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战地记者的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

作者:■江 禾 周伟业

摘 要:战地记者担负着战争时期的新闻报道任务,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战争观;需要具备英勇无畏的心理素质和非凡的行动能力,善于识别重要新闻;需要具备新闻敏感,善于发现问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对战争中的人和事进行专业采写和生动报道。

关键词:战地记者;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

随着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威廉·拉塞尔被《泰晤士报》派往战场前线进行采访报道,由于拉塞尔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随之出现了战地记者这一词。战地记者的英文表述是war correspondent,有学者根据“战争”和“记者”的含义,以及战地记者的实践活动,对“战地记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战地记者就是在一场战争期间,被新闻媒体派到战场、敌后或交战某一方的指挥中心,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采访、报道与战争有关的见闻、事件、话题等内容的记者。”从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战地记者需要英勇无畏地亲临战场一线进行采访,因此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报道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正确的战争观

战地记者是要采访和报道与战争相关的内容,首先就需要在报道中把握正确的战争观,对战争的发展态势进行判断和把握,通过真实的报道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战争,从而坚持公平正义。

范长江作为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读书时就受到抗日救国思潮的影响,决心要探索抗日救国道路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大公报》当记者的范长江就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解战局、研究战争、报道战争、指导其他特派记者采访战争上。通过报道红军、中国共产党以及痛斥日军的无耻行为,剖析了抗战的时局,使百姓能正确理解战争态势,坚持积极抗战。

战地记者在报道中体现出来的战争观,就是他们政治素质的直接反映。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形成正确的战争观。范长江等一批战地记者的报道反映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日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这些报道也激励着、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抗战的最终胜利贡献精神的伟力。

二、英勇无畏的心理素质与精神气概

战地记者作为在战争时期进行新闻报道的新闻人,需要时刻面对生和死的严峻考验。战争期间不同于和平时期,战地记者当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困难,战地记者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正义和希望,需要具备英勇无畏的心理素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将个人生死存亡置之度外。

战地记者的责任是真实地报道战争情况,这就可能受到试图掩盖真相一方的袭击。死亡的威胁始终伴随着战地记者,但是真正的战地记者不会因为有生命危险而却步。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这句话是战地记者不畏死亡、忠于职责的生动体现。英勇无畏的心理素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是一名优秀战地记者应当具有的核心素质,也是战地记者采访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抗战爆发后,范长江作为战地记者冒着敌人的炮火奔赴前线采访,抗战不到半年,他亲身经历了从冀北、察南、晋北等地的战斗和撤退,再到淞沪战场和中原战场,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前行。在他的通讯中记录下了他真实的感受,他还对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缺点进行了批评,体现了一位战地记者勇敢无畏的精神。

面对激烈复杂的战场环境,战地记者需要掌握战地生存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场环境,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在一次采访过程中,范长江被村民误以为是抓壮丁的,受到村民的袭击,但他凭借机智和胆量很好地化解了危机,保护了自身的安全。

三、新闻敏感、问题意识和非凡的行动能力

战地记者需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新闻敏感,也就是对重要新闻线索的洞察和捕捉能力,及时发现新闻事实,判断其新闻价值。新闻敏感对于战地记者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其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正确选择重要的内容进行报道。在艰苦的战场环境下,只有具备新闻敏感,能够勇敢迅捷地采取行动的战地记者才能获得独家新闻、重大新闻。

范长江初当新闻记者时,以提问的方式与不怀好意的日本“留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揭露这些所谓“留学生”的真实面目。与范长江一起进行报道的马汝邻这样评价他:“长江从事新闻工作之始,便能敏锐地发现重大的引人入胜的新闻题材,并在活动进行中布置得细致深入、大胆和机智,令人叹服。”

在进行战地报道之前,范长江就已经开始研究中国的国防问题和西部情况。在回忆作为《大公报》的特约通讯员写下《中国的西北角》的情况时,他说:“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要用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范长江到中国的西北、西南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带着这样的新闻敏感和问题意识去采访、去报道。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抓住战争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群众迫切想要知道的内容。可以说,范长江的新闻敏感、问题意识和行动能力是他写出那么多优秀的战地报道的内在根源。

四、善于生动深入地报道战争中的人和事

战地记者之所以能写出精彩的战地报道,给读者带来启发,还在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采写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战地记者除了拥有正确的政治理念、伟大的理想抱负和英勇顽强的精神,还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和大量的新闻实践活动,才能在激烈的战场环境下写出有深度、有高度、有思想、生动丰富的报道。

抗战爆发之后,范长江写了不少优秀的战地通讯,主要篇章收集在《西线风云》《长江战地通讯集》中。在他的《察哈尔的陷落》这篇战地通讯中,对当时任察哈尔主席的29军军长刘汝明如何延误军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揭露日军对刘汝明先利用后打击的事实,发人深思。《李宗仁纵谈抗战前途》这篇通讯采访了抗战将领李宗仁,通过记者与李宗仁的谈话,分析了抗战的前途和抗战的未来。范长江的战地通讯通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巧妙地组织,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被胡愈之称为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精彩,是“震撼全国的杰作”。

穆青1938年3月发表了第一篇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之后还发表过《红灯》《活跃在敌后的一个儿童》等战地报道。1943年,穆青在白洋淀参加对敌斗争,着重采写了冀中平原人民顽强机智地同日寇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同时运用了文学的描写和抒情手法写出了著名战地通讯《雁翎队》。1949年,穆青还以新华社特派记者身份随军南下,从郑州到武汉再到长沙,写下了大量战地新闻和通讯。凭借着形象生动的战地报道,穆青不仅呈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形象,也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一流的军事记者。

五、善于发挥文字和图像结合的报道优势

战地记者不局限于文字记者,同时还包括摄影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战地记者,他们中既有范长江、孟秋江等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战地记者,也有以沙飞等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与此同时还包括埃德加·斯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等一批来华外国记者,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抗战并积极地为中国进行正义的报道,他们不仅用文字书写,也用相机记录。

战争年代,作为随军记者的穆青由于缺乏摄影器材,没法用影像记录战争,这是穆青一直觉得遗憾的地方,也是他后来拿起相机成为新闻摄影家的重要原因。穆青强调要让报道“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新闻报道需要用文字和摄影“两条腿走路”。总之,战地记者不仅需要用文字进行记录,还需要掌握好照相机和摄像机这些“武器”,运用影像为读者展现战争和战场,才能让战地报道更加真实和丰富精彩。

(作者分别系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参谋、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