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战地记者·战地报道(下)

作者:■江永红

四、战地记者要建立起战场“朋友圈”

战场报道不比平常,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采访难,写稿难,发稿也难。要克服各种难题,除了取得参战部队的大力支持外,记者自己要建立“朋友圈”。

首先是建立信息来源的“朋友圈”,要有人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新闻线索。要建立“朋友圈”,前提是你要和他们滚在一起,不能高高在上,老是猫在高级指挥所里。也不能仅靠新闻干事给你提供线索,因为他其实与你一样,对前面的情况并不了解。在一个团、一个营采访之后,就要与他们建立联系,不能去也要打电话问问。据我的经验,各级指挥员是很愿意与记者交朋友的,一旦建立联系,会主动给你讲情况。比如主攻连出征前开誓师会,就会请你去参加,让你感受到战士舍身报国的情怀。如前所述的《快活神刘亮华》,他在誓师会上的表现就是我想像不到的,就是写小说也编不出来的。他第一个站出来,掏出几页纸来,不是决心书,而是一封未婚妻写来的信,刚念开头一句“亲爱的亮华”,就把大家都逗笑了。信的内容是鼓励他杀敌立功的,信中说:“好女要嫁英雄汉。如果你伤残了,我也会嫁给你,伺候你一辈子。如果你不幸牺牲了,我就当你刘家的闺女,服侍两老。”最后每人写几句临阵留言,他写道:“刘家前辈出了刘四虎,留名四海;后起之秀当是刘亮华,为连争光。”刘四虎是出自硬六连的全国战斗英雄,1955年全国英模大会名列英雄榜第一名,他居然把自己与刘四虎相提并论,口气很大,但在那个场合没有人觉得他狂妄,而传递出一种继承先辈传统的志气。像这种细节,错过了誓师会,事后采访是感受不到现场气氛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线索都是特别有用的,有时只是提供了一个小故事,也是很宝贵的。比如,有个战士担心自己在战斗中牺牲和伤残后,拖累未婚妻,便给未婚妻写信,要她不要等自己了。这位未婚妻为了让他安心作战,主动跑到他家里,举行了一场新郎缺席的婚礼,大宴宾客,在亲朋好友和乡邻的见证下,算是正式嫁给他了,从此就在他家生活。这场婚礼当然有悖于婚姻法,但符合乡规民约。我去采访后,写出了一篇《猫耳洞里访新郎》,虽不起眼,但也不失为一朵战场花絮。战场报道,不可能篇篇都上头条,也不可能篇篇都炮火连天,总得有配红花的绿叶吧。

前线记者的“朋友圈”应该包括各方面的人。比如通信兵就对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前线打电话,首先保证司令部,其次是后勤部,最后才是政治部,而且常常轮不到,记者就更轮不上了。但是如果与通信部门和通信兵建立了良好关系,在不影响作战指挥的情况下,他们会优先给你接通。我常常在师、团指挥所与一线阵地通电话,几次在老山顶上与北京报社通话,通信的畅通对采访和上下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前线发稿是个大问题,现在记者都配备了网络发稿和卫星电话发稿设备,边境作战时传真电报还很稀罕,保障作战的军区通信团才有。你稿子写出来了,短点的可以靠电话口述,对方记录,长点的就靠邮寄,往往没了时效性。我的办法是放下架子,主动求得管理传真车的干部(一名排长带领)的帮助,与他们交朋友,以后凡是我的稿子他们马上就给我传到北京了,还给我一摞传真纸,让我把稿子写在上面,发起来方便。后来,军司令部的机要参谋发现我发稿要跑20多公里去找传真车,主动对我说:“以后不必跑那么远了,我就可以用计算机给你发。”我纳闷了:“你发的都是机要电报,我这是要公开见报的,不违反保密规定吗?”他说你不用担心,我绝不会违反保密规定。他让我在稿件前写上“总参作战部转解放军报社”就行,因为他不能直接对报社发报。后来我手写(那时记者尚无电脑)的稿件就交给他,他帮我用电脑打出来然后发走。总参作战部收到后派车送到解放军报社,屡屡当日发的稿件次日就能见报。

五、结 语

战时报道的收获,特别是战场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军队建设的思考,对平时的工作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的。我们强调工作报道要抓问题,问题在哪里?战场的教训就是最大的问题。我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军事新闻作品,如《蓝军司令》《用好一线带兵人》 《迈出这非迈不可的一步》等,写的是平时部队建设,但立题都是受了前线采访的启发(如附后的《老山有个孙干事》的采访中,就受到诸多启发),针对的是战场的教训。写《蓝军司令》的冲动来源不止一个,其中一个就是边境作战的教训,因为不了解对手,尽管“杀鸡用牛刀”,但受到了一些不应有损失,血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敌军研究,要与模拟蓝军进行实战化对抗训练。可以说,没有战地报道的经历,就没有《蓝军司令》这篇作品。

附:战地报道例文和细节解读

【精选例文】

老山有个孙干事

孙才,老山前线某团政治处组织干事。

孙干事来了

在全团最前沿、最艰苦、最危险的三连阵地。他,用通播电话发表演 说:

“弟兄们:

你们辛苦了!我是老孙。团长和政委让我转达对你们的亲切问候!你们打得好!你们是部队的骄傲,你们是无敌的!

从今天起,我和你们在一起战斗。让我们一起多打胜仗,望同志们多多保重!……”

他的话音刚落,电话中便传来了各个哨位争先恐后的问候:“老孙你好!”“老孙,你来了我们特别高兴。”“我们既欢迎你,又不欢迎你,这里太危险了!”

谁都熟悉老孙。

这里最前的哨位离敌人只有七米,两个山头已被敌炮火打成一片焦土。的确危险。

正因为三连危险,才特别需要机关干部去。

“我去。”孙才对团长说。

“你?”孙才在临战训练时因病住了院,没等痊愈硬跟着部队来到前线。在进行爬山训练时,他曾经晕倒在山坡上。他去三连能受得了吗?

“还是我去吧!”孙才写过两年团史,知道这个团解放战争时期有两任政治处主任都是带尖刀连冲锋时牺牲的。“我不能光用笔来写团史。”孙才说。

“好。你这次去,是作为团首长、司令部和政治处的共同代表。你要保重。”

临行前,团长、政委和参谋长一起给他谈了话。他录了一盘遗言,自己又掏了五十元,买了烟、糖、麦乳精等,加上机关干部赠送给前沿战士的东西,用一个绿色纤维袋背着,便朝三连去了。

将心比心

孙才在阵地上遇到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他出洞去解溲,刚一露头就被敌人的炮弹打了回来。如此四次。真见鬼!只好和前沿战士一样,解在罐头盒里。面对这样一种特殊情况,孙才打电话给团里,要来防臭剂和香水,改善了阵地的卫生条件。

雨季,战壕里和猫耳洞里积有半尺深的水。太阳一晒,战士们泡在水中,如坐蒸笼,加上蠓虫咬,蚂蟥叮,烂脚烂裆,满身红疙瘩和脓疮。孙才上来不几天,很快就尝到了这种滋味,还得了“综合疲劳症”。

“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上级听了他的反映,送来了治皮肤病的新药和一批防病物品。

孙才的一封家信仅从团收发室到阵地就走了七天。他深深地理解到了前沿战士盼家信望眼欲穿的情感。在他的建议下,团收发室决定隔日给阵地上送一次信。

战时为了保密,要求前沿的战士不留字纸;同时由于猫耳洞内潮湿,有纸也很快霉烂。因此,战士很长时间不能给家里写信。孙才身带信纸深入到哨位,帮助战士写家信。有些哨位一时难以到达,他便通过电话为战士代写家信。战士江先知家里有困难,常常挂念,孙才写信给地方政府反映后,困难得到解决。在不久前的一次战斗中,江先知负伤不下火线,荣立二等功。重伤员何宜生在后送途中还托人捎口信,对孙才说:“……我虽然断了一条腿,但我并不悲观,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我还要走闪光的路。请帮我写封信告诉家里,免得他们惦念。”

9月28日是孙才三十周岁生日,爱人来信提醒他一定要把过生日的情形写信告诉她。从爱人的提醒中,他联想到了战士也有生日。他和连队干部商量后,逐一查看了花名册。从此,战士们在阵地上也吃上了生日鸡蛋,蛋壳上写着:“祝你生日愉快!祝你当英雄!”

战士们感谢孙才为阵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孙才说:“我只是将心比心地做了一点工作,真正伟大的是你们。”

“他是谁?”

有过这样一个小战例。×月×日,十号哨位向连指挥所报告:“六名敌人向我哨位摸来。”

“沉着!仔细观察,把敌人放近了打。”连指挥员命令。

“敌人离我不到十米了!”

“给他一个‘大饼’(定向地雷)吃!”

“大饼”爆炸后,连指挥员又命令:“给他几瓶‘啤酒’(手榴弹)喝!”

“敌人向西南凹部退去。”

“‘土豆’(六○炮),十号西南凹部五发,放!”

一起敌特偷袭被粉碎了。但是,团作战室听出三连指挥员的声音既不是连长又不是指导员,好生奇怪。便打电话来追问:“刚才指挥的是谁?”“孙才。”

孙才在三连代理了半个月的指导员,替换连长指挥八个夜晚,指挥打退了敌人十三次偷袭。他当排长时参加军里比武,曾获八二无坐力炮射击第一名。

“孙二圣”

孙才对全连说过,“我保证把大家的事迹如实反映给团党委,决不能让大家当‘靳开来’。

他在猫耳洞先后整理上报了三连八个干部战士的事迹材料,其中周慎辉还应邀参加了我军英模事迹汇报团。

上阵地时,他身带两部照相机,和指导员分别为绝大多数战士照了相。

由于战士们长期在前沿坚守,处于紧张的战斗状态,生活枯燥乏味。他想,如果没有笑声,的确很难坚持得住。他和指导员商量,除了深入猫耳洞做正常工作之外,还要利用通播电话给大家一点欢乐。孙才忽动灵感,编出了大型广播连续剧“西游记(续篇)”,说的都是连队的好人好事,语言风趣幽默,寓教于乐,连长孙喜发扮演“孙大圣”,指导员姚庆合扮演“姚大仙”,如此类推。

八月中秋,三连奉命向越军投送月饼,想不到越军误以为是一种新式武器,反而炮轰三连。就在这天的通播电话中,广播了孙才的现编段落:“众‘小猴’明大义两军阵前送月饼,越南兵不领情回赠‘土豆’震耳欲聋。”各哨位一片笑声。

×月×日,连长指挥全连打退了敌人进攻,孙才马上又编了一集:“‘孙大圣,神机妙算坐镇水帘洞(连部),众‘小猴’奋勇当先歼敌花果山。”战士们愉快地听着,哈哈地笑着。

如此这般,孙才与指导员姚庆合轮流执笔,随编随播,在这段日子里,阵地上笑声不断。应战士们的要求,姚庆合给孙才也编了一集:“孙二圣爱弟兄四上‘猴山’(阵地),众‘小猴’迎老孙喜泪涟涟。”此后,“孙干事”变成了“孙二圣”。

“搂着我”

孙干事一上阵地就两次误入雷区。算他运气,敌人连打七枪也未能击中他。但是,等他气喘吁吁地钻进一个工事时,敌人的第八枪响了,冒险钻出工事为他指路的战士小刘牺牲。

孙才哭了。他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死之情。

在这段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日子里,孙才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感情已经和战士维系在一起了。

九班长王广生病倒了,高烧近四十度,孙才劝他下阵地住院。“不!孙干事,我对这儿最熟悉,我咬咬牙就过去了。”孙才坐在他身旁陪着他。他见王广生病得坐不住,便用手托着他,和他一起坐在猫耳洞里。“孙干事,你赶快下去吧。”

“不!我和你在一起。”

六班长马兴辉浑身溃烂,还坚守在哨位上。孙才给他搽药后,他全身上下几乎都裹上了沙布。在难以忍受的火烧火燎般的痛苦下,他请求:“孙干事,你搂着我。”马兴辉说罢用胳膊紧紧搂着他的脖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俩就这样搂着,谁也没有说话,只有热泪滴滴。最后马兴辉一下推开了孙才,坚强地说:“你回团里去吧!这里太苦,太危险。你要信得过我们,你就回去。有我们在,就有阵地在。回去了别忘了咱们就行了。”

不久前,三连全体同志集体为孙才请功。

(原载1986年2月20日《解放军报》第1版)

【细节解读】

白描胜过浓抹

仔细看看《老山有个孙千事》这篇通讯,你会发现全篇有“四无”:无一句评论;无一个“呵”“呀”之类的感叹;无一句豪言壮语;人物身上无一个形容词。

这“四无”是写前定的一条原则。当时我们想扫一扫通讯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浓妆艳抹现象。如滥用形容词,滥加评论或发感叹,豪言壮语满篇飞,等等。这些本应是写新闻和通讯的大忌,可许多人不以为忌,反而愈写愈来劲。“矫枉必须过正”,我干脆来个“四无”试一试。

真的试起来才发现用纯白描的手法来写一个人物相当需要功力。有时自己也觉得像白开水,没啥味道。如开头就两句话:“孙才,老山前线某团政治处干事”,自己也感到秃头秃脑,怪里怪气。但是,静心一想,只要这两句便够了,又何必画蛇添足呢?就这么硬着头皮白描到底了。

白描是否成功的要害是要掌握细节,包括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动作和语言,用大呼隆的办法使假是不成的。譬若照相,没有那个形象,再高明的摄影师也照不出来。

运用白描手法来写人状物,应力求精练,几笔就勾画出来,天然去雕饰,保持“原汁原味”。如孙才对战士们讲话,开头总用“弟兄们”,我也如实写来。写阵地的险,没用一个形容词,只说“这里最前的哨位离敌人只有7米”,读者一看便明白,不必渲染。写他与战士的生死之交,没用一句虚话,就讲了一件事:“敌人连打7枪未能击中他。但是,当他气喘吁吁地钻进一个工事时,敌人的第8枪响了,冒险钻出工事为他指路的战士小刘牺牲。”

从本质上说,无论写新闻还是通讯,都应做到尽可能的客观,至少是让读者感到作者的笔十分客观,不带偏见,因此不发或少发议论,冷静从容地写人写事应成为记者的职业习惯。

这篇通讯发表后,受到一致好评,说明这次尝试是成功了。本来它已被评为全国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一位细心的老评委发现全文中没有一处交代具体的时间,便由此降格为三等奖以示惩戒。这是此文的教训,也是终生的教训,特录于此作为反面教材。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