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品质提升探索实践

作者:■穆亮龙

摘 要:作为军事新闻评论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军事广播评论既有军事新闻评论的共性,也有着将声音作为传播载体的独特个性。本文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军事广播评论节目为例,探讨如何打造“分析有角度、观点有思想、表达有意思、传播有影响力”的军事广播评论,为提升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品质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广播;评论;声音

当今时代,受众在“碎片化”传播中接收到的新闻信息越来越多,对解读新闻背后深意的新闻评论产品的需求益发增强,各新闻传播机构越来越重视新闻评论工作。作为军事新闻评论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军事广播评论节目既有军事新闻评论的共性,也因为其以声音作为传播载体,而呈现出有别于报纸、电视和网络评论的独特个性。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军事广播评论节目,主要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和“中华之声”频率对外播出,近年来,为提升节目品质和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本文以该评论节目为例,探讨如何打造“分析有角度、观点有思想、表达有意思、传播有影响力”的军事广播评论。

一、为什么评:受众需求牵引和舆论引导需要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便捷化,受众每天通过各种方式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海量的。一条新闻一经发布,马上会被大量转载,过去谁拥有独家新闻谁就能在媒体竞争中胜出的媒体生态格局正在发生改变。面对海量信息,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能理解和明白。受众在了解到“发生了什么”的同时,也产生了“为什么会发生”“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的深度信息认知需求。

为了满足受众的这种内在需求,并在竞争中胜出,媒体不仅要传播权威信息,还要传播权威观点,各媒体传播机构愈发重视新闻评论产品,而对于军事新闻传播机构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事关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军事信息具有专业性强、敏感度高、保密性强等特点,世界各国公开对外发布的军事信息往往语焉不详,受众需要借助军事新闻评论,深入了解新闻背景或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比如,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于2020年2月29日签署了旨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晚高峰观军情》栏目第一时间播发军事专家评论,解析“这份和平协议真能给阿富汗带来和平吗”。

同时,作为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新闻类型,国内军事新闻非常有必要通过军事新闻评论,向受众进行适当的阐释和解读。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栏目及时策划推出了10集系列评论节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谈》,邀请军队权威政治理论专家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实现形式”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全军官兵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另外,军事新闻领域也是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阵地,作为权威的中央级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制的军事广播评论节目还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境外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抹黑报道,对中国国防开支肆意夸大的言论等等。这样的恶意言论需要我军事媒体的有力驳斥和回击,通过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军事评论,与之进行斗争,戳破其谎言,揭露其本质,牢牢掌握对外话语的主导权。

二、评什么:选题范围的广泛性与选题视角的独特性相结合

由于受众的多元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军事新闻都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这就要求军事广播评论节目要注重拓展军事新闻的选题范围,力争有更广泛的选题类型。确定选题后,精心策划评论角度,尽最大努力从军事新闻中挖掘出能引发受众兴趣的独特视角。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军事广播评论多年来一直重视立体布局,各评论栏目突出差异化风格,将快评与深度解读相结合。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日播栏目《晚高峰观军情》,精选当天最新的国内国际热点军事新闻,邀请军事专家第一时间分析点评,突出“快速”;每周二固定栏目《央广军情观察》以解析国内外军事热点事件中的武器装备为切入点,突出“专业”;被评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优秀栏目”的每周四固定栏目《一南军事论坛》,邀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评点战略性军事新闻,突出“深度”;每周五固定栏目《周末点兵》旨在盘点一周热点军事新闻,突出“全面”;对台湾军事广播评论栏目《海峡军事》以评述两岸军事安全话题为主,突出“特色”;重大军队会议举行或重要军事政策出台,邀请权威军事专家生动解读,突出“权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大涉军活动现场进行直播评论,突出“现场”;在军内外广受关注的热点军事新闻发生时,尝试在《国防时空》栏目播出编辑部自主撰写的“央广军事评论”节目,突出“独家”。

在选题思路方面,军事广播评论历来坚持“敏感问题不回避、重大热点不错过”的原则。国际军事新闻评论突出“全球视野、中国角度”,强调“与我有关”,着力从对我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的启示、反映出的国际军事斗争规律等视角,对国际军事新闻进行分析评论,引导受众了解自身所处的安全环境,增强国防意识。对听众持续关注的热点国际军事新闻,实施“多元化、多视角”的选题策略,展开连续追踪评论。如2020年1月3日,美军派无人机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事件引发美伊冲突持续不断。央广《晚高峰观军情》《一南军事论坛》《周末点兵》等栏目邀请多位军事专家分别从美伊战略博弈、国际社会反应、地区安全形势和暗杀行动实施特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立体解析,为听众解疑释惑,并揭批美国的暗杀行动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侵犯伊拉克领土主权,违反有关国际人权条约,有力有效引导舆论方向。

国内军事新闻评论往往政策性强、敏感度高,针对这类选题,军事广播评论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跟踪热点,节目才好听;坚守立场,节目才安全”的理念,对热点敏感话题,提前“划出红线、明确雷区”,反复推演采访提纲,加强与点评嘉宾的沟通力度,保证主流媒体在重大热点军事新闻面前不缺位、不失语,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比如,2020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正式入列。那么,和我国之前的驱逐舰型号相比,南昌舰在设计建造和作战性能上实现了怎样的突破?它的入列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央广《晚高峰观军情》栏目就相关话题邀请权威军事专家解读,新闻发生当天就播出了相关评论,抢占舆论先机。截至2020年5月31日,《晚高峰观军情》栏目一年来仅在蜻蜓FM平台的播放量就从3.8亿次攀升到5.5亿次。

三、怎么评:声音特色最大化

广播评论也曾长期沿袭报纸评论的做法,主要以文字评论的形式呈现。如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和编后话等,并且大多是报纸评论的有声版,广播特有的声音元素体现得不够鲜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尔·曼切尔(Michael Manchel)说:“美妙的声音能触及人的灵魂,让人记忆久远。”广播,是声音的载体 ;声音,是广播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评论形式。目前,央广军事广播评论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军事广播评论专栏、军事专家连线评论、军事记者现场述评、直播间(席)讨论、主持人点评、网友热评等,声音元素更加鲜明地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军事广播评论节目中。

军事广播评论的语言追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过去很多人说,与广播电视相比,纸媒在评论方面更有优势,理由是评论更加专业、严肃,往往需要反复阅读思考,而广播是线性传播,不能指望受众反复揣摩字词背后的涵义。针对评论相对“深”而广播比较“浅”的特性,应该如何在稍纵即逝的瞬间,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呢?广播评论就必须要做到深入浅出。当然,相对文字和图像而言,声音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可以帮助受众摆脱有形符号的干扰。这有助于激发受众理性思考,如果运用得当,广播评论可以直达心灵。

经常收听军事广播评论节目的人会发现,央广的军事评论没有空洞的口号、枯燥的数据、华丽的辞藻,而是在用平实易懂、生动形象的广播语言和受众交流。如围绕“推迟三次后,印度试射了一枚射程35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K-4弹道导弹”这一军事新闻,军事专家点评“有人说因为特朗普下个月要访问印度,所以印度最近才连续进行重大武器试验,就是要给自己壮壮国威,但其实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印度这次试射的潜射导弹根本就没有装在核潜艇上,它是安装在一个水下浮桶上发射的。在起步阶段做这种铺垫性的实验,确实也有必要,但是自我评价过高就会被人笑了。武器实验最讲究严慎细实,不能搞成献礼工程和政治秀,否则一定会打败仗。”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受众听完之后,不再觉得这些武器装备的新闻是枯燥生硬的,评论内容通俗易懂又令人印象深刻。

军事广播评论的内容追求言简意赅,讲好故事。军事广播评论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透,评论员的语言必须精练、不拖泥带水,观点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当然,言简意赅和篇幅短小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有些军事广播评论围绕一条军事新闻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评论,注重的是每个层次和角度都言简意赅,而不是教条刻板地一味压缩时长。同时,军事广播评论也要学会讲故事,打破对军事新闻复制粘贴的简单化转述,积极融入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思考,用“故事化”和“拟人化”的手法,设置军事新闻的矛盾冲突,让话题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围绕“2019年10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这一话题,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就播出了拟人化评论:“北马其顿的GDP只有120亿美元左右,所以就算他加入北约也只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穷亲戚,在美国这种唯利是图的国家面前,低声下气恐怕总是难免的。”

军事广播评论的语气追求平和自然、平等交流。广播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讲道理来影响人,首先就要抓住影响人的机会,让受众愿意听、能入耳。军事广播评论始终面临一个很大挑战:如何做到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不被受众的耳朵淘汰,不失去影响受众的机会。这种淘汰,不一定是换台,也可能是注意力转移。现在的舆论场,信息过剩,受众口味很挑剔,不会因为评论是讲道理的,就容忍传播者摆出一幅居高临下讲道理的派头。只有适应受众的心理和情绪,才可能讲得通道理。所以,语气上和受众平等交流,一直是军事广播评论节目的出发点。参与军事广播评论节目的军事专家,不仅要能写,还要能说,不仅能使用口语化、生动化、平民化的广播语言,而且要用与受众平等、平视的互动交流语气表达观点。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军事广播评论稿件时,一定要改变庄重有余、交流感不足的传统播报语态,打破千稿一面、播报与内容游离的僵化状态,使评论稿件的播报与稿件内涵深度契合,力争形成军事广播评论“权威厚重,但不高高在上;亲切贴近,但不是娱乐化”的播报风格。

四、谁来评:评论员队伍多元化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那么作为评论创作者的评论员,则是灵魂的指引者和旗帜的高举者,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关乎军事广播评论影响力的强弱。军事评论员为军事新闻做点评,可以提升军事广播评论的品质。而军事广播评论栏目,则可以为军事评论员提供中央级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军事广播评论长期致力于建立评论员队伍素质提高与评论节目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

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构成日益多元化。经过长期积累开发,目前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已经建立了一支研究领域覆盖陆海空火箭等多军兵种、美俄欧中东等热点地区、战机军舰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多元化军事评论员队伍。大量权威军事评论人才做支撑,才形成了当前军事广播评论节目数量多、质量高的产出局面,并有力保证了权威军事广播评论的时效性。

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身份呈现多元化。近年来,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吸收了各领域军事人才相继加入,其中既有高等军事院校学者,也有地方安全领域机构研究人员,既有武器装备类期刊主编,也有表达简洁精准的资深军事记者,评论员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目前多家媒体可能会邀请到相同的评论员,播发相似的评论内容。要想推出独家观点,就要拥有独家评论员,为此军事广播节目尤其重视开发和培养独家评论员,着力从内部发现军事评论人才,并在实战中进行磨练培养。比如,2018年4月18日,解放军在台湾海峡水域举行实弹射击军事演习。演习引发台湾舆论高度关注,猜测是否是对“台独”分裂活动发出的严重警告。而台湾当局安全机构负责人却刻意淡化解放军军演对“台独”的警示,声称“应该是一个例行性的”。军事广播记者及时抓住这些热点新闻事件,撰写广播评论。评论中使用了国台办主任、解放军空军新闻发言人、执行“绕岛巡航”任务的轰-6K机长等新闻人物的采访录音,指出“解放军反‘台独’不打嘴仗,‘台独’分裂势力活动越猖獗,解放军反‘台独’的力度就越大,解放军反‘台独’始终保持冲锋姿态”。节目播出之后,被海峡两岸同步印刷发行的刊物转载,当年被评为央广优秀节目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风格体现多元化。军事广播节目鼓励评论员在节目中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利于军事广播评论节目形成鲜活生动、精彩纷呈的局面。比如,金一南教授战略眼光独到、语气沉稳自信;尹卓研究员政策把握准确、语言接地气;房兵教授语速快而有力、雷厉风行等等。当然,目前军事广播评论员队伍仍以专家学者等高端评论员为主,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发更多网友、军迷等草根军事评论员,让军事广播评论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