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大数据时代军队融媒体发展的挑战及应对

作者:■孙钦帅 阎 安

摘 要: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运用,加剧了媒体结构调整和内容创新的转变,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传播规律,提高数据思维,成为军队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军队融媒体理念更新、机制革新、产品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军队融媒体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融媒体;军队媒体;军事传播

当前,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媒体融合化智能化带来的剧烈冲击,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抢占舆论斗争高地,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从全球来看,正值全媒体向融媒体转变的“阵痛期”,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主流媒体到商业平台,从专业性媒体到大众化媒体,都在积极运用大数据推荐算法、数据挖掘分析等前沿技术进行精准传播。军队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清战略地位和使命任务,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建设一体化军事传播体系,建强融合传播人才方阵,打造世界一流军事媒体矩阵,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一、大数据时代军队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据引擎助力媒体融合升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高效处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愈发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渗透于要素采集、内容生产和产品推送的全过程。而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多方位展示事件的细节和具体内容,也可以从宏观角度认识事物规律。放眼当前短视频、网络直播、无人机航拍、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H5等新媒介,无一例外都依赖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发挥数据关键优势,打造舆论新生态成为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2017年12月, 新华社发布的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覆盖了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推理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媒体行业。

军队媒体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对策与途径,加强机器人新闻写作、视频新闻的智能化生产和内容个性化推荐等大数据技术应用,从而适应创意表达、增强交互、加强沉浸的融媒体发展要求。

(二)存量市场引发内容垂直深耕

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6%,互联网存量市场的人口渐近饱和,“流量为王”的竞争法则逐步退出前台,取而代之的是垂直内容的深耕细作。大数据时代,面对巨量化的用户规模催生出的多样化内容需求,各网络平台从吸引用户逐步转向固定用户,聚焦已有的忠诚用户,进行内容垂直生产和高效精准传播。数据的可视化、实时化表达,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从2018年开始,“中国新闻奖”已经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有力推动了融媒体的产品创新。一批适应用户需求,体现融合、垂直、沉浸、社交、场景等特征的新媒体产品纷纷刷屏。

当前,军队融媒体建设不能“新瓶装旧酒”,要加强数据新闻的制作和用户群体的研究,不断推动内容创新,用内容优势赢得用户优势,催生发展动力。

(三)传播生态变化引发理念转变

大数据背景下,媒介生态完全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的传播样态悄然出现,媒体融合已经从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发展到平台融合、生态融合阶段。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数据开放以及“数据为主”“服务为王”等新形式新理念层出不穷。目前,军队媒体机构已经完成第一轮编制体制调整,特别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作为“军事传播旗舰”,移动优先、用户意识、爆款产品等理念已经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成为共识,但同时也暴露出数据新闻缺乏、内容审查疏漏等问题。

因此,军队融媒体要更加注重“数据为主”的意识,加大对受众媒介接触的研究,坚持“内容为王”与“服务为王”的理念并重,通过不断开放数据库,促进数据流通,创新生产数据产品。

(四)商业利益驱动导致乱象丛生

大数据时代,随着自动抓取、智能写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新闻信息可以自动生成并迅速推广到整个网络,真假难辨,甚至有人提出“后真相时代”的概念。此外,随着媒介平台商业化运作模式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日臻成熟,其数据收集、内容自动化生产的能力也大幅提升,如果监管不力,极易滋生数据泄密、数据逐利等乱象。近年来,国家也连续出台多项规定,采取约谈相关负责人、督促整改、停播下架等措施,整肃网络传播环境。腾讯集团副总裁马斌认为,“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抵御人性弱点,坚持科技向善,才是互联网核心发展趋势”。

军队融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之初就要确立严肃的标准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主旋律正能量。

二、大数据时代军队融媒体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可以造福于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随着各类推荐算法的运用,不论是向新媒体领域转型拓展的传统媒体,还是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包括充当“算法把关人”的各资讯平台,都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当作主流。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内容同质化、信息孤岛化和视野局限化等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流媒体要掌握制舆论权离不开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也离不开先进算法的支撑。但用什么标准和原则来设置算法,离不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主流价值,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

(二)用先进技术手段抢占舆论阵地

与单一信息技术不同,大数据技术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囊括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优势,通过整合多终端数据,构建起多样化媒体技术支撑体系。大数据时代,人与万物置身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智能场景之中。用户分析与匹配的场景化和精准化、新闻生产的机器化与分布化、新闻传播的泛在化与新闻体验的临场化以及互动反馈的传感化,将以人为主导的“用户-产品”传统推荐模式,转化为“用户-产品-技术-场景”四者的智能化匹配关联关系。技术发展不仅能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更能增强用户使用体验。军队媒体要在融合发展中大有作为,首先要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切信息技术,增强内容供给效率,提高内容供给效能。

(三)用守正创新理念引领潮流

大数据时代,打破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时空限制,随着信息来源、形式、内容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同质化、低俗化、碎片化的问题。要赢得受众,不能做单纯的“搬运工”“粘贴匠”,而是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迅速提炼出高质量的新闻信息进行分发。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必须具备信息识别、价值判断和策划整合的能力。例如,贵州省在融媒体建设中,构建了数据溯源取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实施数据取证,有效发挥了大数据对净化网络空间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不能为追求流量而热衷低俗炒作,新闻要打动受众,离不开深刻的思想、优质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

因此,军队融媒体建设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内容的生产,合理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投入度、纵深度、社会影响力上下功夫。

三、大数据时代军队融媒体的发展路径

2019年《求是》杂志第6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从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及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等三方面对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本文针对大数据在军队融媒体建设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搭建智能化融媒体战略平台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中心发散式传播,也不是一般性的串联型传播演变,而是新旧媒体相互转换、纵横交错的融合化传播,智能化平台模式已成为未来媒体转型的发展趋势。(黄雅兰.从大众媒体到个性化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7 (24):9-12.)未来军队也要打造自己的智能化融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内容、技术、平台、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流程优化、平台再造;通过对多种推荐算法的自由组合、调序、验证、评测,实现数据信息配置优化和调整;运用大数据捕捉挖掘新闻事实,通过数据的可视化、故事化、人性化、新闻化应用,增加新闻报道的厚度;依托军事媒资库、强军网、中国军网等平台,建设强军数据库,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聚合、呈现、挖掘和分析,打造出高质量的军事数据新闻精品,实现共融互通、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影响力版图( 李秀宝.做军事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开拓者[J],军事记者,2019.03)。

(二)建立用户数据信息分析平台

当前,基于用户行为、基于内容、基于兴趣图谱、基于社交关系以及基于规则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已经实现用数据为受众画像的功能,从而做到内容分发“千人千面”,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依靠编辑推荐的内容分发方式,使内容的生产与推送更加精准,提高了内容的匹配度和到达率。媒体信息发布,已经不是面向不确定人群的传播,而是面向特定个人的信息交互。目前,军队媒体在内容精准分发、风险防控、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领域仍存在较多短板。未来军队融媒体发展要重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设用户数据信息分析平台,通过基于数据平台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实现海量数据和类型的智能分析,寻找相似用户和相似内容,通过对大数据用户的个性画像,提高信息供给与个人信息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从而吸引海量用户,增强用户黏性,提升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到达率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传递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三)建设计算传播理论研究中心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当前大数据语境下的新闻传播研究方兴未艾,但总体来看还存在“重数据轻理论、重相关轻因果、重挖掘轻阐释、重软件轻开发”等问题。而军队计算传播研究,还处在为大数据“背书”和想象大数据应用的“虚热”状态,真正的大数据技术性研究鲜有发表。

未来,军队融媒体可以依托军队院校建设计算传播理论研究中心,主动与地方媒体、高校、商业平台、研究机构沟通交流,加强理论驱动的大数据实证研究、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创新、实务导向的大数据应用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军队融媒体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四)打造融媒体大数据人才矩阵

媒体融合,关键在人。未来的融媒体平台中,一次采集,多级分发和制作,多平台同步发布成为常态。这就要求不论是前方记者还是后方编辑,既要具备基本的采访、写稿和编辑能力,也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运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媒体数据分析人才将成为行业稀缺资源。大数据高端人才涵盖大数据解决方案构架师、大数据系统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算法工程师等多个方面。

当前,军队媒体工作者固有的能力素质受到媒体大变革的冲击,亟待转型提升。未来军队融媒体建设,要加强媒体数据人才培养和大数据课程内涵建设,积极培养打造“复合型”大数据人才矩阵。

(五)完善舆情预警引导指挥系统

大数据时代舆情进入“雪崩”状态的时间更短,特别是涉军负面舆情以其特有的敏感性,更容易成为网络热点。大数据准确的可视化测量和呈现,为抢占舆情引导的先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借助大数据能够对舆情数据进行立体化、全局化、动态化研究,通过挖掘、分析舆情关联数据,将监测目标时间节点提前到敏感消息传播初期,通过构建模型预测舆情走向,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正确处置舆情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舆情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刘鹏飞.舆情分析: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社会热点[OL].人民网-舆情频道.2017.04.13)。因此,我军媒体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同中央网信办、大型数据公司的合作,全面建设涉军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决策支撑系统和舆论引导指挥系统,不断完善网络涉军舆情的研判处置机制和手段。

(六)确立大数据区块链版权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资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也给盗版生产者带来了“便利”,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军队媒体稿件进行断章取义式的“洗稿”操作,人为制造了不少涉军舆情事件。传统的版权登记保护和数据维权手段非常有限,且费用高、耗时长,而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模式的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具备不可篡改、去中介化等特性,通过构建链式追加存储结构,让版权保护变得更加简单和低成本。

未来,军队融媒体要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大数据积累、数据挖掘、图像识别、数据比对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转载媒体以及稿件修改行为的快速识别, 并实时生成相应的版权监测报告,从而有效打击“洗稿党”“标题党”,提高军队融媒体的公信力。

大数据为军队媒体人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军队融媒体发展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适应融媒体要求,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引擎作用,适应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的媒体传播特点,大幅提升新闻工作效率和效果,策划推出更多原创性融媒体精品佳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