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写在武汉的日日夜夜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编者按:

疫情袭来时,一批批军事记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他们在进行大量抗疫报道的同时,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和新闻同仁、医务人员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征得本人同意,我们摘登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1月24日 石家庄 晴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说法:疾病的传播,是在动态的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个人行动对传播有着重要影响。量化模型显示,当媒体报道量增加10倍,传染病感染数会减少33.5%。

看到这里时,热腾腾的饺子下锅了,央视春晚即将开始,疫情消息也占据朋友圈。尽管大年三十刚和老公回到石家庄老家,和家人还没说几句话,但我马上给自己所在的解放军报社军事新闻编辑室负责人发去消息,“如果需要去前方报道,随时可以出发。”

发出消息后,我抓紧联系几个军队医院的新闻干事了解情况。晚上9点多,编辑室负责人打来电话说,给你5分钟时间,和家里商量一下。我说,已经商量过了。

我自己在屋子里,想一想去一线都带点什么东西。丈夫几次来屋子里看我,我说没事儿,提前养精蓄锐。跨年钟声刚敲完,编辑室负责人打来电话,让我一早回京待命。

孩子听说后有些紧张,早早躺下,挤在了我和丈夫中间。丈夫从网上预定了一张明天返京的车票。同为军事记者的丈夫很兴奋,我却很平静。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想得太简单,真不知当时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1月25日 北京 晴

凌晨5点,往背包里塞了几包饼干、几袋牛奶,我和丈夫便出发了。怕新能源汽车电量不够,我们不敢开空调,带了一个小被子取暖。

车,在空荡荡的高速上飞奔,在孤零零的乡间田埂路上穿行,不到7点钟,我们就到了定州高铁站。车站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安检前,我拉着丈夫用手机拍了一张合影。

候车时,遇到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年轻女孩,正在给亲友打电话拜年。从话语之间,得知她是北京航天医院的护士,是因为这次疫情被召回的。

上午赶回位于空军大院的家里收拾行李,匆匆洗了个澡就打车到办公室待命。第一次,大年初一中午吃了一桶西红柿打卤方便面。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孙继炼政委和雷雨副主任到办公楼前送大家。出征,就是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开往长沙南的G505列车上,2车厢里全是到武汉站下车的记者。列车长了解情况后,告诉我们商务舱的座位可以免费提供休息,晚餐盒饭的钱本来交了,后来又退给我们了。列车长说 :“ 你们去武汉也不容易。”

下雨了,窗外湿漉漉的,窗玻璃上布满了水珠。路上没有车,也看不到人。

1月26日 武汉 阴雨

站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门前的寒风细雨中,拿着采访本和红色笔,字还没写完,就被掉下来的雨滴洇出来一小片,开出一朵红色的小花。

抬眼一望,医院机关大楼正对着一个大商场。商场大门紧锁,广告灯的照耀下,橱窗里无人理会的新款春装更显落寞。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街上几乎没有店铺开门。这个世界从未如此安静。

内科楼是一栋旧式的病房,没有中央空调。但也正是因为旧,这次派上了用场。新的病房大多装了中央空调,一开空调,病毒可能随意乱窜。装了暖气的旧病房,反而更容易改造成隔离病房。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近300张床位。

10点多,我们赶到汉口车站。代表政府前来接受军队捐赠物资的是一位副市长。我采访了解到,现在日均消耗防护服8.9万套。这次部队支援的1万套防护服,也是杯水车薪。

这是士兵曾毅押运过的最特殊、最紧急的物资。他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抱着装防护服的箱子睡去,背景是空荡荡的绿皮车厢。这是一名曾当过兵的列车员趁他睡着时偷拍的。

1月27日 武汉 阴

上午在车上被摄影记者范显海说动,临时改变了采访计划,进汉口医院的重症病房采访。

见我穿着迷彩,陈静护士长错把我当成了医生或者护士:“你,把这箱水搬到六楼去。”

在更衣间,我穿上小号的手术服上衣和肥大的病号服裤子,配上军靴,造型怪异。陈静护士长说,丑就丑点,安全重要。

我们4名记者进入病房后才知道,要把一家专科医院,改造成具备收治传染病人条件的病房,有很多困难。

呼吸道传染无孔不入,必须严格监督,充分进行个人防护消毒。防护服密闭性好,但容易导致缺氧,体力跟不上。一般来讲,防护服的使用寿命不超过4个小时,现在人和衣服都是超负荷运转使用,医务人员的免疫力和体力也要保持。

穿上防护服,除了身体闷热汗湿,更重要是心理上的。这两天,每天的饭量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

中午1点半,我又往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所在地赶。一路上,口罩令眼睛和耳朵不堪重负,勒得又疼又痒。交通管制之后,车反而多了些。交警在立交高架桥上巡视。

在物资室,待的时间不长,来领东西和放东西的人一直不断。医疗队队员吴娅利,15岁就当兵入伍,当过十几年的护士长。她是这间“不要钱却要登记”的“小卖部”的“老板”,工作就是想方设法筹措从洗脸盆到消毒液等各种物资。

医生护士在病房穿防护服,汗水把内衣打湿了,没办法换洗,来她这里领 ;错过了饭点,要吃单兵自热食品,来她这里领 ;下了夜班回酒店没大衣怕冻着,来她这里领 ;上完班,一名女医生作训靴不见了,穿着拖鞋和鞋套走回酒店,也来找她领鞋子。

15点38分,一个“老头”用平板车,推着10箱果汁来卸货。旁人介绍,这是李琦教授,呼吸科主任,上过老山战场的医疗专家。他是看到队员刚上完夜班,不愿折腾他们,就自己来搬慰问的饮料。

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时,李琦正在南京开会,他立即改签了机票回到重庆医院病房,处理完病人交接,拎着背包就来到机场。父母家离医院来回两个小时,来不及回去看;自己家来回一个小时,也怕赶不及。

采访完回来已经很晚了,我差点想放弃今天写稿子,但还是咬牙坚持,再晚也得写!

1月28日 汉口医院 晴

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用手一指窗外的那栋高楼,“我家就在这个楼,我都15天没有回去过了。”

住院的病人最需要氧气,她刚紧急采购了50台家用制氧机来应急。

她的助理来了,蹲在地上,拿个笔记本给她汇报。随后,我也递过去采访本,请她签个名字。她草草写了一笔,我看不清,她又写了一遍,我还是没有认出来。她说,“对不起啊,我的手已经拿不稳笔了。”

这是一个职业医生开处方的连笔签名,一笔草书。这是一位在抗疫一线忙碌了快一个月的院领导,此时,她的老公感染新冠肺炎,正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病床上。

等待一个半小时后,医疗队干事终于带我去了呼吸科的病房清洁区,见到了董宇超。

董主任是个很有思想的医科男,没想到,他高考第一志愿竟然是大连舰艇学院。没有太多时间展开采访,但我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不一般的故事。

他们住的地方条件不太好。7点钟,要上班的医疗队员起来吃早饭,一桶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个煮鸡蛋。

这个煮鸡蛋,让他有点惊喜。因为上一次吃鸡蛋,还是大年初一早晨在中南花园宾馆。社区的早饭,要8点才送到,而8点,他已经穿好防护服,进入到“红区”工作了。

前几天,他们每天早晨只能吃冷面包。今天有了方便面和鸡蛋,觉得很幸福。这鸡蛋,还是一个已经退役的干部,开着车跑遍了武汉才协调到的。

那天中午,他们的盒饭里有几块牛肉。董宇超也很高兴,能吃到牛肉,很幸福。昨天下午3点,他见到午饭的餐盒里有白菜,吃了两份。

这几天,蔬菜和肉,都很少见。如果不是亲身体会,也许你不会想到,这些一工作就是数小时的医务人员,是靠方便面撑下来的。他们都是医生,难道不知道吃方便面不健康,不知道不按时吃饭的危害?然而,疫情就是命令。

董主任说,没学医之前,其实他也很怕血。可一旦穿上白大褂穿上防护服,就会觉得自己面对病人,必须给他们人文关怀,要用医术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护士忙不过来时,他会去帮着一起做护理工作。病人要咳嗽,容易喷溅出飞沫,他就赶紧递过去纸巾。如此一来,在病区工作几个小时,倒是有一个多小时在不停洗手。

他认为,治好病人的,不仅是医生的技术,还有护士的护理。新冠肺炎患者,九分在护理,一分在治疗。所以这次任务选来的护士,不仅勇敢,技术也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