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探究

作者:■ 庞 玮 王小芳

摘 要:军事科普类节目是军事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用更加新颖的电视化手段普及国防和军事知识,既需要电视媒体自身不断改进创新,也需要充分借鉴新媒体传播优势。

关键词:军事科普;电视节目;创新发展

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主要承担传播、普及国防和军事知识的职能,它的受众主要是军事科技爱好者和军事发烧友,是军事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既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承担科学知识普及职能的电视节目类型,科普类电视节目起源可以追溯到科教类电影,电视栏目则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科学与技术》与《向科学现代化进军》等。回顾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发现更多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1.栏目构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分析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开设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和频道很多,目前最为知名的当属2001年7月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但具体到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相关的栏目并不多,这其中以2002年开播、具有军队专业背景的中央电视台《军事科技》栏目最具代表性。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加剧,不少地方电视台也将目光投向了军事节目这一新领域。近年来,以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凤凰军机处》、北京卫视《军情解码》、央视新闻中心《军情时间到》和湖北卫视《军情第一线》为代表的地方台军事节目纷纷出现。从严格意义上讲,地方电视台的这些军事节目大多并非专业的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内容包括分析军事防务热点和军事装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军事知识科普的作用。总体看,尽管严格意义上的军事科普类电视栏目不多,但广义上的栏目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2.节目内容从相对单一到丰富多彩。早期的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主要以分析讲解各国先进军事武器装备为主,注重从科学角度分析其原理以及其军事应用。这是因为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技的主要载体,易于电视节目表现且有很高的关注度。梳理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2019年以来播出的选题,KC-135加油机、F-16战斗机、鹞式战斗机等装备选题仍然占到较大篇幅。但同时其它类型的选题也在增加,如央视《军事科技》和北京卫视《军情解码》栏目近年来有关网络空间争夺、太空军事知识、隐身与反隐身等前沿军事技术的选题逐步增多,反映出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已经逐步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军事科技领域。

3.表现手段从相对单一到日趋多元。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直接受到电视技术发展演变的影响。早期的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普遍采取的是影像资料串编整合的创作模式,同时大量购买国外节目资料作为补充,后期随着国内电视技术的进步,逐步加大了节目选题自主策划和自主拍摄的力度。从2006年开始,以《军事科技》栏目改版为代表,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普遍从早期单一的专题片模式,逐步改版为电视杂志型节目,注重使用影视资料、主持人出镜、动画演示等方式,节目信息含量和表现力大幅提升。2011年《军事科技》进行改版,从周刊式的电视军事杂志改版为电视军事专栏,聚焦热点军事事件中的焦点装备,在内容上求深求广求新,将观众关注的军事事件和武器装备立体化呈现。而随着虚拟电视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特效包装技术等电视技术的广泛使用,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节目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二、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需要改进的问题

梳理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注意到节目存在诸多发展瓶颈。以央视《军事科技》栏目为例,作为一档已经走过近17个年头的老牌科普节目,其节目形态和品质相对成熟,获得了相当的品牌美誉度,但不可否认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1.节目形态有老化趋势。《军事科技》栏目首期开播于2002年4月29日,先后于2006年、2011年进行过两次大的改版,随后节目形态和节目品质总体趋于稳定。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和平之剑》更是获得了0.87的收视成绩,创下近十年来军事电视节目的收视新高。但作为一档开办已经近20年的栏目,节目形态老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导致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虽然栏目提出要强化节目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通过紧跟热点话题提升时效性。但由于节目周播的限制,时效性不强等劣势逐渐突出。

2.节目融合传播还有差距。在网络新媒体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已经成为决定媒体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关键所在。但从央视索福瑞提供的《军事科技》栏目的观众构成结构看,2018年至2019年,栏目观众以45岁以上的男性农村观众为主,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栏目在争取熟悉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年轻观众方面做得不够。而从《军事科技》栏目本身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来看,栏目虽然也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了,但每期节目阅读、留言和转发量偏低,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维持在1000人次左右,观众与栏目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很少,网络新媒体推广乏力的情况明显。

3.节目呈现时代感不强。用电视化手段传播最新军事科技与先进武器知识,是《军事科技》栏目的立身之基。从《军事科技》栏目形态看,以主持人串场,辅以背景短片、专家讲解、知识链接等方式相对传统。另一方面,栏目采取演播室录制的属性决定了栏目对资料画面的高度依赖,缺乏第一手的实拍画面,导致栏目在处理专业性强、表现力不够的节目选题时,难以获得好的视觉效果。此外,节目选题的新颖度不够,使得年轻一代观众对节目的关注不多,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节目影响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改进思考

从长远看,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在普及国防和军事知识、引导观众认识战争、社会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上有着重要作用。在媒体融合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必须在选题策划、节目呈现、表现手段上下功夫,让科普更加生动鲜活。

1.拓宽选题范围,聚焦核心科普主题。目前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选题构成中,武器装备选题占到了绝大多数。虽然这类选题具有易呈现、高关注等特点,但也容易陷入反复炒冷饭、同质化严重的尴尬境地,造成收视疲劳。应该看到,军事科技不等于军事装备,凡是涉及国防和军事技术的,在做好保密工作、突出知识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都应该作为节目选题来源。其次,从观众构成来看,要改变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观众老龄化的现象,就必须在选题策划上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充分紧跟军事新闻热点、最新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和游戏等,在找寻新闻第二落点上下功夫,使得节目契合当下热点话题和观众关注热点。另一方面,可以找寻具有新意的选题,提高收视成绩和观众评价度。

2.调整节目呈现,力求生动鲜活有趣。严格意义上说,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受众是小众化的。但这种小众化,以及军事科技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使得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具有很高的忠诚度。要实现从小众传播向大众传播的转变,还必须在节目呈现上下功夫。首先要处理好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关系,避免过度使用专业军事术语,加强故事化解读,融入历史背景知识,勾连军事题材影视剧和游戏等,让普通的武器装备与历史背景、知名人物、重要战斗等有机结合,变得生动有趣;其次要注重情感传递需要,观众观看军事节目还有情感参与的需要,可以多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人性化色彩,如在讲述我空军运20重型运输机时使用军迷赋予其的昵称“胖妞”,能够使得观众产生亲近感,将情感和情绪带入节目观看过程;第三要强化节目呈现。电视节目说到底还是视频呈现技术的综合反映,军事科技往往引领科技风潮,科普类电视节目也应当在电视技术呈现上走在前列。要加大最新的虚拟呈现、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4K等视频技术的应用,让节目更具时尚感和科技感。

3.加强节目合作,建立多渠道节目制作体系。目前专业化的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相对较少,但能够从事军事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力量很多,应改变长期以来制播合一的传统做法,充分调动各方军事科普电视节目制作力量为我所用。一方面,可以加大与地方科普电视节目制作力量的合作,我国各地方电视台现开办科教频道30多家,科教电视栏目50多个,许多频道和栏目都有从事军事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能力,可以逐步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军事科普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联盟,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加大社会化电视节目制作比例,在遴选购买国外优质军事题材纪录片和科普节目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国内社会化影视制作公司、独立制片人等创作力量,以选题征集社会化招标的方式,丰富节目资源和创作呈现,实现融合传播和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