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典型人物的“典型写法”

作者:■安普忠

摘 要:做好典型宣传特别是重大典型宣传,是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重大典型采写,要抓住时代呼唤写,写出时代呼唤来;抓住人物特点写,写出人物特点来;抓住故事细节写,写出故事细节来。

关键词:典型人物;写作规律;“典型写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视典型宣传是我党我军的一个光荣传统,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张富清……一个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典型,犹如一座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感召和引领着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向前、砥砺前行。

由此可见,做好典型宣传特别是重大典型宣传,是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古人云,文无定法。说的是写文章要勇于创新,不能拘泥一格,而不是说毫无章法可言、毫无规律可循。事实上,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写文章也有着它的基本规律。在这里,笔者通过对张富清系列报道的剖析,探讨一下典型人物的“典型写法”。

一、抓住时代呼唤写,写出时代呼唤来

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都是缘于时代的需要,这既是典型宣传的重大意义所在,也是典型宣传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所以,采写重大典型,首先必须弄明白:为什么宣传这个重大典型?他的时代价值是什么?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时代呼唤写,写出时代呼唤来。

众所周知,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是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被意外发现的,在被中宣部确定为重大典型宣传之前,他的先进事迹已被许多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国引起不小轰动。在这种情况下,习主席为什么还在新华社内参上作出重要指示?中宣部为什么还要求各大媒体进一步深入宣传?这是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在正风肃纪、铁腕反腐的同时,组织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整顿活动,目的就是告诫引导全党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找回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应有的好样子。共产党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在许多人头脑中早已十分模糊。恰在这时,张富清出现了!他用一生的坚守与突击给出了完美回答。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的这一感受越来越深刻:张富清老人几十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这不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好样子吗?这不正是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好样子吗?这不正是一个人民公仆应有的好样子吗?这不正是一个退役军人应有的好样子吗?这不正是新时代最需要的崇高精神吗?这不正是强国强军征程上最需要的奋斗姿态吗?这不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家国情怀吗……

显然,张富清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时代的呼唤。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定位,采写张富清先进事迹,才能真正抓住时代之问,也才能真正回答好时代之问。

二、抓住人物特点写,写出人物特点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相貌特点、习惯特点、职业特点、精神特点等等,有的人特点十分鲜明,成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征。记者能不能写出人物特点来,是典型人物写作成败的重要标志,也事关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典型人物特别是重大典型人物宣传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人物特点写,写出人物特点来,让人一看这就是他(她)!而成功刻画人物特点,是一名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张富清作为一位95岁的老人,当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打着军人的烙印,但在深入采访中记者感觉到,真正能体现张富清老人特点的,还是体现在他的精神层面上:一辈子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张富清之所以成为张富清,成为“时代楷模”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成为一座令全国人民敬仰的精神丰碑,就是因为他一生铁心向党、忠贞不渝,在突击与坚守中塑造了纯粹与高尚,成为一面烛照灵魂的人生镜子,成为一面引领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旗帜。

在采写张富清系列报道中,记者紧紧抓住他的这一特点,不惜笔墨,精心刻画,在读者面前立起了张富清“平凡英雄的大形象”,立起了共产党人的好样子。

比如,在写突击时,重点突出他始终把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当作天大的事,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面对牺牲,他说“为了党和人民,我打仗不怕死,每次攻坚战,都主动申请当突击队员”;面对选择,他说“在部队我打仗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苦?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面对使命,他说“组织让我来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否则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面对担当,他说“党把我派到这里来,我一定尽到应尽的责任,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给群众搞碗饭吃”;面对困难,他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敢啃‘硬骨头’,干得了要干,干不了也要干”……

比如,在写坚守中,突出表达了他坚守的是信仰信念:“在明白了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道理后,我便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他坚守的是初心本色:“共产党是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党,我一心只想着怎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把群众的生活搞上去”;他坚守的是党性原则:“对党忠诚,就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能搞变通”;他坚守的是入党誓言:“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坚决按照入党宣誓去做”;他坚守的是纪律底线:“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他坚守的是人品官德:“如果整天想着自己的事,想着享受,那我这个共产党员就变了,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了”……

突击,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坚守,彰显的是初心本色。但无论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当这两个鲜明特征在深藏功名数十年的老英雄身上完美叠加时,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纯粹”。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绝对纯粹”。

三、抓住故事细节写,写出故事细节来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讲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决定一个事件的走向,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是看电影、电视剧时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催人泪下、撼人肺腑的往往都是生动细腻的描写或精雕细刻的镜头。事实上,每一个文学巨匠、每一个知名导演,都十分注重追求细节的雕琢,而每一部经典作品,也必然都有大量成功的细节描写。

对于典型人物宣传来说,细节同样重要,能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决定着典型人物宣传的成败。因此,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挖掘和捕获生动鲜活的细节,然后以精准的文字表达呈现给读者,从而写出感染人打动人、给人留下强烈冲击力震撼力的精品佳作,应成为每名记者的业务追求。

在张富清系列报道中,生动感人、摄人心魄的细节描写就有许多。比如,在写到张富清为什么数十年守口如瓶,深藏功名时,记者从叙述方式转到了现场描写:

“看到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嚎啕大哭。那天晚上,我哭了很长时间,几乎一夜没睡……”谈到这里,张富清声泪俱下,哽咽难言。等了很久很久,张富清老人才平静下来:“这时,我又想起突击队的另外两名战友,我把他们带了上去,跳下城墙后却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好兄弟,你们在哪里呀,快点回来吧……”“对不起呀兄弟,都怪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第二天,张富清出去找他们,边哭边找,可城里城外转了好几遍,始终没有找到他们。

“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长得什么样也比较模糊了,仅有一点儿印象……”潸然泪下的张富清老人十分愧疚地说,“战友啊,你们在哪里?!”

“每年春节、清明、八一,我都会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一个人含着热泪,默默地向着西北方向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战友对战友的思念,更是英雄对英雄的缅怀。讲到这里,张富清老泪横流,嗓子沙哑,“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他们的功劳、贡献都比我大,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真正为党和人民立下大功的人。比起牺牲的战友来,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这些军功章显摆啊?!”

直接描写记者的所见所闻,再现了张老回忆起牺牲战友时的悲伤场面,既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张富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跃然纸上,又能引人入胜,把读者带进当时的情景,置身其中,与张老一起感动,一起流泪。这样的细节描写,比叙述方式更生动,更感人,让许多读者情不自禁流下热泪。

像这样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在张富清系列报道中处处可见,不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可读性,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冲击力。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