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让新闻的眼睛更加明亮

作者:■汪志新

摘 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江永红在新闻标题制作上,坚持“白描胜过浓抹”“与读者贴得越近越好”“会留空白才会落墨”等思想。他的许多新闻标题简练朴素、大巧似拙,极富思想价值和艺术美感,至今仍被学习模仿。本文试图探索江永红的标题制作艺术。

关键词:江永红;新闻标题;艺术

江永红是我军著名军事记者,他的许多经典名篇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军队新闻人作为教材。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无论是主题提炼、素材选取,还是逻辑结构、用词行文,都极具艺术价值。许多经典作品的标题要言不繁、言近旨远,让人过目不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白描胜过浓抹

白描是指用简练的笔墨、朴素的文字,不刻意烘托、不夸张渲染,简笔直描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我国文学史上,《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是妙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

江永红十分注重使用白描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他的许多新闻标题巧用白描,直抒胸臆,取得了很好的表现效果。他在采写《老山有个孙干事》时定了一个“四无”原则:无一句评论、无一个“呵”“呀”之类的感叹、无一句豪言壮语、人物身上无一个形容词。这个“四无原则”,江永红同样用在了大小标题制作上。如大标题:《老山有个孙干事》。4个小标题分别是:“孙干事来了”“将心比心”“他是谁”“孙二圣”“搂着我”,不事渲染、简洁明了,让人过目不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美丽的眼睛是不需要多施粉黛的。江永红深谙个中之道。他的许多新闻佳作,标题都极为简洁干练,比如:《孙铁锤传奇》《班长李海棠谈带兵》《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某团党委廉政敢较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运用白描手法拟写标题、写人状物,精短干练,原汁原味。遗憾的是,现在一些新闻标题极尽夸张,形容词扎堆。对此,江永红说 :“多则弊、少则得”,强调要尽可能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无核妙笔难生辉

江永红在《新闻价值三题》中讲到 :“一件新闻作品的价值,首先取决于其思想性。”标题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部分。富有思想的标题,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题,生动表现作者的态度倾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国新闻史上,毛泽东同志拟写的许多标题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949年7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审阅新华社撰写的纪念建军22周年社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时,将标题改为《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1957年,《人民日报》拟转发学者李汝祺的文章《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一文,毛泽东同志在审读时,将标题改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修改,赋予原本平平淡淡的标题极强的思想性,立起了思想旗帜,这两篇文章也因之成为传世佳作。

江永红非常强调文章的思想性,他曾说“无核妙笔难生辉”,要求新闻特别是通讯的标题要有思想、有观点、有内容,能给人以启迪。在采写原北京军区某团三营营长韩全兰时,江永红拟写的大标题是:《把兵带得让党放心》;上篇的小标题分别是:“军事训练:考核比武次次第一”“作风纪律:五年没有发生案件事故”“完成任务:没有不翘大拇指的”;下篇的小标题是:“如何干工作?看我的”“如何带兵?看我的”“如何对待名利?看我的”“如何对待家庭困难?看我的”。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在各级都在探讨一个合格的带兵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时,江永红用几个标题深刻回答了这个问题:能不能带出能打胜仗的部队、能不能带领部队出色完成任务。而一个带兵人,战士服不服你,最看重的是一条:你的表率作用怎么样,是不是任何时候都敢说:看我的!可以说,这篇文章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理性的光辉。

1989年12月25日,是青藏线通车35周年纪念日,江永红应邀采访。时在冬季,青藏线汽车部队已经收车,但他坚持登车出发,亲身体验极寒缺氧、超强紫外线和暴风雪的洗礼,对汽车兵的“忍耐”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之后,他与兵站部领导、机关干部一起研究碰撞,概括出“三个特别”,并在1989年12月22日《解放军报》一版头条推出“兵站精神”,标题是:《青藏线畅通35载,创奇迹前无古人。奥秘在于指战员——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战斗》。“三个特别”深刻揭示了高原汽车兵的精神内核,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三个特别”的青藏线精神,至今仍被全军弘扬。

在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集中,这样富有思想性的标题比比皆是,比如:《咱不能忘了老百姓》《高举旗帜贵在行动》《从经常性工作落实起》《落实,从出发点上开始》,等等。

学一点逆向思维

提到江永红,最先映入人们脑海的是“蓝军司令”。《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 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以下简称“《蓝》文”)一文,被称为江氏新闻的“代表作”“成名作”。对此,江永红认为,成功就在于运用了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收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蓝》文发表于1980年8月,当时我军指战员对敌军的研究存在不足,军事演习也从未跳出“红军必胜”的模式,演习中蓝军始终是“陪衬”和“反面人物”。江永红首次把“蓝军司令”搬上《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较之令人瞩目的“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副标题同样醒目:《扮演蓝军指挥官的王聚生掌握了敌军一套战术手段》,旗帜鲜明地把反面人物正面写,把配角当主角写,把必败的反派写成常胜的猛将,把刁顽的对手还原成善战的勇士。这篇报道犹如向平静的湖水投下一颗石子,让读者耳目一新,让新闻充满生机。

在《例说100:江永红一版头条新闻集》中,江永红认为他的许多新闻作品,成功在题材的选择和标题制作上。题目是怎么来的呢?他认为,思路一变天地宽,很多时候逆向思维更能创新出精。比如,许多人担忧“现在的兵家庭变富了还能不能打仗”,他创作了《民富兵强》;不少人存有“改革后都向钱看,革命精神是否会泯灭”的疑问,他于是写了《理想,在战火中闪光》。江永红把这种逆向思维方式叫作“哪壶不开提哪壶”。

与读者贴得越近越好

江永红认为:“贴近读者才能吸引读者,这是一条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落到实处首先是贴近读者。”在介绍《给你一个好心情—第二炮兵某旅心理疏导工作侧记》一文时,他说:“在一定意义上说,此稿的成功至少有一半功劳归于标题。”因为,“‘给你一个好心情’比较贴近读者,因而也能吸引读者”。

1995年2月,原南京军区在厦门警备区举行党的十四大报告学习教育试点,邀请江永红前往采访。政治教育的稿件难写,大主题的政治教育稿件尤其难写。十四大报告的主题之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反复调研思考,江永红最终确定新闻的标题是:《从后顾为忧到后顾为喜》。稿件很快在《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刊出,引起强烈反响。因为这篇稿件抓住了官兵普遍关注的退伍安置问题。这样的标题和主题让市场经济这个宏大的概念跟基层官兵休戚相关。原南京军区政治部门也认为,此稿为基层如何联系实际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趟开了路子。

1988年春天,江永红应邀到解放军总医院采写干部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在研究报道主题时,与会领导、记者各抒己见、思路繁杂。江永红感到,对干部制度普通干部群众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暗箱操作,他们迫切希望揭开干部工作的神秘面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于是,江永红以《透明些,再透明些—解放军总医院干部制度改革考察散记》为题,一下子抓住了干部制度的糟点、群众的痛点和改革的要点,与读者贴得近、群众最关注,发表后反响强烈。

会留空白才会落墨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江永红十分注意留白艺术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他在《涛头显威“铁四营”》一文的后记中写道:“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空的艺术,写文章也是如此,会留空白才会落墨”“只有留空,才有笔墨写该写的东西。只有留空,才能突出该突出的东西。”

在标题制作上,江永红大量使用留白手法,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欲望。比如:《李秋贵的‘穷琢磨’》《李向群的成长轨迹》《床头柜里的‘指导员’》 《从收发室看‘四个教育’》。不少初学者看到这样的标题,往往心生疑虑,甚至认为标题不够完整、要素不全。其实,预设悬念,留有伏笔,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效果。李秋贵琢磨啥?李向群的成长轨迹是怎样的?床头柜里怎么会有个指导员?“四个教育”跟收发室有什么关系?可以说,正是留白艺术的成功运用,让这些新闻活了起来,正如江永红所说“留了空是否会削弱感染力呢?恰恰相反,空白会引导读者去想象,会让读者更记住落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江永红.江永红军事新闻精品集[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4.

(作者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