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补齐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队伍建设短板

作者:■肖双剑 任 刚

摘 要:搞好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抓好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是基本前提。基层建制旅团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和分队要上下联动、主动作为,切实解决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队伍身份定位不清、能力素质不强、开展工作条件不够等问题,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效,更好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服务。

关键词:基层部队;新闻宣传;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是部队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宣扬新时代军队基层建设成果、展现新时代基层部队改革强军风貌、展示新时代基层官兵形象的重任。当前,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队伍身份定位不清、能力素质不强、开展工作条件不够的矛盾还在一些部队不同程度存在,亟需下大力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基层部队新闻宣传工作质效。

一、不缺人才缺认同,需明晰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身份属性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士兵数量的增多,具有网络、编程、摄影、写作、绘画等各方面特长的官兵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部分战士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使用和运营方面有一定成熟经验,部队新闻报道骨干人才的来源十分充足。但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均为兼职,有责任无编制,导致有的报道骨干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觉得新闻工作是务虚的工作,不受领导待见,对部队战斗力建设贡献不大,因此缺乏工作动力;有的营连官兵对基层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不理解,认为新闻报道骨干搞新闻是“不务正业”,影响了新闻报道骨干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有的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不够,随意指派、更换人员兼任新闻报道骨干,导致新闻报道骨干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工作不连续,影响报道骨干工作积极性。对此,应着力加强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的身份认同,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优中选优挑好人。坚持全面衡量、优中选优的原则,立起“个人兴趣浓、文字功底好、工作作风实、电脑操作熟”的报道骨干选配标准,切实把热爱新闻宣传工作、愿意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甘于吃苦奉献的人选出来,扎实培养好使用好。二要摆正心态定好位。作为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因为是业余的,首先要厘清“业余”的定位,深刻认识到练兵备战是军人本职,提高备战打仗本领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目的也是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服务;同时,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就像思想骨干、文化体育骨干、风气监督员一样,在训练之余需要担负营连新闻报道的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既要完成好军事训练任务,又要搞好新闻报道;既不能以新闻宣传工作为由要特殊照顾,更不能有名无实挂空字招牌。三是常态教育抓引导。各级领导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激发新闻报道骨干工作热情,消除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良思想,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干好这份“业余”工作,切实将基层部队宣传报道任务完成好,将一线官兵的新风新貌挖掘好展示好。同时,要抓住本单位新闻作品刊发时机,组织全体官兵常读细看,大力宣扬报道骨干的工作成绩,借此教育引导官兵端正对新闻报道骨干的认识和态度。四是健全机制促重视。建制旅团单位政治工作部门要结合工作讲评、阶段总结等时机,健全讲评工作机制,将宣传报道工作讲评纳入单位全面建设讲评之中,纠正营连干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促进他们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支持。

二、不缺爱好缺能力,要提高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能力素质

新闻报道是一个充满挑战又易于显现成效的工作,新闻报道骨干的名字在电视上播出、网络上推出、报纸上刊出的同时,还会有一定的稿酬,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有志年轻官兵投身其中。但是兴趣并不等于专长,爱好不等于能力,基层新闻报道骨干队伍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强的问题。有的缺乏新闻敏感,不善于在火热的一线工作中甄选新闻素材、挖掘新闻线索,白白放走了“活鱼”;有的只会“依葫芦画瓢”,对照报纸模仿写,按照模板样子拍,以致写文字没有深意、拍图片不会构图、做视频缺乏思想;有的甚至寄希望于走捷径、靠凑合上几篇稿子,完成刊稿任务或谋得出名挂号;有的花两三年时间培养出来的骨干,因干部职务调整、士官专业限制、战士满服役期不得不换岗,需要重新选拔培养。因此,必须善于把基层新闻报道骨干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能力。一是主动对外送培训。积极鼓励新闻报道骨干走出去,对基础好的新闻报道骨干,要帮助协调到新闻单位和上级机关宣传部门代培实习,通过行家帮带、专业平台学习、重大活动锻炼,培养新闻报道骨干的新闻敏感、采写技能、拍摄技巧和通联能力等,锻造新闻报道骨干精兵强将。二是依托院校专训。当前,各类院校类似文化体育、表演艺术的专业培训和厨师等级、装备维修等技术培训很多,但对基层新闻报道骨干的培训相对偏少。上级相关业务部门可依托相关院校,借用现成师资力量和设备器材,开设新闻骨干培训班,提供专业的基础培训,帮助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夯实业务基础。三是正规集中选训。上级业务机关要解决当前新闻报道骨干集训“各自为战”的局面,需自上而下形成公开、正规、常态的制度机制,通过定期组织新闻会稿等形式,集中所属各单位新闻报道骨干研讨学习、交流心得、撰写稿件、采编视频,达到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的目的;基层分队要抓住上级组织各种培训的时机,选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骨干参加培训,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后可用。四是抓好常态培训。利用政治教育及文化活动时间,常态化组织新闻报道骨干队伍培训,做到适时组织新闻报道骨干研讨交流,定期邀请上级新闻报道骨干现场教学指导、传授技艺,激活营连新闻报道骨干队伍日常工作,以点带面帮助新闻报道骨干学习成才,实现新闻业务技能的稳步提升。五是以老带新领训。针对新闻报道骨干调职换岗、退役转业等带来的队伍不稳定问题,要善于发挥已成熟新闻报道骨干的辐射作用,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方式,把现有新闻报道骨干用好用活,提高新闻报道骨干队伍整体水平,缓解新闻报道骨干轮换快、基础弱的矛盾。

三、不缺素材缺设备,盼改善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工作条件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广阔战场,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掌握着第一手、最鲜活的新闻素材,理应成为新闻宣传的生力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部队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缺场地、缺设备、缺器材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融媒体发展迅速,受众对获取信息的质量样式要求更高,加之部队常态化远赴海外、跨区跨域组织演训和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等,都给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带来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更加迫切需要补充性能先进、功能多样的新设备,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以笔者走访的一些建制旅团单位为例,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所用的制式摄像器材普遍是几年前配发的DV,像素差、老旧坏严重、成像效果不佳;所用电脑是营连用于处理公文的办公电脑,可用于处理图片和撰写新闻稿件的时间十分有限,且性能上很难满足工作需求,如给传递稿件带来诸多不便,等等。同时,受限于部队管理要求,官兵私人购置的照相机、摄像机、电脑大都不能使用;即便是机关新闻报道骨干根据工作需要添置更新摄像摄影设备,也因管理使用不规范、不科学面临着诸多困难。缺设备、缺场所不仅影响新闻报道骨干的工作效率,也大大制约了新闻报道骨干的能力提升,更易打消新闻报道骨干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热情,必须下大力解决好。一是主动作为解难。要改变基层部队新闻报道骨干“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状态,机关和营连领导必须主动作为,想法设法为新闻报道骨干提供基本办公场所,配齐基本设备器材,争取基本工作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新闻报道骨干“师出有名”,工作干得堂堂正正。二是上级统筹购建。以陆军为例,近年来,陆军统筹文化装备建设,为基层配发了便携式音响、野战文化宣传“四箱”等文化设备,以及桌球等体育用品,但照相机、便携式摄像机等设备配发较少,可考虑由上级机关统筹为基层购买配发一批摄影摄像器材,满足基层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所需。三是作出科学规范。诸如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购上,既要严格执行部队要求,又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搞“一刀切”,连国产设备也不准购买。这不太符合工作实际,需要上级机关业务部门协调部队管理、保密等机构,对相关规定作出科学规范,充分论证出台官兵个人摄影摄像器材使用规定,细化办公电脑和连接强军网电脑的管理使用办法,避免出现只管禁不管用的问题。

(作者分别系《中国陆军》杂志社编辑、某合成旅宣传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