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主动谋势、精准造势、政治取势

作者:■李 征

摘 要:金门炮战中我对美实施的舆论斗争是我党我军舆论战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在对其舆论斗争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全媒体时代我舆论斗争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舆论斗争如何追求“时度效”的统一。

关键词:金门炮战;舆论斗争;全媒体时代

金门炮战中我对美实施的舆论斗争是我党我军舆论战的一个经典案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军事斗争和舆论斗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背后蕴含的精妙的指挥艺术和宣传技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金门炮战中我对美舆论斗争策略

(一)引而不发,主打外围战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突袭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当晚,毛泽东同志向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交代了宣传工作的要求:“找你快来参加会是要你了解这突发事件。你的任务是要新华社迅速、广泛收集国际反应,重大反应要电话传到北戴河来。报道和评论暂时不搞,观察几天再说,这是纪律。”25日,毛泽东同志又提到:“我们宣传上目前暂不直接联系金门打炮……现在宣传上要打外围战,等美国……的动向摸清楚之后,再开始就炮打金、马问题发表评论……现在要养精蓄锐,引而不发。”

舆论斗争前期我方的策略不是针锋相对,而是暂时控制宣传,韬光养晦,借机判断局势。尤其是要观察美国的决心和行动立场,为时机成熟后的出击做战略准备。

(二)大张旗鼓,赢得舆论支持

1958年9月初,在解放军的迷惑调动之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调集军舰到太平洋。毛泽东同志顺势出招:我们还有一手,就是宣传斗争。现在要大张旗鼓地谴责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要求美国的军事力量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强调台是中国的领土,炮击金、马是惩罚蒋军,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不得干涉。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承认我方的宣传攻势的确影响了美国:“共产党宣传的主题(即蒋无非是想把美国卷进同共产党的战争,以便取得中国大陆),已经使许多人和国家深信不疑了。”

随着斗争的演进,我方逐渐摸清了美国的战略意图,于是果断由守转攻,利用中央级媒体重点谴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通过领导人发表声明和向有关国家通报情况等方式表明我方立场,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

(三)趁势追击,祭出奇招致胜

1958年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要求蒋介石从金、马撤军。然而国共两党同时看穿了美国的阴谋。10月3日,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在宣传上仍要大张旗鼓,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在台湾驻扎的陆空军……都必须完全撤退;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反对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10月31日起,解放军实行“逢单日打炮,逢双日不打炮”,政治舆论战的意味不言自明。这一决策令艾森豪威尔叫苦不迭:“我奇怪我们是不是在进行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了……然而,作为对这场古怪的小战的‘条件’所作的一个让步,美国将不再参加任何护航活动……危机就这样过去了。”

此阶段,我方继续加紧力量造势宣传、理直气壮明确美国干涉的非合法性和中国内政的不可侵犯,同时军事上“单打双停”的战略方针和发布国防部文告等起到了宣扬主权和迷惑敌方的双重作用。

二、思考与启示

实践证明,舆论斗争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时度效”是检验其水平的一把标尺,金门炮战中的对美舆论斗争就完成了一次“时度效”的统一,对我们在全媒体时代开展舆论斗争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一)审时度势,紧攥舆论斗争主动权

金门炮战是在复杂特殊的国际局势下爆发的。1954年,两岸对峙格局基本形成,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蒋介石计划反攻大陆。1958年夏天,蒋在金门、马祖的驻军已达近10万人。同年7月,美国武装入侵黎巴嫩,中东事件爆发。同时,1955年开始举行的中美大使级谈判一直断断续续,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端迟迟未得到解决。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做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舆论斗争也伺机而动。“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面对全媒体时代下日益复杂多变的舆论斗争形势,我们要紧贴战场态势变化,把握舆论发展规律和走向,找准先发制人的时机。同时提高舆论交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顺势而为,抢占舆论先机和意识形态主导权。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金门炮战打响当晚,毛泽东同志提醒:“(有些)观点在对外宣传中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盘托出,要有所区别。”当美方企图以“永久停火”的花样分裂中国时,毛泽东同志拿出“单打双停”之计。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既是军事上的奇特一招,也是舆论宣传上的神来之笔。它有力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内政不容别国干涉的立场,同时挫败了美国“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向台湾军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诚意。或打或停、或战或谈,斗争主动权掌控在我方手中。现代战争中,舆论战场已成为军事战场之外的“第二战场”。舆论阵地若不及时占领,就会落入敌人手中。金门炮战启示我们,舆论斗争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力求策略上灵活机动,力戒行动上自乱阵脚。为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首先要摸清对手的真实意图,并做好斗争中的风险评估,避免因策略失误而陷入被动。而且要敢于在其基础上适时亮剑,给对手以强有力的舆论威慑,赢得国际舆论的理解与支持,达到攻心夺气乱谋的战略目的。

(二)张弛有度,精准拿捏舆论斗争分寸

1958年9月4日,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是舆论机关,评论可以讲得激烈一点,当然也要适当,不要说过头话。”这是说舆论宣传工作要把握好力度和分寸。从积蓄力量、观察情势,到时机成熟后集中投放观点立场,再到接势巩固原则、另辟蹊径守住战局,“收放自如”成为金门炮战中我对美舆论斗争的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仍未根本扭转。这些致使舆论战场更加险象环生,需要我们谋定更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战术,避免稍不留神掉入对手设置的舆论陷阱。具体来说,就是准确判断即时舆情,基于不同情况及时筹划和定点实施有针对性和遵循传播规律的应对策略。重要的是把握好火候,力求恰如其分、针针见血,既要防止缩手缩脚,又要防止过犹不及。

张弛有度的另一个具体指向是靶向设计和释放议题。金门炮战中,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并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再告台湾同胞书》等一系列文告,一再重申“一个中国”的两岸共识。这一宣传攻势既揭露和瓦解了美方的阴谋,又扩大了美蒋矛盾,同时把金门、马祖留在蒋手里,维持了两岸间的政治纽带,客观上为实现祖国统一的长远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主动精准地预设议题,围绕议题集中展开舆论攻势,是舆论战这一无形战场上的制胜之道。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斗争相比,网上舆论斗争是一种新形态,其特点规律对议程设置的“精准度”和“杀伤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继续转变“别人出招,我们接招”的惯性思维,紧前研判局势,主动精心地设置利我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向敌方施加舆论压力的同时更好地抢占话语主动权、制造战争迷雾,塑造于我有利的舆论态势。

(三)目标牵引,舆论斗争策略服务于整体战略

舆论斗争行动是一种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的政治斗争手段。金门炮战中,我对美舆论斗争的政治目标,一是瓦解美当局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二是逼迫美方重回谈判桌。斗争中我方始终把上述目标作为行动准绳,保证斗争方向不偏离主航道,放大并达成了斗争的政治效果。全媒体时代目标导向仍是取胜之匙。打破固有偏见、树立良好形象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等是党和军队新时代对外开展舆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内在需要以它们及其延伸出的具体目标为牵引。这种牵引,不单是引导大方向的“指南针”,更是时刻附在斗争链条上的“驱动器”。因此,我们应在斗争过程中不断廓清和明晰目标,保证实现舆论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让斗争目标和实际效果逐步走向统一。

全媒体时代,随着媒体的不断转型和深度融合,我舆论斗争工作正面临难得机遇和全新挑战,更迫切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大局,充分领会和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面前,始终保持住“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是舆论斗争的长期性和根本性问题。这要求我们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筹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强化战略思维、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只有在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方针的框架下不断转变舆论斗争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谋划“造船搭船”、统筹“自塑他塑”,才能更好地保证舆论斗争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