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浅谈新媒体浪潮下重大军事报道的创新

作者:■遇际坤 杨元超

摘 要:随着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重大军事报道的创新方式也变得越发多元,如何在新媒体浪潮中寻求突围,将重大军事报道呈现好、传播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思维理念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与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重大军事报道;微信公众号

重大军事报道主要包括重要典型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重大军事行动报道、纪念性和庆典活动报道、军队中心工作、涉军热点话题报道等,是军事新闻报道的主干和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军队媒体的品牌效应和传播能力,引导和影响舆论,塑造和改善军队形象。当前,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的军队新媒体对于重大军事报道的开展已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之道。

一、加强内容创新,遵循新媒体传播内在规律,实现“高”“低”兼顾

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经过多年发展,传播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软新闻偏多。软新闻虽然可以增强贴近性和用户黏度,但是与以重大军事报道为代表的硬新闻报道相比,无法有效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被动应对、零散呈现的内容偏多,主动策划、系统表达的内容较少,有的甚至直接照搬报纸消息的原稿,延伸拓展和深入解读有限。三是部分公众号原创稿件数量较少,创造性运用不足,大量转载其他媒体公众号或者照搬其传统媒体的内容。

基于现状,应当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由资深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依托特约记者、通讯员和活跃用户组成兼职团队,在重大军事活动中成立临时的精干报道团队,提升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展重大军事报道的实力。

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重大军事报道中,要做到思想性、创新性和贴近性的统一。思想性是指重大军事报道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要发挥载体和呈现手段上的优势,瞄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润物无声地提供借鉴和启示作用。应当进一步发挥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放、多元、融合、快速的特点,把先进的新闻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作为展现思想高度、锐度的有力工具,把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优势。

创新性是指凭借独特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视角,在同质、重复的海量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重大军事报道人人关注,要通过对事实的精准捕捉,对细节的深度挖掘,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做出与众不同的报道。“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活动尤其是沙场阅兵的报道中,一方面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优势,发布《朱日和阅兵解说词完整版》《朱日和阅兵之后,您被解放军圈粉了吗》等新鲜内容,夺人眼球,引起大量转载,有效引导了舆论;另一方面巧妙设计策划,《建军九十周年:经典歌曲我来唱》《人民军队难忘的90个第一》等,把军史、军歌等内容重新包装和编辑成系列报道,故事性强,情感真实,引发可观的阅读、点赞、转发。

贴近性是指让“高大上”的主题更接地气,多用具体细节、凡人善举、通俗语言来表达宏大时代命题,贴近用户心理和情感。以典型人物报道为例,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要努力形成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鲜明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以平等的视角发现典型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细节,用生活化和感性的语言进行表达;重视典型人物妻子、父母、战友等身边人的看法和感情,建立多元叙述主体;重视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讨论,引起用户的认同、触动和持续关注,利用内容交互性的特点设置互动议题,使用户参与到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去;重视对典型人物所形成的新闻热点和关注度进行延伸,形成新的热点;重视运用融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及视频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二、加强平台建设,重视技术因素的引领性作用,保证“形”“神”兼备

当前,技术力量不足、呈现手段单一、内容表现方式保守等因素,仍然制约着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创新发展。不少媒体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是总体上看,仍然以“图片+文字”为主,文字比重偏高且非为新媒体“量身订做”,难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依托新技术,在多媒体内容生产和呈现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成为重大报道的一个发展趋势。《纽约时报》的开创性新闻作品《雪崩》,之所以获得350万浏览量并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就是因为运用多媒体报道手段,通过交互式图片、采访视频、滑雪者传记等丰富多样的媒介形式,颠覆了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汲取上述有益经验的同时,应当改变以往以文字为主的思维定势,大胆运用新的传媒科技,把H5、VR技术、航拍无人机等尽快运用到重大军事报道中来,既能够还原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又能够捕捉扣人心弦的小细节。要引进和培养专门的新闻技术人才,尤其是数据新闻、多媒体设计方面的策划、组织人才,形成媒体风格鲜明的技术理念和特色,尝试全新的新闻形态,努力使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等多种手段从简单结合到完美融合,让技术为新闻服务,为传播表达服务。

与此同时,要充分研究智能移动终端小屏化阅读的特点,汲取纸媒排版的美学理念和内容安排上的有益经验,提升“用版面说话”的能力,注重屏幕视觉上的协调,在字体运用、段落分布、行间距、图文距离以及留白的使用上体现编辑美学,以完美的整体设计,提升阅读的呼吸感。突破一个视频、几张图片、一段文字交替的传统内容设置方式,尝试横屏胶卷式连续图片、时间轴、对话式、图表式等不同的设计方法。要把握新媒体的语言特点,注重语言的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和通俗易懂,适当使用符合语法规范、表现力较强的网络流行语。

三、构建精细化渠道,强化用户意识和互联网思维,保证“源”“流”畅通

新闻媒体经历过直接线型、间接线型、多向“T”字型、辐射型多种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逐渐表现出放射性小众传播的特性,也被称为“非群体化”传播。微信作为开放舆论场,传播主体“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趋势,使主流声音容易遭到质疑和挑战。多种传播形式相互作用和影响,使信息流动不可控性增强,涉军舆论风险大大提高。国内外敌对势力活动猖獗,“粘军必热、逢军必炒”和涉军网络谣言的传播虽然遭到打击遏制,但是在一些重要军事活动发生时,抹黑我党和我军形象等杂音借机放大,常常在短期内成为热点话题,形成涉军负面舆情。

“内容为王”是根本,但是不能忽视渠道的作用。在重视原创内容的同时,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媒介融合思维,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资源,尤其是要善于发掘传统媒体中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内容,打通不同媒介之间的优质信息流动渠道。依托用户群体尤其是活跃用户开展“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尝试与拓展,增强传播内容的交互性和参与性,比如“当代海军”推出的“一句话证明你当过海军”产品,就是大量精选忠实用户留言,加入图片、原创文字进行后期编辑加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引导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号的信息获取水平,了解用户特点和需求,有效弥合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认知和需求偏差,增强重大军事报道的可读性和现实指向性。

在传播渠道上,要注重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的相互作用影响,发挥1+1>2的舆论合力。微信公众号首先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开始,除了用户直接阅读外,其往往通过朋友圈、群组实现广泛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重大军事报道凭借其重大性、丰富性和震撼性,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推荐转发,成倍放大传播效果。除了凭借优质内容打动用户外,开展重大军事报道同样是与用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的良好契机,应当精心组织安排、及时回复评论和留言,充分利用重大军事报道中蕴含的丰富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参与度。

应当注重军队媒体微信公众号间的协同配合,在一些重大军事报道中步调一致共同发声,围绕不同角度配合发声,立足用户需求巧妙发声,短期内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打造军队媒体传播矩阵。

(作者单位:91431部队、9672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