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新时代军队报纸副刊的阳刚之气

作者:■刘笑伟

摘要:《解放军报》长征副刊近年来探索以文学的手段传递新闻,以艺术的情怀传播价值观,以独特的审美形成阳刚之气,在服务备战打仗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文总结梳理了长征副刊近年来的办刊思想,提出了军队报纸副刊如何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具体路径,值得参考借鉴。

主题词:报纸副刊 ;服务备战打仗;审美风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是军事新闻人所要面对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是习主席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对新时代提高打赢能力提出的核心要求,明确了军队全部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推动军队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备战打仗,是坚持“军报姓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长征副刊作为《解放军报》(以下简称“军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文学的手段传递新闻,以艺术的情怀传播价值观,以独特审美形成阳刚之气,大力倡导军人的“风花雪月”,走进官兵的精神世界,在服务备战打仗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与备战打仗的时代强音同频共振

在强军新时代,军报副刊何为?如前所述,长征副刊作为军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面临着如何更好聚焦中心、服务中心的课题。“跟”得太生硬了,和新闻版面容易“撞车”,且因为缺乏情感温度和灵魂韵味,令读者不喜爱、不认可;“跟”得太虚了,就会与中心工作脱节,版面成为纯文学的“孤岛”,失去军营“烟火气”,读者也不喜爱、不认可。近年来,在聚焦备战打仗这个中心工作方面,长征副刊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

(一)同频共振,就要努力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能打胜仗,是习主席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战略高度深入思考的课题。“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一“胜战之问”,萦绕在习主席的心头,也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必须用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三军将士闻令而动,在座座军营掀起实战化训练热潮,绘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强军画卷。如何在报纸副刊展示这样的画卷?这就需要聚焦:把长征副刊做成一个记录历史大潮的文化载体—从这个范本中,读者可以清晰而鲜明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军队实战化训练的壮阔图景。为了展示实战化训练的图景,近两年来,长征副刊刊发了200多篇直面军队训练场的精短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作者有名家和专业作家,但更多的是基层部队一线的业余创作骨干。这些精短作品,或写人,或记事;有全景式的扫描,有局部细节的描绘,它们都带着硝烟味泥土味,都流淌着基层官兵训练时的汗水,都近距离地生动描绘着中国军队训练场上的动人场景,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军队近年来实战化训练的蓬勃脉动。

(二)同频共振,就要发挥优势。军报副刊的本质是什么?副刊具有“从属性”,即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军队工作大局,关注部队热点,指导部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副刊有效履行新时代报纸副刊应该承担的职责使命。同时,副刊也具有“自主性”,即通过更独特的视角、更丰富的情感、更细腻的语言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副刊不“副”。近年来,长征副刊在强调“自主性”、提高作品文学品质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挥长征副刊的独特优势,即感染力更强,更具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随着我军联合作战观念的不断深入和联合作战体系的不断完善,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编辑部专门在“强军文化论”专栏推出关于联合文化建设的“头脑风暴”系列文章。《联合制胜的文化之“道”》《“联心”之路,我们可能遇到什么》《合编后,怎样奏好联合“交响”》等文章,以文化评论的形式,反映了各单位联合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也为全军官兵树立联合作战观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使得副刊与新闻版面实现了无缝链接。

(三)同频共振,就要搞好融合。副刊必须与新闻版面形成“生命共同体”,才能立得住、走得远、传得响,因此编辑部十分注重副刊与新闻版面的融合工作。一是在重大庆典中有作为。结合建军9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时机,我们先后受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委托,举办了“与改革同行”“强军进行时”等全军文学征文活动,引导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文学创作向中心工作聚焦、向备战打战聚力。二是在重要会议活动中不缺席。2019年初,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召开期间,长征副刊连续两天以整版篇幅推出一部名叫《前线》的话剧作品(缩写版),并配发了《习主席为何提起话剧“前线”》《前线在哪里》两篇评论文章,呼吁官兵永远翘首世界军事战略高地、勇敢向未来战场进军,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部队党委中心组还把这两天的长征副刊作为学习材料。2018年初,中央军委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之后,长征副刊也随即推出了《时刻准备上战场》等报告文学作品。三是在热点事件中显身手。副刊作品的先天优势,就是“收藏品”,不是“易碎品”,在热点事件中深耕细作,才能更加凸显这种优势。近年来,长征副刊紧跟热点事件深入挖掘,刊发了不少激励官兵士气的作品。比如,“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事迹成为热点后,长征副刊第一时间推出了报告文学作品,受到基层官兵的关注和点赞。

二、把“硝烟味”落实到版面上

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党在军队的喉舌,军报必须坚定地传递党的声音。进入新时代,军队要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军队新闻单位也要牢固培塑战斗队作风。近年来,长征副刊积极聚焦练兵备战,坚决克服新闻宣传中的“二八现象”,努力使舆论引导向主责主业聚焦,让军报长征副刊真正洋溢出军味,把“硝烟味”落实到版面上,营造备战打仗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官兵备战打仗意识。强化官兵备战打仗意识,军队报纸副刊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新闻版面无法取代的。因为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就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换言之,文艺作品影响人润物无声,更加深入、持久。长征副刊刊发的作品,正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1944年,经毛泽东同志推荐,一部话剧在弥漫着硝烟的抗日战场上让战士们观看。这部叫做《前线》的苏联话剧,激励着官兵斗志,推动着战斗力提升,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精神作用。多年之后,习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让它重现时代光彩。习主席告诫全军,我们千万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固步自封的戈尔洛夫。2019年初,长征副刊刊发了这部作品,并在评论中指出:兵只有为打仗而养,才能为打仗所用。明天的前线,一定让它每时每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呈现在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中,这是当前我们重温《前线》的目的所在。稿件迅速引起强烈反响,被官兵称为“有力的思想武器”,许多单位组织官兵进行了力戒“客里空”的大讨论,强化了官兵练兵备战的意识。

(二)服务官兵提高备战打仗素质本领。运用报纸指导工作,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军队报纸作为“无声的指导员”,在练兵备战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报纸副刊,在引导官兵阅读文艺作品、书籍,观看影视剧等方面,要发挥独特引领作用。要把需要传递给官兵的思想,融汇在文章里,呈现在版面上,真正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2018年,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开训动员大会,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号召全面加强实战化训练。从我军历史看,提升实战化训练效果,强军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深入探索实战化训练背景下打造强军文化的途径,充分彰显强军文化的战斗特质,提高官兵的打赢本领,长征副刊“强军文化”专版及时推出了“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文化思考”系列文章,刊发了《长剑飞天的闪亮坐标》《“磨刀石”的哲学》等稿件,给官兵以深刻启迪。2018年进入新年度,长征副刊“迷彩书屋”专版第一期的主题就是“阅读兵书”。刊发了题为《把目光投向未来战争》《在波澜壮阔的战史中前行》等文章,并在编者按中指出:作为军人,最好的阅读就是研读兵书,最美的姿势就是研究和准备战争,号召官兵掀起一个阅读兵书的热潮,提高练兵备战本领。

(三)多重维度培育官兵战斗精神。进入新时代,军队报纸副刊也要求新、求变。长征副刊要吸引官兵,必须努力做到文艺性与新闻性融合,指导性与可读性兼备。以文学的手段,从不同侧面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是重要路径之一。

一是让传统故事开出时代新花。在长征副刊“军史发现”专版中深入挖掘军史记忆,打通历史与现实之间传承红色基因的纽带。2019年以来,“军史发现”专版刊发了《志愿军入朝第一仗》《八路军的“精神手榴弹”》《两任王师长:靠前指挥血洒疆场》等军史中的珍闻,让官兵在阅读传统故事中砥砺战斗品格。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文学作品”专版开设“回望初心”专栏,刊发了《山中怀玉》《闽东巾帼》等12篇作品,生动讲述革命先烈的战斗故事,展现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荣誉,用牺牲和奉献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在“烽火影视”专版开设回顾红色经典、正能量优秀影片赏析等专栏,引导官兵关注和欣赏优秀影视作品,在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养分。

二是热情讴歌强军人物。在社会风气和传媒生态深刻变动的今天,作为军报的副刊,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把宣传英雄模范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近年来,长征副刊格外关注和垂青英模人物。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后,长征副刊“人物纪实”专版很快推出了反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的报告文学《大漠深处 耀眼光华》和“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的纪实作品《逐梦海天间》。2017年,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隆重举行后,长征副刊推出了反映“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战斗事迹的《坚守6号哨位》等报告文学作品,引起社会反响,并多次在军地获奖。在书写英雄中,长征副刊倡导的是真实细腻地抒写和震撼心灵地表达。2018年9月,作家彭继超创作的反映邓稼先事迹的报告文学《永远的马兰花》刊出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手捧着长征副刊泪流满面,连声称赞写得生动感人。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表彰一批“最美奋斗者”,长征副刊立即精心选出部分英模,委托军地知名诗人进行创作,推出“致敬,最美奋斗者”诗歌专版,作为献给英雄的礼赞,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三是细腻描摹官兵心灵。文学作品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近年来,长征副刊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在“士兵面孔”专版中,聚焦备战打仗的普通士兵,向读者传递士兵最动人的细节、最真挚的情感、最值得记忆的青春片段,把中国士兵的战斗精神和热血情怀向心灵升华,向信念延伸。读者读到以《泪光闪烁》《倔强生长》《迎风奔跑》等为主题的版面后,纷纷称赞“读到了中国士兵闪光的心灵”。

三、阳刚之气与副刊之美

当前正处在强军兴军的伟大新时代,官兵期待着有一块心灵园地,能够读到有时代气息、有热血温度、能够浸润灵魂的文艺作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多元化趋势加速,新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果一张报纸的副刊,没有精准定位,没有自身特色,没有丰富的内容,没有独特的品味,就很难吸引受众。

如果把报纸的版面铺开来,长征副刊就会形成一条雄浑的纸质河流。阅读这条奔腾的河流,读者就会发现一个审美特征:阳刚。把军报打造成留住读者的园地,打造成“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的高地,打造成服务备战打仗的阵地,要求长征副刊必须具有阳刚之气。

长征副刊阳刚之气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一代又一代“长征人”,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作墨,书写了长征副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在接续奋斗下,有着军队特色的、符合时代特点的、为备战打仗提供支撑的、富有阳刚之气的长征副刊,在全国报纸副刊中越发显得独树一帜,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下一步,长征副刊还要继续“长征”:

(一)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魂”。这个“魂”就是办报的方向和灵魂。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使文艺作品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唱响强军主旋律。

(二)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骨”。好的副刊,不可无风骨。每一件文艺作品,都要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有很强的辨识度,让读者一看就是具有风骨的好文章,从而留住读者。

(三)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肉”。就是每一篇文章都要生动活泼、有血有肉,靠故事感动人心,靠叙述增添魅力,靠细节打动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情”。就是充分调动和运用情感的力量,带着感情发现线索,带着感情编发稿件,带着感情呈现版面,使副刊的稿件有心灵的热度、情感的温度和精神的高度。

(五)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格”。作为军报副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格、格调。长征副刊是党报的副刊、是中央级大报的副刊,一定不能低俗,而要高尚;一定不能迎合,而要引领。一定不能感染低俗之风,沾染萎靡之气。

(六)打造阳刚之气,长征副刊必须有“韵”。那就是版面和稿件的美感和韵味。每一个版面,从标题、版式到配图等,都要精益求精,呈现出副刊之美;每一篇稿件,都要有独特的韵味,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文化副刊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