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基层报道如何突出“问题导向”

作者:■ 张磊峰

编者按:

为提高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在融媒体环境下搞好军事宣传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营造大抓业务、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军事工作者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素质,培养作风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新闻队伍,按照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领导指示,从2019年10月中旬开始,解放军报社组织开设“业务大讲堂”,邀请社内外专家、编辑室领导和采编一线骨干,向包括文职人员、聘用人员在内的年轻编辑记者传授业务知识。从本期起,本刊专门开设《新闻业务大讲堂》专栏,刊登授课内容(节选),以期助力广大编辑记者开阔视野、夯实基础、练好内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摘 要:问题导向是新闻发现与报道的基本理念和重要价值。突出问题导向,需要关注现实发现问题,深化认识切准问题,高扬新闻人的担当与责任助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基层报道;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症结,是推动矛盾解决和促进社会进步不可绕过的前行节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

可以说,问题导向是新闻发现与报道的基本理念和重要价值。突出问题导向,需要关注现实发现问题,深化认识切准问题,高扬新闻人的担当与责任助力解决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新闻实践中注重“问题导向”。

一、在一事一报中擦亮问题导向

一位新闻前辈曾在传授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秘诀”时说: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得失,首先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抓住隐藏在新闻事件内部的那个有意义的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一事一报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轻骑兵”,需要我们在勇于直面中发现问题,在深化认识中切准问题,以责任担当助推问题的解决。

1.勇于直面中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或者说提出问题,是新闻的要义。发现是对新闻事件的及时捕捉,针对问题作深入探寻,由此张扬新闻价值。因此,发现问题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点。

《可乐刷轮胎,叫停!》(载《解放军报》2017年12月25日基层传真版),报道的是为了迎接车辆保养检查评比,基层部队的一名士官班长传授新战友用可乐刷轮胎,能让轮胎乌黑锃亮的“绝招”,而新战友却对此提出质疑的新闻。类似的迎检做法,并不是突发新闻,也不是突然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而且存在多时?正是对问题的关注,引起了编者的思考,也由此推动了对问题的追踪。追踪什么?显然是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与报道员的沟通过程中,结合学习中央军委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相关精神,我们逐渐找准了问题的靶心:检查中的形式主义。稿件采用一名列兵用第一人称讲述亲身经历的方式,抛出了“可乐刷轮胎迎检得表扬”的问题,算出了“费时费力”的经济账,讲明了“弱酸性饮料洗轮胎会加速轮胎老化”的科学账,叫停了“这种对于车辆保养和战斗力建设没有半点好处的面子工程”,更进一步通过短评《表面好看≠随时能战》,反映出了问题的实质:不少机关干部到基层检查装备保养情况时,对于装备性能是否保持在最佳状态常常走马观花,反而把检查的重点落在边边角角是否干净整洁上。这种作风的不实和检查标准的“偏差”,滋长了基层的形式主义。

这一稿件从微观基层官兵身边的“四风”问题入手,推动了作风建设在基层落细落小,释放出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强烈信号。

2.深化认识中切准问题

发现问题是一种本领,但问题常常以多种现象呈现,最初的发现也许并非触及了问题的根本或本质。因此,发现问题后还需要深化认识问题,切准问题,找到对策。评论稿件《“吃碰饭”也需有讲究》(载2017年11月22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不同的评论专栏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共同的要求都有一条,即:抓住问题实质,提出对策办法,体现导向作用。《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上的言论专栏“基层之声”,前身为“士兵之声”,顾名思义就是让基层发声、替一线代言。

《“吃碰饭”也需有讲究》一文的作者在同编辑的交流过程中,对上级工作组到基层连队指导时“吃碰饭”提出了自己和一些战友们的不同看法。按理说领导机关“吃碰饭”是改进作风的体现,理应受到官兵们欢迎。为什么换来的却是基层的“吐槽”?面对这个问题,编辑和作者一道深入探讨,列出了“‘吃碰饭’咋不提前打个招呼”“连队不是饭店,怎么可能随时备好饭菜等着机关来‘吃碰饭’呢”等问题表象,也反映出了“连队每天的伙食标准是定量的。突然来个机关工作组,少则四五人,多则八九人,要保障这些人临时就餐,官兵们只好‘自觉地’少打点饭菜”的实情。但该文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些表象,而是进一步剖析提出了“缺乏换位思考”这一问题,指出机关如果不能站在连队的角度、官兵的角度思考,工作就难以令基层满意,并举一反三展开讨论,读来让人信服、畅快。

3.以责任担当解决问题

新闻工作者被称为“社会的守望者”,如果说,我们是通过新闻敏感来发现问题,依靠调查研究去分析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则需要“守望者”的责任担当,而解决问题也正是新闻宣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以《作战靴,请快点“升级吧”!》(载2018年1月17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为例。07式作战靴鞋帮阻燃,鞋底防刺,舒适度和功能性有了明显增强,是基层一线战斗员的标配。但从基层官兵的反映中,我们也听到了许多人对07式作战靴“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真实声音。为真实反映基层的呼声,助推这一问题的解决,编辑部在“一号线”栏目刊登了一名基层部队下士的来信,信中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诙谐地指出07式作战靴“重量级”战友、“闷罐子”、“硬汉”等特点,发出了呼吁作战靴“升级”的愿望,并通过“编辑部寻呼”,肯定了07式作战靴曾经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这一稿件的刊发,与军委相关部门的改进计划不谋而合,加速推动了17式作战靴的配发,实现了“基层有所呼,机关有所应”的媒体功能。

二、在组合报道中提炼问题导向

当前,一些年轻编辑往往面临两大苦恼:一是现在的自然来稿越来越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抓问题的稿件更像是大海捞针;二是部队工作感觉“年年岁岁花相似”,如何从中发掘新闻。挑战是客观存在的,这里仅结合工作实践,分享解决两大苦恼的实际办法—组合。

展开来说,就是要做一个开发“旧闻”资源的有心人,要敢于整合旧闻,善于利用旧闻。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同类项获得集束效应、正反比对法凸显问题导向、辩证思维法强化新闻价值”等办法,以新角度获得新效果,以新主题盘活旧材料,以新观念激活旧线索。

1.整合同类项获得集束效应

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发自基层一线的类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等关于好人好事的小简讯、小消息,倘若单独来看,可能会觉得这类新闻太“小”,离部队中心工作太“远”,分量不足、流于寻常。但在2017年4月13日《解放军报》的基层传真版上,我们有意将几篇时效性较强的好人好事“小稿”组合起来,通过营连日志这个关注基层一线的新闻栏目精心包装,在标题制作上注重突出整体风格《捡到13.7万元巨款咋弄?还,赶紧还!》《路上遇人求救咋办?救,马上救!》《卖了3000个空瓶子咋看?好,非常好!》,并配以言论《小事·好事·正事》,提出了“一流军队应有一流作风”的观点,从军人的修养和作风角度整合同类项,使几篇不起眼的“小稿”产生了具有鲜明问题导向的集束效应。

2.正反比对法凸显问题导向

就好比色彩的黑白对比、音调的高低起伏,从新闻审美的角度看,一正一反截然不同的角度,本身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冲击力。

以2019年8月2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头条为例:新疆军区某师遴选金牌选手成立比武竞赛先进事迹报告团,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没有冠军头衔的班长冯宝军也在其中;不仅如此,该师9名官兵参加上级比武,虽然拼尽全力,但都遗憾与冠军失之交臂。本来,他们想乘着夜色悄悄归队,谁知,领导和战友们当晚在营门整齐列队热情欢迎他们归建。应该说,这篇稿件本身就释放出了“荣誉和先进不是第一名的‘专利’,勇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典型同样值得学习”的鲜明导向,具备版面头条的分量。但编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通过反向思维,将第81集团军某舟桥营派出代表队在上级比武中获得总评第一,结果回到部队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场检讨反思这一条新闻通过连线的形式组合包装,标题制作上也注重突出反差《“没拿冠军,你仍是团队的骄傲”》《载誉归来,先来一场检讨反思》,再配以短评《制胜的眼光超越名次》擦亮了本组稿件的问题导向。

三、在系列报道中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系列报道创新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的必然要求。在系列报道中坚持问题导向,更需要做到直面问题不回避、面对问题不退缩、解决问题不手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和部队建设发展;更需要注重把握报道的时效度,及早策划、部署,切实提高系列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需要紧扣中心工作,聚焦部队动态和官兵关切,创新方式方法,精准定位报道选题,精准构筑内容关联,精准把握影响维度,从而使系列报道更显大气、更接地气、更具灵气。

军队“脖子以下”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各级如何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想政治建设、练兵备战、部队改革等工作领域攻坚克难、形成合力?

为此,《解放军报》从2017年7月3日起开设“‘脖子以下’改革一线见闻·走进新组建部队”专栏,推出《新老“PK”,谁是尖刀上的刀尖》《不是梦想在破碎,而是希望在破茧》《初始即净,堵上“针尖大的窟窿”》等一组9篇记者探营稿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剖析“脖子以下”改革的微观图景和现实问题。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这组报道为改革强军提供了舆论支撑,起到了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良好效应。

1.加强学习,提高思辨能力

采访启动两个月前,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走进新组建部队”这一宏大主题的破题落点不同寻常,找到这样一个横断面,通过对它的剖析,可以折射囊括思想观念、作战理念、训练方法、人才培养、装备革新等等从内到外的军改变化?如何跳出窠臼,巧妙地选取这些非凡进程中最为普通、不可或缺的岗位与个体,作为思想表达的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呈现“脖子以下”改革中基层官兵的精神风貌?

在反复学习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要紧紧围绕“如何抓紧抓实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如何抓紧抓实练兵备战工作、如何抓紧抓实部队改革工作”,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2.注重策划,确保精准制导

精心策划、精良采制、精准推送,是做好系列报道的“三部曲”。策划一定要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切忌闭门造车。

在与基层部队的反复沟通摸排后,我们找到了能承载策划意图的“样本”—南部战区陆军的3个旅。某勤务支援旅由跨越3个省区的30多个单位调整组建而成,从分到合的“破冰”与探索过程,体现“合”的主题;某特战旅由“集团化大冲锋”的摩步旅转型为现在“小而精、功能全”的特战旅,以变化之大、任务之艰体现“变”的精髓;某合成旅驻地没变、主体没变、基本任务没变,以传统不丢、蓝图不改、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体现“不变”的要义。

3.转变作风,抓准具体问题

基层是新闻的宝库,鲜活是新闻的生命力。系列报道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采访是否扎实、到位,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官兵,我们的报道才有丰富的题材,才能从中发掘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新闻主题。

在与集团军领导、旅领导机关、营连主官、班排骨干、普通战士的深入交流中,我们搜集掌握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成百上千基层官兵的悲欢离合、欢笑泪水汇集在一起,渐次指向了战斗力建设、基因传承、人才培养、净化风气等9个维度,《合编后如何做到“1+1+……=1”》《33年后,枝头又见三角梅》等系列报道,交织出一幅合编合力合心的改革画卷。与此同时,为跳出一人、一事、一旅个性化标签的桎梏,使其他新组建部队获得更多启示和思考,我们又撰写了《传导压力·释放活力》《重塑的形·不变的魂》《本心·本意》等未尽之言、未道之思,并以采访手记的形式在文末组合推出。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政工编辑室)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