论信息识别解决的是“对媒体信息进行正确解读分析”的问题;证据采集解决的是“为媒体舆论斗争提供弹药支撑”的问题。新大纲要求广大官兵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全军通识性的教育内容。

海防部队所处地理环境复杂,驻地经济较为发达,直面媒体的几率更高。经过转隶调整,海防部队进一步呈现出高度分散、点多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基层官兵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尤为需要形成对自我的认同感和对部队的归属感。同时,海防部队身处沿海地区,价值多元,文化思潮活跃。广大基层官兵频繁接触网络,易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乐于关注和传播各类舆情信息。而舆情信息庞杂海量、良莠不齐,要想甄别真伪、捕捉到信息背后的意图,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提高辨识力和鉴别力,加强外宣工作主体的意识,练好有效应对媒体、主动宣扬强军正能量的“真本事”,是全媒体时代对海防部队基层官兵提出的新要求。

二、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一是媒介使用的灵活性有待提高。尽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智能手机的使用,但由于海防部队一直以来执行的任务较为特殊,对智能手机的严格管控存在延续性,基层官兵中仍然有不少“谈媒色变”的现象。一方面,青年官兵在入伍前普遍已有上网体验,他们的“网龄”都不短,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新媒体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将“使用手机”与“犯错误”简单划上等号,羞于表达自己对智能手机和网络的需要。

二是信息消费与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在媒介的使用上,海防部队基层官兵更倾向于部队集中提供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在使用外部网络时,多数官兵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娱乐需求为主,个别官兵会产生盲目猎奇心理,对信源不加确认,甚至偏听偏信所谓“小道消息”,转发或传播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内容。另有部分官兵矫枉过正,为了避免发生问题,即使看到涉军负面新闻也不发表任何意见,主动放弃对网络舆论的占领和引导。

三是网络交往较为积极健康,但警惕性有待提高。经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在网络交往中普遍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他们大多倾向于与现实中的亲朋好友建立网络联系,将网络交往作为对现实交往的延续和有益补充。但部分青年官兵希望通过网络扩大交往范围、丰富个人社交圈,网络社交的神秘感使他们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缺乏甄别和应有的警惕心。

四是新媒介对服务备战打赢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信息上升为制胜的主导性因素,舆论较量、心理攻防、法理争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熟悉和利用新媒介对于掌握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如今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尚未将新媒介全面应用到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和作战任务中,服务备战打赢与严守安全保密底线之间的平衡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一是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调查了解,虽然媒介应用相关内容已作为共同科目写入全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但基层单位在制定自己的训练大纲时,往往会忽视这部分新内容。思想更新,工作创新;观念落后,工作滞后。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有效应对媒体、识别舆情信息、宣扬强军正能量并不只是少部分人的工作,而是全军通识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各基层单位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接受新事物,按照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海防部队自身实际,拟定本单位媒介素养教育计划。海防部队基层官兵要增强主体意识,叫响“人人都是形象塑造者”“个个都是军队代言人”的口号,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努力成为我军良好形象的塑造者和传播者。

二是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提升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的目的是促进官兵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强调适用性问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架构合理的培养体系,在能力内容要求和能力水平要求两个方面做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举办可操作性强的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结合当前社会上涉军热点话题,对网上信息进行跟踪、讨论和评价,增强官兵对信息的鉴别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各级主官要承担起职责,带头筹划和部署,亲自担当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监控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辅助者,发挥“支架”功能,为活动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要关心关爱新闻写作、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相关人才,尽力改善其工作条件,在器材装备、人才培养上进行一定的投入,保障他们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带动广大基层官兵熟悉和驾驭新媒介,鼓励官兵动手制作媒介内容,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是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介使用引导。媒介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基层官兵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进行自我培养,互相分享成果和困难,通过不断的反思、讨论与评价真正达到提升官兵媒介素养的目的。因此,不仅要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打通海防部队基层官兵媒介素养的自我培养路径。引导基层官兵科学地接触和选择新媒介。升级基层网络室,完善内部网络的各项功能,硬件与软件保障双管齐下,打造基层官兵的媒介参与实践阵地;明确规定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场合,画好红线,定好底线,引导基层官兵正常使用智能手机。引导基层官兵理性地辨析和批判新媒介。提倡关注部队官方账号,提高政治意识和保密意识,锻炼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保持质疑态度。引导基层官兵辩证地利用和驾驭新媒介。与媒体打交道时既要配合也要管控,牢牢把握主动权,积极展现基层官兵的风采;面对涉军舆情时要明辨是非,有效防护信息安全,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舆论。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