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在走基层中练出“铁脚板”

作者:■秦 然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同志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这“四力”之中,脚力作为基础被放在首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军事记者只有不断增强脚力,深入基层、走上战位,亲临演训一线,才能采制出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脚力;军事记者;深入基层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作为军事新闻记者,会讲千万道理不如讲好一个故事。踏实的脚力是讲好故事的基础,扎实的采访是做好报道的前提。作为电视军事新闻工作者,要迈开脚步,走进部队基层一线、走进火热的练兵场、走进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在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的生动实践中寻找鲜活的新闻素材、挖掘生动的报道线索,采制出具有兵味、汗味和浓烈硝烟味的军事新闻报道,以生动的笔触和画面讲好强军故事。

一、走进基层一线,在“汗味”中感悟“兵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在多媒体视域下,媒体平台的多渠道传播、新闻内容的多元、立体呈现,对军事媒体人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军事新闻人应积极落实“走转改”要求,沉到基层一线,在和官兵一起践行强军目标的实际行动中,增见识、长本领。

2020年春节之际,央视《军事报道》推出《新春走基层·记者在战位》特别节目。为了更好地展示除夕夜官兵们的坚守, 用直播的方式真实记录普通哨位上的新年情景,采访小分队的十余名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有的记者来到冰天雪地的边关哨所,和战士们一起做年饭;有的记者走进位于深山中的水库,与战士们一起守护城市用水安全;有的记者赶往官兵们的家中,让万里之外的官兵与家人实现了屏幕上的团圆。而我所在的报道组则奔向某雷达阵地,把镜头对准了一群祖国领空的守护者。记录官兵们在迎接新年的鞭炮声中,告别万家灯火,走上战位,迎着七八级的寒风开机、搜索、确认目标,在战位上守护国家安全和万家团圆,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记录一次次走上战位的平凡过程中,电视军事记者用镜头和画面生动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强军故事,立体呈现了新时代官兵的精神风貌。

现代社会获取新闻素材的方式多种多样,动动手指,打打电话,上上网络,似乎就可以信手拈来。然而,“键对键”永远比不了“面对面”,“指对指”永远做不到“心连心”。要使电视节目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真正打动官兵、感染官兵,就必须到达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报道思路,采制出具有鲜明特点和独到风格的电视新闻作品。

在“国际军事比赛-2018”“国际军事比赛-2019”的报道中,《军事报道》采访团队“另辟蹊径”,将传统的“报赛况”与体育比赛中常用的“现场解说”合二为一。比赛时,记者深入赛场,在射击地线、障碍场地,现场讲解规则要点、课目难度。在备赛阶段,记者则来到训练场,亲身体验枪械分解、驾驶战车等内容。在以代入感更强的报道形式,满足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官兵和军迷观赏需求的同时,制作了一批知识性、科普性强的赛事报道,让不少军事知识“零基础”的受众,充分体验到了军事技能竞技的魅力和乐趣。

二、融入官兵心里,从“局外人”变成“自己人”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只有走到官兵身边,走进官兵心里,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才能详尽了解新闻事件来龙去脉,讲出有温度有情怀的好故事。

2018年,《军事报道》为庆祝国庆节开设了“我和我的祖国”专栏,派出多路记者远赴祖国多个边防哨所进行采访。我所在的摄制组即刻动身,前往位于中、老、越三国交界的某边防连队。初到连队时,采访工作并不顺利。由于和官兵彼此间并不熟悉,采访的内容也偏向于“脸谱化”。为了尽快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摄制组决定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巡逻”。于是,一次跟随连队官兵一起翻越“十层大山”执行巡逻的特殊采访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十层大山”指的并不是一座十层的大山,而是十座大山的总称。它们有的被热带雨林覆盖,有的毒蛇、野猪出没,有的则是处处悬崖、峭壁林立……每次巡逻,官兵们都要走上两天一夜。刚踏上这条路的时候,我们与战士们的交流依然是“你问我答”的形式。随着巡逻路越来越艰险,我们渐渐融入了官兵们的戍边生活。切身体会到趟过湍急的河水时摔得“人仰马翻”的狼狈;在雨林里遭遇成群的蚂蟥爬进裤腿的窘迫;攀爬陡峭的山峰时手脚并用的艰辛;宿营的帐篷里钻进毒蛇的毛骨悚然……通过不断地“感同身受”,原本陌生的记者终于变成了战士们眼中的“自己人”:行将退伍的藏族战士主动与记者讲起了他的不舍;当兵10多年的老班长聊起了对两个儿子的思念;走到一处瀑布时,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当年迷路的囧事;中途休息时,战士们还借走了话筒,有模有样地采访摄制组成员的巡逻感受……

这次永生难忘的报道经历,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作为军事记者,只有迈开双腿,吃战士们吃过的苦,走战士们走过的路,才能打破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灵壁垒”,才能切实理解军人这个职业的精神内涵。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与战士的情感融在一体,采制的新闻才能更加动人、更有温度。

三、走向新闻现场,实现从“一专”向“多能”转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全新的传播方式,使电视军事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要求记者改变观念,从过去只有一技之长变为“十八般武艺”样样掌握,实行从单一的电视记者向复合型的全媒体记者、全能记者转型。要随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新闻现场切换角色,既能从事动态性报道,又能采制深度报道;既能用画面记录精彩瞬间,又能联通后方,从事连线报道;既能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节目,又能在互联网上推送新媒体产品。

2019年8月1日,国防军事频道正式成立。新闻类栏目也在《军事报道》的基础上,新增《国防军事早报》和《正午国防军事》。不同的节目定位,不同的节目风格,对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实现派出一路记者满足同时为三档栏目提供新闻产品的任务需求,来自不同栏目、有着各自风格定位的记者和编辑们在相互学习与探讨的同时,积极尝试新的节目采编制作方法。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为了宣传好这次盛大的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国防军事频道三档新闻栏目派出记者组成报道团。由于各个竞赛场馆之间距离较远,加上比赛时间互相重叠,报道团将过去每个赛事各个栏目都派出一路记者采访的方法,改为每个赛事只派出一路人马,担负同时为当天三档新闻供稿的任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访团决定采用“午间发布动态,晚间深度报道,早间总结预告”的模式,将采访内容进行分类梳理、深度加工,依次发回后方。针对《国防军事早报》风格多样的特点,前方记者根据当天比赛情况,挑选精彩视频与照片,并与演播室主持人共同讲述赛场内外的花絮;针对《正午国防军事》的播出特点,每路记者精准掌握比赛的进程,采取最佳的传播形式:对于受众关注度较高的比赛场次,记者与前、后方技术人员保持实时沟通,做好随时进行直播连线的准备;针对《军事报道》权威性强的特点,各路记者不仅要及时汇总比赛结果、奖牌数量变动等信息,还要深入参赛运动员中间,寻找新闻线索,通过新闻特写、人物传记等形式,展示中外军人运动员的风采,呈现奖牌背后的故事。为了让信息传播更广、速度更快,各路记者在保障每天电视新闻正常播出的同时,还实时了解互联网用户的观看需求,并将热点赛事、名将采访等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制作、包装成短视频、小集锦,在微博、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同时播发,从而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要。

如今,经过多次大型报道活动的磨砺,越来越多的电视军事记者,已经从过去只会写文字稿件、编辑画面,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拿起话筒,就能发布最新新闻资讯;扛起摄像机,就能留下官兵们的最美瞬间;放飞航拍器,就能收录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景;联通互联网,就能在第一时间把刚刚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呈现给广大网友……

“脚力尽时山更好。”对于军事记者来说,只有不断增强“四力”,落实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才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神圣职责,完成新时代赋予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新闻节目室《军事报道》栏目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