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启动战时宣传机制 打赢特殊报道战役

作者:■陈先平 葛 松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火箭军党委指示要求,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落实到疫情防控报道的具体行动中,努力讲好火箭军战“疫”故事,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战“疫” ;媒体融合;力量统筹

舆论引导工作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作为火箭军党委机关报,《火箭兵报》在抗疫报道中有力发挥了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进入战“疫”状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2020年春节期间,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奔赴抗疫一线,我们迅即启动应急报道机制,组织人员进入应急报道状态,指派骨干力量先期展开疫情防控工作跟踪报道,统筹调度采编力量,坚持在岗办公与远程办公相结合,扎实高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宣传。

提高政治站位,传递权威声音。疫情发生后,《火箭兵报》围绕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开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栏,刊发评论言论,《听令而行,火箭军战“疫”在行动》等重要稿件,充分展现了火箭军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及时报道火箭军首长深入驻京单位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官兵、写信勉励火箭军支援武汉地区医疗队115名同志的行动,以及火箭军专门划拨150万元特殊党费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等战“疫”举措,把党委声音和组织温暖及时传递给广大官兵。

强化新闻时效,回应热点关切。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火箭军武汉指挥学院地处疫情集中爆发区域,又正值多数官兵放假休整、人员相对分散,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繁重。《火箭兵报》第一时间报道该院周密部署排隐患、上下齐心打硬仗的防控疫情举措,及时回应官兵关切和舆论关注。“若有战,召必回”“我有抗击非典经验,我申请加入医疗队”。火箭军部队下达收拢医疗卫生人员指令后,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在收到医务人员向党组织递交的一封封请战书后,及时组织力量加强应急处置预演,全力做好前出人员抽组、防护物资调集等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拉动演练,随时准备赴疫区一线支援防控任务。报社及时派出记者,第一时间在央视播出相关报道,同时,《火箭兵报》跟踪做好深度报道,着力展现火箭军医务人员坚决听从习主席号令,奔赴抗疫一线的事迹。

发挥主阵地作用,做好科普宣传。习主席强调,要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火箭兵报社发挥新闻宣传主阵地作用,与火箭军后勤部卫生部门加强联系,约请权威专家撰写科普稿件,及时调整出版计划,增加《健康服务》专版的刊期,组织力量积极开展防疫科普宣传。刊发的《面对新疫情,工作期间该如何防范?》《官兵归队途中预防感染十注意》《防病毒感染小贴士》《认识误区莫“踩雷”等》文章,普及防护知识,有力提升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技能。面对严峻疫情形势,官兵难免产生担忧、焦虑、恐慌等情绪,带来负面干扰,造成不良影响。为帮助大家做好心理防护,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健康服务》专版约请火箭军心理专家撰文,专题讲解常见心理应激反应、心理防护方法与技巧、不同类型人员心理调节手段等,为疏解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官兵增强战疫“心动力”,筑牢心理“防护墙”。

前方后方协同,生动讲述战“疫”故事

2月17日,火箭军某基地医院115名医疗队员组成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奉命出征武汉,火箭军报社派出记者随队采访,从抗疫一线及时传回战“疫”报道。《火箭兵报》开设“战‘疫’一线传真”“战‘疫’日记”“一线暖新闻”等栏目,把镜头和笔触对准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以及基层部队疫情防控一线的官兵,大力宣扬他们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使主旋律正能量成为疫情防控战场的最强音。

聚焦医务人员一线战“疫”。一篇篇现场报道、一条条电视新闻,无不展示出战“疫”打响后榜样人物的力量。“我是老党员,平常处于救治一线,我不冲在前头谁冲前头!”某基地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红霞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剪短头发表达决心。女队员们纷纷仿效看齐,91名女队员头发清一色剪成“张姐型”,成为医疗队一道靓丽风景—这是《为生命出征为使命而战—火箭军支援湖北医务人员依令驰援武汉出征侧记》中记录的故事。《为战友当好健康“守门员”》一文,则讲述了在武汉战“疫”一线,某基地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李丹,以严谨细致的工作守护战友健康的故事。《请在战“疫”一线考验我》,讲述了护士赵珍和医生李果同时接到工作调动和抽组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通知,他们不约而同地向组织提出到一线救援,展现出火箭军医务人员的使命担当。这些有情感、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展示基层官兵抗疫风采。火箭兵报社安排驻站记者深入部队医院和基层防疫一线,采写了大量抗疫新闻。《同一个战场 同一个心愿》讲述了某旅卫生队负责人张文峰和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相隔千余公里共同抗疫。《战“疫”一线再披“战衣”》讲述了某团退伍战士姜俊宇返回家乡后,奔赴当地疫情防控一线、担任病毒消杀志愿者,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村里有个战“疫”尖兵》则讲述了某团正在宜宾市兴文县团结村休假的中士庞瑞湖,主动参加家乡封闭式管理纠察队,并担任防疫宣传车驾驶员的故事。《战“疫”一线勇担当》则讲述了已经申请自主择业的某基地卫生处处长黄松涛,在疫情发生后主动中断休假,返回岗位带领官兵抗疫的故事。这些报道以小见大,从不同视角,讲述了火箭军官兵在不同岗位的战“疫”故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抗疫群像图。

呈现前方后方守望相助。115个人出征,带着115个家庭的牵挂。《前方有你,守家有我》中写到,“战‘疫’应援,你在凌晨出发,星光点点,那是为你壮行的礼花……”登车前,医生叶瑾收到丈夫路伟发来的一首小诗,医生朱玲也同样收到丈夫刘博写的“打油诗”。她们说,这是第一次从爱人嘴里听到这么动听的“情话”。这些暖心故事蕴含的家国情怀化作绵延不绝的力量,支持着每位“逆行者”战胜疫情!综述《凝心聚力强斗志 众志成城战疫魔》一文中写到,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指导某基地制定8项关爱措施,专门成立保障组,“一对一”为赴武汉医疗队员解决实际困难,把津贴补贴发放、困难家庭救济、优先晋职晋级、子女教育优待、家庭就业安置等暖心政策落实到位,为疫情防控一线官兵解除后顾之忧,营造出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

统筹报道重点,凝聚抗疫强大力量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如何统筹抓好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报道,是军队媒体面临的现实问题。《火箭兵报》坚持统筹报道重点,营造战备战“疫”两手硬两不误的良好舆论氛围。

战备战“疫”双线报道。2月12日,火箭军首长深入驻京单位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抓好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练兵备战,切实做到“两手硬”“两不误”。《火箭兵报》在及时传递党委声音的同时,坚持战备战“疫”双线报道,刊发《从严战“疫”不忘从实备战》《战“疫”战备两手抓双过硬》《防控战线守得住 打仗主业抓得紧》等新闻稿件,生动展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部队按照防控需要科学调整训练计划,既采取有力措施阻断疫情,根据新大纲课目要求搞好训练,实现抗疫备战两不误。

网上网下融合呈现。面对舆论格局深度调整、传播渠道日新月异的形势,只有坚持网上网下并重,才能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火箭兵报》与火箭军新媒体聚焦部队战备战“疫”共同发力,重点稿件由前方记者“一次采集、多元分发”,形成了网上网下共同发声的良好局面。《微信上线,现在开会!》《调令来了,请在战“疫”一线考验我》等新闻故事,都是媒体融合报道的典型样本。

正刊副刊同时发力。在抓好新闻版报道的同时,《火箭兵报》副刊聚焦抗疫一线,以文学笔触描绘战“疫”英雄的生动形象,反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刊登的散文《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静待春暖花开时》,讲述官兵身边鲜活感人的抗疫故事,展示了我军良好形象。

(作者分别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社长、第一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