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军内刊物创新发展探索

作者:■焦向磊 郝立君

摘 要: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着媒体格局的演变。军内刊物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聚焦强军目标和备战打仗,关照现有环境基础,从刊稿内容、采编流程、信息传播、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向一流军队媒体迈进。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内刊物;媒体融合

全媒体时代,军队内部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技术完善普及,官兵媒介素养日益提升,现代化信息生产和传播形式不断涌现,推动着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军内刊物作为军队重要军事理论研究的阵地,虽然不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陈列,也应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聚焦强军目标和备战打仗,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一、坚持内容为王,培育期刊的品牌特色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尽管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军内读者在获取信息时,依然会选择军内刊物,因为这里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内容优势。全媒体时代,军内刊物要坚持“内容为王”这个根本,在创新融合理念,彰显内容优势上下功夫。

(一)组织权威性、原创性的优质稿件

准确、真实的信息如果不及时传播,错误、虚假的信息就会趁虚而入。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是主流媒体的职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互联网上出现了海量相关信息,出于吸睛圈粉、蹭热盈利甚至混淆视听、颠覆抹黑等目的而出现的各种杂音、谣言不绝于网。这时《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求是》等主流媒体及时发声端正视听,彰显了权威性和影响力。

军内刊物具有能够参加本领域重要会议,参与集训、演练、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接触到本领域领导机关、高级专家、先进典型,具有在第一时间获取和发布权威信息的独有优势。应守土尽责,发挥优长,在传播准确、权威特别是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信息的过程中,及时组织观点鲜明、新颖独到的原创性优质稿件,统一官兵思想,凝聚军心士气。

(二)刊发有深度、前沿性的精品力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频频发文,为研究新冠病毒打开了突破口。两刊在医学界的百年权威与专业引领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与报纸相比,军内刊物出刊周期长;与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刊物相比,军内刊物发行量少;与新媒体相比,军内刊物信息传播不够便捷。因此,应深入思考,在全媒体时代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在内容深度上下功夫,在保守军事机密的前提下,多刊发军事行动态势、装备介绍、军事科技研究等具有显著军事特点、人无我有的精品力作,走开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

(三)围绕强军实践和打仗备战开设栏目

军内刊物内容建设应以满足广大官兵需要为目标。策划、组稿时应以官兵喜闻乐见作为出发点,开设类似《演训场》《讲武堂》《战训天地》等贴近实战的栏目,刊登最新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和古今中外著名战例,为官兵践行强军目标、备战打仗提供解决问题、答疑解惑的路径和方法。刊登本领域、本系统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鼓舞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决心和斗志。了解官兵的心理需求,用兵言兵语讲好兵的故事,使官兵在阅读中舒情解压,在悦读中升华内心。

二、确立融合思维,探索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大势所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军内期刊作为传统纸媒,确立媒体融合发展思维,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一)技术融合,确保采编流程质量

期刊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强力推动期刊的进步。军内刊物融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优化策划、采编和发行流程,能够提高效率、提升办刊质量。运用采编系统和校对软件完成基础性工作,使采编人员集中精力从事读者需求预测、高端内容策划,藉此提升刊物的品质;打破单人单机的线性工作模式,以网络化办公提升采编人员工作效率,具有充足时间围绕落实出版规定、宣传口径、消灭政治和技术差错,对稿件进行精心打磨和润色修改,确保刊物质量;运用“中央厨房”“融媒小厨”理念,将纸质和数字期刊一体设计、一次成型、同步出刊。

(二)渠道融合,提升信息传播质量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提升信息传播质量成为推进军内刊物媒体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自办发行与“借船出海”相结合。自办发行的运行模式已经较为成熟,纸质期刊保密邮寄,数字期刊网络发布,关键是做到及时、准确、连续,确保读者能够从固定渠道获取杂志,建立对期刊的信任。“借船出海”是指借用军内图书馆系统和强军网、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传播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运用分众传播提升传播效果。笔者所在的《武警后勤》依据杂志的相关度区分读者传播信息,取得不菲成效: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系统各级领导、专家等是杂志的核心读者,将期刊保密邮寄至个人;后勤官兵、院校后勤专业师生是主体读者,将期刊保密邮寄至单位。军内人员是潜在读者,通过自办网站、军内图书馆系统、强军网链接进行杂志信息传播,并提供联系方式便于其进一步了解杂志。

(三)人才融合,保证编辑队伍质量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军内刊物编辑队伍必须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随着军队文职人员政策的落地实施,军内刊物编辑队伍从以军人为主体变为以文职人员为主体。应保留好骨干、保持编辑人才结构合理,赓续传承老一辈军人编辑艰苦创业、扎实工作的光荣传统。同时,面向社会广纳贤才,积极引进懂新媒体、懂数字开发、懂互动交流的新生代编辑人才。建设一支既具备过硬文字功底、可以为期刊提供硬核内容,又拥有互联网思维、能够为期刊发展插上时代翅膀的编辑队伍,从而使军内刊物在全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三、注重集约发展,聚力推进期刊建设升级

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发展,期刊从纸面进入了网络,从大屏来到了指尖,涉及媒体类型越多,所需的媒体资源也越多,多刊(媒体)集约发展优势日渐凸显。

(一)媒体融合进程中两种较为成功的期刊集约发展模式

一是以传媒集团为龙头的传媒矩阵—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为例。面对强军兴军的时代要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打造了全媒体编组、全天候传播、全要素集成的军事传媒矩阵,形成了包括报纸、频道、网络、刊物、出版社和近百个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大型综合性军事传播平台。旗下《解放军画报》 《军事记者》《中国民兵》等刊物,依托平台优势,已经走在期刊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前列。

二是以杂志社为主体的期刊群—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出版机构。直接编辑出版26种纸质期刊和1种网络期刊,同时,管理经营100余种委托期刊,拥有医学期刊APP、中华医学网、中华医学全文数据库等线上平台,在期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

(二)集约发展涌现出适应媒体融合的整体性质

媒体矩阵和期刊群涌现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整体性质。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刘俊等学者在《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研究—以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为例》一文中提出,期刊集群建设具有办刊资源共享、人员共用、集中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宣传发布平台建设等普遍优势,能够实现单刊优势放大提升刊群整体水平,刊群发展又为单刊提供更多资源更好平台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军内刊物集约发展或带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

军内刊物集约发展形成整体合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单刊难以做成的事情,依靠整体力量或能实现。一是为整合军内媒体资源提供新契机。军内刊物集约发展可以组织专门力量高效整合军内媒体资源,搭建、运维融媒体平台,将所有期刊同平台发布,利用旗舰刊物和刊群的影响力带动其他期刊发展。二是为军内刊物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新平台。以往,军内刊物自办发行效率不高,其实质是没有解决好军内物流问题。基于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体系构建的被装精确申领服务平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可效法其建立军内刊物征订平台,或与之融合,利用联勤部门成熟的物流体系发行杂志。三是为解决其他制约军内刊物建设问题提供新方案。集约发展的整体优势,可能为解决媒体智库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运用等问题提供崭新方案。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