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俄罗斯纪行:穿越时空的深度红色“快闪”

作者:■聂秀生

2019年初秋,我到了俄罗斯,对儿时记忆满满的“苏联老大哥”,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红色“快闪”。

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

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不论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伊尔库茨克、海参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军事博物馆。

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苏维埃军队街2号,是一座反映苏联战争光辉历程的大型军事博物馆。它始建于1919年,被称为是目前世界上完整见证苏联红军70年战争历史的重要场所。因此,很多到俄罗斯来的人,都千方百计要到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参观。

这座博物馆收藏了1917年以来,苏联和俄罗斯军队不同时期的各种军事陈列物品共80多万件。其中,包括苏联各个时期的军旗、奖牌和勋章、武器和军用交通运输工具、军人制服及军用设备等。这些珍贵藏品向人们讲述着这段辉煌的历史。博物馆共有24间室内展厅,户外展厅部分,整齐有序地摆放着飞机、大炮、坦克和火箭等各种武器装备。其中包括苏联大量的陆军和空军装备以及部分海军装备,所有装备都是实物而不是仿制的模型。尤其是博物馆入口处摆放的功勋T34坦克,相信很多军迷爱好者都非常熟悉和喜欢。

导游带着我们走近两种不同年代的喀秋莎火箭炮前,详细熟练地讲解起来。

在普京曾经驾驶过的飞机旁,还摆放着他的勋章。解说员讲这是普京的第一枚紫金勋章,是普京指挥车臣战役功勋卓著获得的褒奖。

馆内最令人震惊的藏品,是近六万枚德军铁十字勋章!导游特别强调说,这些勋章是希特勒为了庆祝攻克莫斯科提前铸造的,计划发给德军将士们每人一枚。可是,最终却全部成为苏军的战利品。

慢慢地听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朱可夫元帅的一枚“胜利勋章”面前。该勋章由黄金、白银、钻石和红玛瑙制作而成,一共制作了20枚。其中,有17枚被颁发出去,包括颁发给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而朱可夫元帅得过两枚,这一枚是他捐献给博物馆的。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朱可夫元帅的军服和他获得的各种军功章。

来到二楼,我们在一个能够容纳近三千人的会场,观看了俄罗斯红旗歌舞团的精彩表演。近一个小时的演出震撼人心,热血沸腾。演员阵容强大,都是俄罗斯年轻的俊男靓女,歌舞内容简洁易懂,时间跨度为1919~2019穿越百年的红色经典回顾。演出把我们拉进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到记忆中那些难忘的精彩瞬间。听到这些感人肺腑的歌声,我想起了无数二战英雄和他们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整个表演过程不许拍照,但演出结束后,游客们纷纷上前与扮演列宁和斯大林的演员合影留念。

参观完博物馆,特别是看完演出后,给我的触动很大。俄罗斯的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军史教育为重要内容,既接地气,又形象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也难怪,在平日里,每当我们提起俄罗斯,“战斗民族”这个词就会出现在脑海里,并且挥之不去。那么,“战斗民族”的精神和信仰到底从哪里来?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具有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非加强不可。俄罗斯的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莫斯科无名烈士墓

说起莫斯科无名烈士墓,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

回国前一天,我去参观拜谒。

导游告诉我们说,每到整点,哨兵都要换岗,人也特别多,这个时候最壮观。

我们站在这座纪念无名英雄的神圣墓碑前,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述:据史料记载,1941年德军聚集191个师的强大兵力,向前苏联发起闪电战,数十万大兵压境,直逼莫斯科城下。德军指挥部在占领离莫斯科仅41公里的小镇后,德国军队指挥官非常嚣张跋扈,扬言几周后一举拿下莫斯科,到红场上阅兵!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德军最后竟会兵败在这个小镇上。

这也充分说明,正义必将取得胜利。

据介绍,当苏联红军大举反攻收复这个小镇时,突然发现一位牺牲在废墟上的红军战士。这位战士手里握着一枚拧开盖的手雷,愤怒的目光直视敌方,神态勇猛果敢。显然,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人们已无法辨认他的容貌和年龄,也无从考证他的姓名,于是把他安葬在莫斯科最显赫的地方—红场旁边以示纪念。随着拜谒的人们越来越多,渐渐地成为今天的无名烈士墓。

莫斯科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所有烈士们而建立的。无名烈士墓为深红色大理石陵墓,陵墓的西侧为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墓前有一个铜制的五星状火炬,叫做“长明灯”。

“长明灯”从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为人类带来光明。前来凭吊烈士的人们络绎不绝,新婚夫妇也往往要来献上一束鲜花,并形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

无名烈士墓的右边沿着克里姆林宫墙立着一排石碑,下面存放着装有从俄罗斯不同城市收集来的泥土,每块石碑上都刻着每座城市的名字和模压的金星勋章图案。

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平台上是平放在战旗上的士兵头盔和桂枝,以此纪念和缅怀牺牲的战士永远活在俄罗斯人民心中。

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

回国当天的行程仍然安排挺满。午饭后,大家匆忙出发,13:30分左右,我们来到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

二战胜利广场1995年5月落成,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是俄罗斯人民对那场灭绝人性战争的永久性纪念,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走进庄严肃穆的广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达141.8米的胜利女神纪念碑。它象征着苏联卫国战争1418个难忘的战斗的日日夜夜。广场地面铺就的2660万块方砖,寓意在这次战争中罹难的2660万同胞。其中,军人有近870万,其余都是平民。无辜平民的大量死亡,充分证明二战是最惨烈最残酷最无人性的。棱形的碑身,直指长空。每个棱面上用浮雕镌刻着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英勇无畏、奋勇抗战的壮烈场景,真实再现了战争中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大约高100米处,古希腊胜利女神右手拿着金光灿烂的胜利桂冠。她身旁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小天使,吹着胜利的号角,好像要把胜利的消息大声告诉人们。在纪念碑下面,是神奇勇士格奥尔基手持长矛刺杀毒蛇的雕像。前面5层阶梯式台阶,每一层代表一年战争。纪念碑两旁的绿色大草坪上,1941~1945年下面的两组数字,时刻提醒着人们和平、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纪念碑后不远处,是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而修建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纪念品。

从胜利纪念碑往前看,左面是一排排喷泉,右面是15座顶部插着铜旗的纪念柱,代表着当年15支参战部队。广场中,在通向纪念碑的中间大道上,是五座红色砂岩的石台,台面上只有简单的标示着年份的数字: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闪电式进攻,一度攻到莫斯科城外25公里处。1941年7月至9月,德国突然袭击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割断了列宁格勒与内地的联系,并包围了整个城市。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包围872天,德国始终没有攻下这个城市。遭受袭击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取得胜利,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全城建筑几乎全部被炮火摧毁。

1945年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5月8日午夜,德军签字投降,欧洲战场以盟军胜利结束。

广场南面是圣格奥尔基大教堂,金色圆顶、白色墙面、精致的浮雕,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耀眼。

广场的东面是为纪念苏联1812年卫国战争而建的凯旋门,高达28米。顶部雕塑是6匹飞马拉的凯旋车,胜利女神坐在中间,高擎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黑色圆柱环绕,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导游告诉我们,今天的胜利广场,既是人们缅怀先烈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很多伴侣拍摄结婚照的必到之处。他用手指着拍照的最佳地点,大家自觉有序排队,微笑着合影留念!

二战胜利广场以庄严恢宏、雄伟大气著称于世。置身于占地135公顷的广场上,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想,这里记载着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辉煌战绩,苏联经过5年的卫国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除了牺牲的将士们,有多少无辜的百姓遇难。人们今天以这种形式寄托哀思,同时也祈祷世界和平!

普希金故居博物馆

在苏联星光灿烂的文学史上,占据世界文坛的大家泰斗很多,普希金就是其中之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1837年)是俄国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

在莫斯科著名的阿尔巴特大街上,坐落着普希金故居博物馆(以下简称“故居”)。1831年2月至5月,新婚不久的普希金就住在这座浅蓝色二层小楼里。门口铜牌上镌刻着“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831年2月初至5月中在此居住”字样。铜牌旁的窗台上,经常会有人献上鲜花以示纪念。

该故居的门不大,参观者进入故居博物馆后,必须先换衣服,套上塑料套鞋。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是为保护文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故居博物馆一层常年举办题为《普希金与莫斯科》的展览,大量绘画、地图、手稿、书籍及其他展品,详细介绍了普希金时代的莫斯科、普希金在莫斯科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他的亲人和朋友们的相关情况。从一层木楼梯登上二楼,来到普希金当年居住过的房间,墙上挂着一些画像,陈列着他的手稿、图片等珍贵物品。

故居不大,可藏品还蛮丰富的,非常值得我们参观。从外观来看,这处故居维护得非常好,粉饰装潢也典雅精致,临窗还可以看到阿尔巴特大街的优美风景。我们参观的时候窗外正是艳阳高照,这一美景当年诗人也是尽收眼底了。遗憾的是,普希金在这里并没有常住,只是租住了3个月的时间。现在的家具摆设也是出于展览需要设计的,不可能完全复原当年的原貌。

普希金1830年5月与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订婚,1831年2月18日举行了婚礼。婚后,普希金在阿尔巴特街53号租下这栋浅蓝色楼二楼其中5个房间作为新房,1831年5月中旬他离开莫斯科,迁居圣彼得堡。普希金离开后,阿尔巴特街上的这所房屋曾数易其主。1920年至1921年,房屋曾归红军的一个剧院使用,剧院艺术委员会成员中包括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著名戏剧导演梅耶荷德都曾在这里办公。后来,普希金的这一故居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直到1930年,一部名叫《普希金在莫斯科》的文集问世后,书中收入了这所故居的资料,人们才又想起它来。1937年2月,在故居外墙上挂上了纪念牌。但一直到1986年2月18日,纪念普希金结婚155周年时,阿尔巴特大街上的这所普希金故居才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故居接待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俄罗斯和世界各地参观者。

导游讲解说,普希金尤其擅长的是肖像画。他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往往比一些专业画家的肖像画还要鲜活、真实。普希金的绘画有肖像、风景、奔马和花卉等,还有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图等大量珍贵作品。

这里的每间房子都有管理人员,所有的物件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到了与故居相连的院子里,院子不大,但非常平坦漂亮,很多当地人都喜欢在这里徜徉散步。院子里还设有咖啡厅,在参观故居的路上顺便在此休息片刻,想必非常惬意和舒心!

参观完故居,我们看到马路对面是普希金与他妻子的塑像。如今诗人普希金的预言如愿得以实现:“我的名字将传遍整个俄罗斯,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讲着我的名字,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

参观结束后,导游向大家简要介绍说,故居主人普希金,1799年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2岁入读圣彼得堡皇村中学。读书时,普希金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29年发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从此小有名气。之后,他在诗歌、小说等领域非常活跃,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这就使他与政府、沙皇等统治阶级利益格格不入。后因卷入妻子丑闻事件,普希金与法国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身受重伤,结束了38岁的短暂生命。

俄罗斯人十分爱戴普希金,尊之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除了发表大量诗歌外,普希金还创作了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以及戏曲《鲍里斯·戈东诺夫》等作品。

参观完故居,同行的人都感慨,不仅从这里受到诗人崇高精神的感染,而且相信普希金留下的文学遗产,将是俄罗斯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结 语

此次穿越时空的深度红色“快闪”,我惊奇地发现,俄罗斯有“三多”,即博物馆多、英模塑像多、各种教堂多。在俄罗斯博物馆遍地都是,不计其数,而参观博物馆最多的游客,竟然是国内的中小学生,俄罗斯的全民国防教育从参观博物馆抓起,把博物馆当成最好的课堂,无疑值得借鉴。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