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兵情兵意的“晴雨表”

作者:■薛冰坚

摘 要:相比全媒体,传统纸质媒体应通过增强时效性、思想性扬长避短、凸显优势。《火箭兵报》“基层减负直播间”专栏开设以来,紧贴兵情兵心,对热点新闻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较好发挥了新闻报道对工作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播速度;传播力度;传播广度

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火箭兵报》从4月初开始策划开设“基层减负直播间”专栏,及时跟踪报道部队的经验做法,为各级提供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思考借鉴和经验做法,栏目多篇稿件被评为《火箭兵报》当月优质稿。

一、突出时效性,追求传播速度

文章合为时而作。《火箭兵报》“基层减负直播间”专栏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兵情兵心,通过导向鲜明、观点新颖的策划报道,及时反映新时代火箭军部队基层减负的新风新貌。

(一)反应及时迅速。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相比全媒体,传统纸质媒体应在增强时效性上补短板,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及时奏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后,火箭兵报社敏锐意识到减负将成为全党、全国、全军都关注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紧前筹划宣传方案,选定报道栏目、体裁和报道题目,约请作者有针对性地收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4月5日即推出第一篇稿件《电话通知戴上“紧箍咒”》,随后以每周两篇的密度跟踪报道基层部队减负工作的动态做法。

(二)策划意识强。选题策划决定新闻栏目的内容构成、采编方式,是新闻报道的顶层设计环节。专栏在推出之前,围绕“力戒形式主义”与“基层减负”内在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地确定报道方向和报道重点,不论是标题的制作、内容的取舍、选材的平衡,还是对版面的安排设计、刊发频率等,都进行详细策划。同时,通过确立鲜明主题,有目的、有重点、有波次地推出报道计划,做到既有理论引导,也有事例剖析。并采取新闻配发短评的推送方式,新闻聚焦“点”,言论突出“深”,使该专栏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具有鲜明的指导性。

(三)报道上下联动。为基层减负减压,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专栏上接“天线”,紧跟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强军伟大进程、聚焦强军兴军伟大实践、聚焦战斗力建设一线布局谋篇;下接“地气”,每篇稿件无不来自于基层生活、来源于官兵感受,既发掘宣扬各级党委为基层减负减压的有力举措,又解读新变化背后的故事与深层原因,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联系中得到启迪,饱含对基层官兵的关心关切,接地气、冒热气、树正气。例如栏目稿件《文电瘦身带来“高效益”》《检查别总在“本本”上打转转》,就是从基层官兵负重最多、反映强烈的文电通知、检查入手开展剖析,文章刊发之后在基层部队产生热议,不少部队领导对照专栏文章中列举的示例,举一反三开展减负工作。

二、聚焦思想性,增强传播力度

网络时代,各种碎片化信息充斥读者生活,快阅读、浅阅读流行。作为传统纸媒,面对网络时代大潮,必须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在增强思想性上下功夫,以思想力赢得生命力。

(一)以小见大抓准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栏目要求每篇文章以问题作为思想载体和重要抓手,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精神,展现官兵风貌。比如,栏目中刊登的稿件《检查别总在“本本”上打转转》,抓住困扰基层官兵多年的教育笔记问题,通过笔记本的“变脸”,折射出部队教育检查评估方式方法的可喜变化;《莫把哨兵当“迎宾”》,聚焦营连哨兵这一小岗位、小切口,反映了基层“素颜”迎检的朴实回归,体现了部队各级破除形式主义的决心态度,立起了聚焦打仗、服务备战的鲜明导向;《新机制解围‘材料’之困》,将“手术刀”对准机关向基层要材料的顽症痼疾,以新机制出炉的前后经过为主线,剖析“要材料”与“被要材料”二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为各级提供有益借鉴。《别了,这些让人挠心的“编外本本”》,以一名连队文书的视角,讲述自己亲历各种登记统计瘦身的过程,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二)精当点评升华主题。评论是新闻的灵魂。作为评论文章的微型利器,文末点评对新闻报道主体文章进行必要补充和深度解读,代表了作者、编辑的思想观点,传递出一种导向。栏目每篇报道都配“编有所悟”点评,用鲜明的观点、精炼的语言深化舆论导向,使报道的指导性进一步加强。以标题分类,例如说理型—点评《依法不忙乱 依规不乱忙》一针见血指出,“机关指导工作,该发的文电一个也不能少,能不发的一个也别多”“使科学抓建、依法抓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种规范”,既呼应报道主题,又立起工作导向;点评《“解放”笔记就是解放思想》,鲜明亮出观点,“只有机关在检查指导形式上做‘减法’,基层官兵在练兵备战上才有精力做‘加法’。”标题和论述让人过目留痕。还有指导型—《慎提“传达到每一名官兵”》《莫让迎检成“套路”》《“材料”不能随便要》《莫下“虚力”谋“虚功”》《别切自主时间的“蛋糕”》《善减“无形之负”》《给“标杆”松绑减负》等,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阐述文章观点立意,让读者轻松接受、产生共鸣。

三、注重可读性,拓展传播广度

官兵在哪里,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哪里,鲜活的新闻就出现在哪里。我们只有将笔触对准基层沃土,将情感倾注于火热一线,录实情、说实话、道实理,既赋予文章深刻内涵,又赋予文章真情实感,才能增强新闻作品可读性,提高宣传报道的传播力。

(一)素材筛选精心。苏东坡说:“文章以华彩为末,而以体用为本。”没有好的内容,即使再好的形式、手段、技术也不行。基层减负年,部队为基层减压减负的动作非常多,从众多的新闻素材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显得尤为重要。栏目首篇文章焦点即对准基层反映最为强烈的“电话通知”和“会议文电”,《迎检别做“无用功”》《检查别总在“本本”上打转转》《迎检告别“格式化”》稿件,选取“迎检”这一基层官兵“槽点”最集中的现象做文章,吸引读者眼球;《周末时间都去哪了》,围绕官兵的周末生活内容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减负之后基层的新风新貌。《工作组来了,“样板营”里静悄悄》则把镜头对准典型标杆单位摆脱“不可承受之重”后的新气象新面貌,等等。这些报道,如果一开始没有在新闻素材的遴选上下功夫,报道的是官兵不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即使结构语言再精美也难以带给读者“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

(二)标题制作用心。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像新闻“眼睛”,不仅能传递新闻事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宣传效果,对信息传达、主题表现和舆论引导起着重要作用。《新机制解围“材料”之困》,巧妙运用动词,让标题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主题,增加吸引力;《莫把哨兵当“迎宾”》,口语化标题接地气、有温度;《 电话通知戴上“紧箍咒”》,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糅合口头语、俗语等话语元素,使标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增强了亲和力、亲近感;《别了,这些让人挠心的“编外本本”》,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发减负之后的轻松舒畅,让读者产生共鸣;《检查别总在“本本”上打转转》《周末时间都去哪了》《工作组来了,“样板营”里静悄悄》,虽然标题结构不一、风格各异,但都直指报道焦点、直戳兵情热点,每一个都冒着基层热气、让人眼前一亮。

(三)语言文字走心。在信息传播多样化、信息选择自主化、信息接收多元化的当下,军队媒体如果语言表达不走心,就难以吸引读者。“基层减负直播间”专栏稿件不仅标题朴实无华接地气,语言也充满基层泥土味、官兵生活味。从局部看,比如,“不怕工作忙,就怕电话多”“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折腾受罪”“每逢迎检清柜子、腾位子、收被子,把宿舍做成‘样板间’”“空电脑、空手机、空桌子等‘空壳’现象”等等,基层气息浓郁,与读者没有距离感。还有诸如“打卡”“辛酸泪”“摊上事”“吐槽”“套路”“打call”等流行语点缀其间,让文章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增添吸引力说服力。从整体上看,专栏稿件几乎皆以故事开头,有的还采用第一人称,细节、数据丰富详实,有的还以现场见闻的方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稿件意图表达的观点都借人物之口讲出,让读者看文明理,每篇不足千字,读来轻巧畅快,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宣传效果。

(作者系火箭兵报社第二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