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力透纸背,千军万马汇聚笔端

作者:■严 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本文从激发思想共鸣、提取鲜活语言、磨炼文字锐度、创新表达形式等四个方面,诠释军事新闻工作者增强“笔力”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笔力;强军故事;创新表达

笔力,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表达力、表现力、传播力,是表达与传播的方式、风格与能力。脚力、眼力、脑力的提升,最终都要靠笔力来体现,靠语言文字来传递。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笔力作为传播引导的方法论, 是判断新闻工作者基本功高下的重要参照。笔力强劲,能够表达出务实的好作风、心中的好思想、胸中的大格局,增强新闻作品的精准度、亲和力和思想性,提升新闻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激发思想共鸣,用讲好故事增强感染力

“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启迪我们,要提升中国媒体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必须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和表达方式。

火热军营是孕育故事的沃土,通过多种题材、方式讲好故事,有助于提高主流话语影响力。

讲好故事,表达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要擅长用鲜活灵动的语言写人叙事,增强感官和视觉效果,坚持用摆事实来说服人、用话情感来感染人、用讲道理来影响人,使宣传更加紧扣主题、顶天立地、直指人心。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的人物都不是扁平的,而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2018年8月,习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派出精兵强将深入采访,精心创作了反映王继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人生华章的系列新闻作品,记者通过敏锐的眼光、巧妙的提炼、细腻的笔法,塑造了一个用生命坚持“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强大信念的英雄人物形象,激励广大官兵心怀民族大义,以家国天下为重,像王继才一样坚守自己心中的“开山岛”。

强军步伐铿锵向前,强军故事精彩纷呈。前不久,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在阻击疫情的战场上,广大新闻工作者闻令而动,毅然逆行,深入一线,践行“四力”。从除夕夜星夜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从武汉火神山医院争分夺秒抢救病患,到湖北人民欢送援鄂医疗队…… 一线记者既注重用典型事例、生动细节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也着力用真情互动、心灵共鸣把故事讲得催人泪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忠魂与使命担当。比如,院士陈薇科研攻关的传奇经历、护士吴亚玲对着手机屏幕含泪鞠躬送别去世母亲的感人视频等,都给予官兵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二、提取鲜活语言,用生动表达体现好文风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语言越朴实,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越能提升传播力影响力。习主席的语言风格就是对媒体人最好的示范。他无论是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还是在国际论坛上演讲,抑或是针对青年、文化群体、农民群众谈话等,都注重务实生动的文风表达。比如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 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这些话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却起到了深入浅出、解疑释惑的效果。

习主席说过的金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让人听得懂, 还朗朗上口,让人记得住、易接受。他强调反腐工作时,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活力,如“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勾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说“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话语高屋建瓴意蕴深刻、亲切洗练鲜活透彻,文风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改进文风练好笔力,就要少一些结论概念、空泛说教、抽象道理,多一些事实分析、真情实感、鲜活事例;就要坚持短实新、反对虚假空,多讲实话真话、不讲玄虚套话,让宣传报道真正做到有意义、有温度、有深情。比如长篇通讯《火神山记忆》,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写道:“生之渴求、死之寂寥、痛之悲苦、爱之勇毅,在这里汇集……”文章借助记者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医务人员战斗中惊天动地、胜利后保持沉默的崇高伟岸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新闻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感同身受的事情,也不失为增强笔力、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工作要干好,老婆也要哄好”“我写一个月,你写一个阅”……见诸于《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的这些语言,都是大土话、大白话,以浓郁的基层气息,使人过目不忘。

三、磨炼文字锐度,用问题导向传递正能量

习主席多次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党性原则。他还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进一步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思想只有和社会现实相碰撞,才能闪出耀眼的火花,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才能有深度有嚼头。近年来,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激荡激变的复杂形势,《解放军报》始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全面深刻反映改革强军生动实践,为中国军人挺立潮头、制胜未来而不懈努力。

磨炼文字锐度,才能更好地传递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激发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力量。契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中国军队日益开放,然而,官兵也面临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等多种现实诱惑和挑战。针对一些旁敲侧击歪曲历史真相、拐弯抹角攻击政策法规、隐晦曲折抹黑军队形象、借题发挥诋毁英雄人物的歪理谬论,《解放军报》汇聚军队媒体力量联合作战、果敢亮剑,刊发《“思想的田野”决不容杂草生长》《当心“段子”毁了“根子”》等文章,有力回击歪曲历史事实、抹黑革命领袖、诋毁英雄人物的逆流,发挥了扶正祛邪、砥柱中流的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思维定势等局限,我军宣传大多重内宣而轻外宣,因此,很多涉军事件一经外媒炒作之后便容易陷入被动,造成失语尴尬。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影响力,只有把好的形象“秀”出来,我们才能在应对舆论时多些底气。近几年,我军不断加大形象宣传力度,拍摄了《中国蓝天仪仗队》等多部形象宣传片,经报刊、电视、广播、微博和微信等多个媒体平台精心制作并刊播后,受到网友追捧,迎来了无数有志青年浪潮般地响应,征兵工作再度火热起来。

四、创新表达形式,用深度融合强化传播力

借助技术创新、形态创新推动报道升级,改进表达方式,是锤炼提高笔力的崭新路径。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的挑战与考验,我们必须更新理念、重塑形态,创作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闻产品。

创新激发活力,融合赢得生机。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是创新传播产品的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一大批广泛运用Flash、3D、VR、AI等新技术,以新形态呈现的新媒体产品,以前所未有的立体感和冲击力,满足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和互动交流。在抗疫宣传中,以图像、动画、短视频、诗朗诵等形式呈现的新媒体故事产品,见人见事见情见思想,有效提高了抗疫报道的艺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近年来,军队舆论宣传战线因势而动,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精准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挑战,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首次推出“全息报纸”,实现了多渠道、多介质、多终端传播,创新了主流媒体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新样式。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笔底波澜,推动发展进程。让我们在千锤百炼中提高笔力,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心坎上,努力奉献出更多富有时代精神、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新闻编辑室法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