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精心策划,抢占思想和新闻的高地

作者:■ 柳 刚 魏 兵

主持人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中,受阅部队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代表,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奉献了一场富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与此同时,军内外主流媒体精心策划、全力出击,打响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亮点频出、精彩纷呈的阅兵宣传战役。

毋庸置疑,此类重大纪念性活动的宣传,始终是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热点,当然也是军事媒体报道的重点。怎样充分发挥军事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在这场媒体交响曲中推陈出新,奏出独具影响力的乐章?本期,我们诚邀军事新闻宣传领域的几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共同“复盘”这场阅兵新闻大战,着眼未来重大新闻宣传战役,谈实践、论感悟、话创意,与大家交流共享。

摘 要:在重大新闻宣传战役中,只有依靠精心策划,才能抢占思想和新闻的高地。以全局观、时代观运筹阅兵宣传,需要以“全域作战”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以“全景报道”思路,积极创新形式,立体呈现版面;以“全维传播”策略,注重媒体融合,联动互通推送。

关键词:阅兵宣传;全景报道;媒体融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军旗猎猎,军歌嘹亮,英雄的人民军队严整列阵,以全面重塑的崭新面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庄严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这场大阅兵,富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强军风采,备受国内外关注。为了全景式、多维度呈现阅兵盛况,《解放军报》于10月2日推出4个版的阅兵专刊和36个版的阅兵专号,生动反映了我军官兵昂扬的精神风貌,准确传递了阅兵承载的深邃政治寓意,在主流媒体宣传中独树一帜,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影响。

阅兵盛典,举世瞩目。学者丹尼尔·卡茨将此类活动定义为“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作为《解放军报》阅兵宣传“战斗队”的成员,回顾战斗的日日夜夜,我们深切感到:在新闻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眼光意味着独家,思想意味着创造。在重大新闻宣传战役中,只有依靠精心策划,才能抢占思想和新闻的高地。

以“全域作战”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

对于大阅兵,军报人并不陌生。而阅兵宣传,向来是各媒体报道的焦点、角逐的舞台。

在“全媒阅兵、全民阅兵”的新闻大潮中,《解放军报》阅兵宣传如何抢占“舆论高地”,必须作为一个战略问题加以考量和运筹,也必将是一场硬仗!

谋战之初,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和解放军报社领导就强化战略指挥,要求围绕党和军队事业的大局运筹阅兵宣传的顶层设计、分层设计,以全局观、时代观去“构图”“分镜”,呈现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达成军事新闻宣传的策略布局。

作为此次阅兵宣传的战役“前指”—军事新闻编辑室成立新闻策划团队后,首先确立的是“全域作战”理念,力图在策划中统筹宏观、中观、微观层次,把握政治、军事、社会效益,把人民军队的风采和魅力传递给读者,做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产品。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从而带来传播内容的变化。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纸媒以二维版面为传播方式,却不能只以二维视角谋篇布局。审视阅兵宣传,首先要在历史大坐标中找准角度、尺度—

这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是共和国武装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共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如何全面展现在强军目标召唤下三军将士的新风采、我军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是这次阅兵宣传的重中之重。

把握阅兵宣传的时代议题,必须站上观察与思考的“制高点”。在前期策划中,中心和报社领导多次提出要抬高政治站位。为此,此次阅兵宣传无论是从声势规模上,还是从设计规划上,都旨在宣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反映全力推进改革强军的巨大成就,展示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综合能力,展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坚定自信,彰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决心,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紧扣阅兵宣传的鲜明主题,必须扭住全维度和大景深的“着力点”。对此,宣传策划之初,从整版塑造到细节刻画,始终聚焦“政治坚定、铸牢军魂,这是一支坚决听党指挥的军队”这一政治考量。例如精心设计的领导指挥方队和战旗方队版面,让人们在历史传承、时空对比中看出一支军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确保阅兵宣传始终不偏中心、不离轨道,有效实现了阅兵宣传“不忘初心跟党走、召之即来听号令”的政治主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当今时代,纸媒正面临着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全域作战”理念来统领,报纸能够形成特色浓郁、品质醇厚、回味悠长的综合报道,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和有限空间内得到较全面、系统的信息把握,避免了网络新闻相对零散化、碎片化的弱点。

以“全域作战”理念制订“作战方案”—新闻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号酝酿之初,军事新闻编辑室第一时间成立专号策划组、视觉设计组,就版式设计风格多次召开“头脑风暴会”。多次碰撞后,阅兵专号风格渐渐显现:文字以特写的形式为每一个方队“画像”,配以方队示意图、方队图片等;版式设计则突破以往条块式的设计风格,强调整体视觉效果,兼顾宏大视角与微观细节,以达到“纸上阅兵”的效果。

以“全域作战”理念统筹“作战编组”—打赢阅兵宣传战役需要“精准用兵”,如何布局力量编成是决战决胜的关键。在中心和报社领导的运筹调度下,科学抽组主创团队、摄影团队、记者团队、视觉团队、编务团队等作战单元。精心调配“兵力”,按照统一指挥、通力合作、优化整合的模式,确保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形成合力,确保视觉摄影和文字采写协同作战,确保前期预热宣传和后期宣传高潮顺畅衔接,形成一体推进、一举总攻的宣传攻势。

以“全域作战”理念展开“作战行动”—在阅兵宣传正式开始之前,提前20天派出40余名文字、摄影记者进入阅兵训练基地开展前期采访。前方报道组和后方编辑部通力协作,并多次在前方报道组驻地召开碰头会,现场研究报道主题、修改报道方案。商定选题后,明确任务分工,具体细化到每个栏目、每篇稿件的承担人、交稿时限等,并灵活调配采访事宜。周密的策划方案和强劲的执行力,为阅兵宣传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月26日,前方记者合作采写的《新时代,我们光荣列阵受阅》一文,在一触即燃的阅兵宣传预热阶段,以“受阅者”身份先声夺人、独树一帜,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以“全景报道”思路,积极创新形式,立体呈现版面

观测角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版面气度。

有学者提出“全景化新闻报道”这一概念,即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动态化、全方位的展示,达成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和对其本质的透视。从整体上对新闻事件的“鸟瞰”,让新闻变得更加丰富深刻,更加具有动感,形成一种累积传播效应。

如何在静态的版面上“全景化”呈现震撼人心的阅兵盛况?我们认为,报纸版面是一种传播语言,通过对字符、图例、线条、色彩等编排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对现场的求索中,扩展新闻的诠释空间。读者也可以通过花线运用、色彩搭配来了解版面语言的不同意义和独特感情,从而达到一种纵深式的审美享受。

此次阅兵盛况空前,在宣传上必须积极创新形式。好的文字已然可以较好地表达出精神内涵并勾勒出现场的画面感,如果能够再与版面之美带来的视觉震撼融合一体,为读者奉上一场思考和观感的盛宴,这无疑会锦上添花。特别是譬如阅兵这样场面恢弘的重大新闻,浓墨重彩立体呈现版面,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渲染出受阅方队“气壮山河”之势,才能描摹出新闻现场“身临其境”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版面设计,也是在勾勒威武壮观的群像。摹像,魂聚才有精气神,骨硬才能立得住,形美才会惹人爱。

融注版面之“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把握此次阅兵宣传的深邃意蕴,彰显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坚定决心,展示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强大实力,发出“人民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的时代强音。如第5版阅兵专刊版式简洁,主题鲜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大道至简,大气磅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思想冲击力,直击人心!

勾勒版面之“骨”,不仅要讲究点线面,更要令整个版面“立”起来、“活”起来,要让受阅方队从版面上破纸而出、蜿蜒铁流从版面上徐徐而来。为此,在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用图例、影像、文字构成立体的解析式版面。将装备作为版面重要元素单独放置,大量保留阴影的立体化处理方法,让各型装备仿佛立于纸上,钢铁重器化作模型一般,以供读者细细研究观赏。如阅兵专号第25版坦克方队、轻型装甲方队以及两栖突击车方队,被称作“陆战之王”的各型装甲战车,每一辆本是庞然大物,但通过巧妙设计,让它们跃然纸上,整体看上去如同齐截驱动,滚滚而来,甚至让人联想到隆隆轰鸣声。第40版海上巡逻机梯队、运输机梯队的各型装备同样俨然立于纸上,十分立体,视觉冲击强烈。这样的处理方法实用而有效,让“纸上阅兵”成为现实,为读者呈现独特的“代入式”体验。再比如第28版岸舰导弹方队、舰舰/潜舰导弹方队、舰载防空武器方队,在版面精心设计的基础上,画面选用俯瞰视角,将海军柄柄长剑直指苍穹的气势刻画得入木三分。

描绘版面之“形”,重心不仅在展现新闻内容的细节文字,更在表达新闻特征的主题版式。这次阅兵专号、阅兵专刊版面,版式设计、底图制作、配图选择、颜色搭配、局部处理等所有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策划的,从传统的条块化设计中挣脱出来,给人的直观形象是细节突出、眉目传神。每个版面报眉之下的阅兵示意图中,都加入了天安门城楼平面图、行进方向、梯队和方队的队形展示等细节处理,让人一目了然。每个版面的颜色搭配也都体现了美学运用,例如阅兵专号第12版陆军方阵、第41版轰炸机梯队中,分别以绿色和蓝色为主底色,使得整个版面简约大方美观。第22版民兵方队和维和部队方队,整版选用红蓝渐变的色调,辅以方队标兵特写,仿佛由远及近的转动镜头,并运用强烈的对比鲜明表达出各自方队的特色。第39版领队机梯队、预警指挥机梯队,通过电脑合成,将长焦的细节特写和广角的宽阔视野融合,给人一种无限的景深画面感,错落有致,意味深长。在电视直播中,几十分钟的阅兵式转瞬即逝,《解放军报》的阅兵专号却将精彩时刻定格在版面上,带给读者特殊的阅读感受。可以说,这次阅兵专号,堪称值得珍视和留存的样本。

以“全维传播”策略,注重媒体融合,联动互通推送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大众传播和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和整体格局。要在移动传播时代切实打通两个舆论场、传播主流声音和价值观,传统媒体必须确立“全维传播”的策略,从单一媒体、单一品种的运作向形成全介质的传播能力转型。

插上“媒体融合”的翅膀,才可以在自己的天空辗转腾挪、自由翱翔,其所产生的裂变式传播,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呈几何倍数增长。

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堪称重大新闻事件传播的“轻骑兵”。在中心指导下,报社与网路部携手联动,《解放军报》推出的版面上,附有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军报记者微博微信、中国军网“八一电视”等融媒体支持,对阅兵新闻信息进行二度释放,延伸版面阅读空间,提升了原创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从要闻聚集、独家影像、独家策划、我是排头兵等不同维度,生动反映了受阅官兵在强军征程上昂首奋进的精神风貌。

全媒体时代舆论宣传,已经从单向宣传向互动传播转变、从“我写你看、我讲你听”向“受众参与、良性互动”的宣传方式转变。《解放军报》“阅兵专号”衍生推出的H5新媒体产品,与传统报纸进行有机结合,配上刚猛有力的背景音乐,将阅兵场面渲染得气势如虹,真正让报纸动了起来、炫了起来,用户在其中既能浏览到报纸的重头版面,也能准确深入了解到更多关于阅兵仪式的知识。让用户在领略阅兵盛况的同时,有了深度参与感,让人们在新时代下以参与者的身份体验阅兵仪式,对阅兵也有了更加立体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竞争转变为合作,媒体之间互为补充、互相扩展、互相延伸。报社依托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矩阵,从“末端融合”走向了“全程融合”,从“移植式融合”走向了“订制式融合”,充分发挥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以及《解放军画报》《中国国防报》《军事记者》等子报子刊的作用,多平台一体发布,多媒体各展其长,推送了一大波有内容、有格局、有情感、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两次为中国军网“八一电视”48集短视频《我是排头兵》进行宣传,增强了阅兵报道宣传效果,扩大了传播力、影响力。

纸媒网媒一体联动,融媒报道精彩纷呈。这次阅兵宣传也是一次联合作战,《解放军报》策划、采编团队和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作人员建立联络机制,同时为《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和微博、微信、客户端提供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报道,实现了报纸、网络、新媒体一体联动,让各项新闻策划有效实现“二次传播”,提升了原创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大批精彩纷呈的融媒体新闻产品广受好评。由中国军网周密策划,聚焦“小人物”,精心制作推出的短视频《我是排头兵》自上线以来,引发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反响。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在策划报道上“融合”、在队伍使用上“融合”、在报道手段上“融合”,我们的重大宣传战役一定会不断有新突破、新亮点。

(作者分别系解放军报社军事新闻编辑室主任、训练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