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军队执行支援地方重大任务新闻宣传探析

作者:■唐林辉 魏加升 孙 威

摘 要:军队执行支援地方重大任务新闻宣传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时效性、敏感性,每篇稿件的推出都备受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宣传中,军队媒体人一篇篇带着温度、热度的作品,为全民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本文结合抗疫报道,探讨如何做好军队执行支援地方重大任务新闻宣传工作。

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任务宣传;抗疫报道

军队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宣传,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做好军队执行支援地方重大任务新闻宣传探索了许多方法路子,认真总结这些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大任务新闻宣传既是关注热点更是舆论焦点,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军队执行支援地方重大任务社会关注度和透明度高,几乎完全置于公众的“放大镜”下,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引发负面舆情。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凡事多想政治要求、政治后果和政治影响,全面、具体、理性地思考分析,才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一)始终正确发声、稳妥发声、持续发声、无杂音发声

抗疫之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专门针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明确报道原则、严肃纪律要求、规范语言表述,确保了积极稳妥、有序有力展开。新闻工作者为党发声、对党负责,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要明晰自身的站立点和出发点,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自觉与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始终正确发声、稳妥发声、持续发声、无杂音发声。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重大进展、重大成果的报道上,必须听令而行,绝不能盲目追逐新闻热点而冲动行事。

(二)顾全大局不仅是格局素养,更是政治纪律

此次抗疫,军队公开报道中统一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名义出现,一个焦点、一个声音,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支援地方重大任务中,军队派出力量往往作为整体亮相公众视野。这种情况下,顾全大局不仅是格局素养,更是政治纪律。讲大局也是守纪律。要有主动提高站位、跳出小我,拓展全域视角、服从宣传大局、强化纪律意识,坚决避免相互之间、单位之间、军种之间抢镜头、争风头,把新闻宣传竞赛化、功利化,进而离散、弱化整体宣传效益。

(三)说什么就要像什么,确保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任务性质不同,军队派出力量也会不同。此次疫情防控,医疗力量就成为任务主体。宣传工作紧跟部队动态、紧贴任务实际,难免涉及专业内容。要及时了解专业常识、增强专业素养,行文造句要符合专业要求,事实描述要契合专业特点,绝不能说外行话、讲外行事。特别是深度报道和成果性报道,要善于从专业角度挖掘线索、斟酌考量,把握好宣传尺度和进度,确保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避免被挑理挑刺,引发负面舆情。

二、要善于从报道对象和受众角度考虑,多一些同理心和换位思考

重大任务中,现场状况和当事人状态特殊,受众关注度和期待值更高,要善于从报道对象和受众角度考虑,多一些同理心和换位思考。

(一)把握好宣传的“度”,牢牢掌握话语主动权

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前期,有个别报道人员为吸引眼球,随意使用“首次”“最早”“唯一”等字眼,令人质疑;有的为渲染氛围,描述事实一味呐喊助威、高唱凯歌,忽略了患者感受,令人生厌。由于发现及时,很快得到纠正。这警示我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只有坚持用事实说话,保持同理心,才能牢牢掌握话语主动权,赢得广泛深入的认同。要充分尊重新闻事件本身的状况和事件中“人”本身的状态,绝不能自以为是地主观臆测、虚假夸张,更不能没完没了地触人苦处、揭人伤疤。

(二)坚持平民视角,回归朴实本真

新闻宣传只有贴近受众、走进受众,才会鲜活有力、深受喜爱。这次,励志家信、加油视频等朴素形式,架起了前后方心灵相通的桥梁 ;“夫妻档”“逆行囧途”等温情报道,为大家妆点出缤纷色彩;火神山的“风火轮”、与死神掰手腕等俏皮比喻,甚至“武汉伢”“蛮扎实”等方言,一下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接地气才有人气。要积极转变作风,坚持平民视角,回归朴实本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人,以平实朴实的话语打动人,以亲切亲近的态度感染人,切不可高高在上、表情僵硬、自说自话。

(三)将镜头向一线对焦,把触角向一线延深

特殊的人、特别的事往往最吸引人。这次抗疫,百岁患者治愈出院、重症监护室里的“生死战”等报道被频频点击浏览,在红区度过24岁生日的张茜、推迟婚礼的王艳等一度成为网红人物。这些之所以深受欢迎,关键在于对一线医务工作的近距离体验和深度挖掘。这再次证明,好新闻永远在靠近一线的地方。重大任务中的新闻宣传,更需要将镜头向一线对焦、把触角向一线延伸,真正挖掘出一些有影响力、震撼人心、激发共鸣的好故事。

三、典型人物宣传要杜绝负面效应,真正发挥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作用

典型宣传关键在于真实可信、朴素可亲,而不是拔高编造,把典型描述成毫无瑕疵的“圣人”。

(一)要踩准时代节拍,反映时代发展

这次抗疫宣传,军队先后推出两批次全国全军典型报道线索,持续鼓舞军心士气、激励战斗精神,效果很好。特别是50后党员突击队、90后护士团、文职人员等群体报道,持续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这充分说明,执行重大任务的典型宣传,典型的选择应契合时代背景、紧扣时代精神、反映时代发展,而不是随心之选、任意之为,更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职务优先、平衡照顾。

(二)聚焦个性特点,以小见大凸显典型性

此次抗疫的典型报道,不求面面俱到、求全求大,而是重点聚焦典型人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小见大凸显典型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前述的在红区度过24岁生日的张茜、推迟婚礼的王艳等。重大任务典型宣传只有紧紧扭住这些特点,聚向对焦、集中用力,深入挖掘事迹、凝练精神,才能真正将典型生动形象地深深烙印在受众脑海之中。

(三)注重还原人物本来面貌,以细节打动人心

现实中,个别典型报道陷入千篇一律的“俗套”“老套”,有的打“悲情牌”,过分渲染离别感伤,有的喜欢唱“苦情戏”,过度强调辛苦劳累,述说苍白无力,读之枯燥乏味,影响了典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此次抗疫宣传,许多典型报道真实还原人物本来面貌,侧重于对具体细节的深入挖掘和深刻呈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网友称:以小见大,刻画出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观察越仔细,新闻就越生动,只有坚持用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说话,典型才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才能深入人心、鼓舞人心。

四、要紧跟全媒体时代变化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紧跟时代乘势而上,最大限度地统筹运用好新媒体阵地,已经成为重大任务新闻宣传中的必然选择。

(一)注重用好新兴媒体,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这次抗疫宣传,新媒体成为受众获取一线信息的重要窗口,始终紧跟形势动态发布第一手信息,体现了很强的时效性,甚至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化、现场化。如:各地新增与累计的确诊病例数、疫情防控进展、官方的通报、谣言澄清与解释等信息的实时公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真实准确的即时报道和信息公布是新媒体宣传的独特优势。提升重大任务新媒体报道效益,要注重用好新兴媒体,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二)树立“大新闻观”,找准受众需求的契合点

新兴媒体宣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立体式的内容生产,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这次抗疫宣传,加油助威的微视频、提振士气的歌曲MV、激励斗志的宣传海报、感人泪下的故事漫画、抒发情怀的诗歌随笔等,相融相促,极大增强了宣传效益。全媒体环境下,叙事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要树立“大新闻观”,不断增强立体式新闻内容生产的能力,找准受众需求的契合点,让各种新闻形式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三)把官兵当成传播主体,为新闻宣传注入活力

全媒体时代,人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此次抗疫宣传,一些官兵的普通事、寻常事,为新闻宣传增添了许多暖色调,特别是那些来自抗疫一线官兵的报道和官兵自己的心得、日记等,广为受众喜爱。事实证明,把官兵当成传播的主体,更容易引起共鸣。要更新观念,重点聚焦官兵,引导官兵积极表达观点、记录经历,为重大任务新闻宣传注入活力。

(作者分别系联勤保障部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某工程代建办公室政治工作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