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回答“胜战之问” 讲好强军故事

作者:■田兰富

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通讯《今天的“考生”是军长》(原载2018年6月21日《人民陆军》报),植根强军兴军、备战打仗生动实践,通过对“考军长”这一新闻事实的记录传播,巧妙回答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三个“能不能”的“胜战之问”,堪称讲好强军故事的精品力作。

聚焦时代主题

回应社会关切

“文章合为时而著。”聚焦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是考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聚焦时代主题挖掘新闻事件,是记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写照。体现在新闻作品上,就是思考问题有锐度、选题立意有深度、切入行文有角度。只有胸怀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深刻洞察我军实现强军目标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善于发现、挖掘带有普遍性、指导性的问题,才能捕捉亮点、依托鲜活新闻素材,写出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新闻作品。正如穆青同志所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孕育着新的萌芽和一些积极的因素。记者要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及时地报道出来,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今天的“考生”是军长》一文,就是作者为了回应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的热点问题,从机关常规集训活动中剥离、采写出“考军长”这一新闻事实,呼应了时代主题、回应了社会关切、引导了舆论走向,发挥了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

聚焦时代主题采写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引领性和时代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部队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掀起练兵备战热潮。“提高军队打胜仗能力”,这是统帅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战略高度向全军提出的要求,也是全军将士履行使命任务必须答好的考题。

古人云:“将者,国之辅,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欲治兵者,必先选将”,“练兵先练将”自古是治军共识。军队高中级领导干部身负带兵打仗重责,要在强军事业中起骨干作用。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统帅发出“三个能不能”的“胜战之问”,这既是对军队职能使命的拷问,更是对全体指战员的鞭策。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我军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战火淬炼,究竟战力如何?这也是广大读者渴望了解的信息关注点。

新闻舆论战作为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重要斗争形式,历来是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的有效手段。两军博弈,既侧重于军事实力的比拼,也离不开舆论战的渗透。敌我角力之时,在特定环境下及时发布战地新闻、战况战报,往往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我军新闻史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成为以新闻宣传开展舆论战的成功范例。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集重兵凭借长江天堑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企图,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渡江战役总前委详尽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通过心理战对敌军进行威慑。在我军取得横渡长江战役胜利后,亲自撰写消息,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的电头,及时播报了战役盛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消息稿中,将我军的渡江区域、作战部署、兵力分布、渡江时间、进攻战况以及敌我双方的士气等逐一坦陈,通篇充满胜券在握的自信和豪情,有力瓦解了敌军士气、鼓舞了人民解放军“勇追穷寇”的斗志。

《今天的“考生”是军长》一文,也巧妙通过新闻作品传递信息、引导舆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8年6月,陆军组织首长机关进行“五会”集训活动。集训第二阶段,对十几名集团军军长进行指挥作业考核,通过现场出题、现场解答,着力解决指挥员“五个不会”问题。集训是实打实的“练将”,“考军长”考的是战役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筹划组织打仗的指挥水平和综合素养。此举对于促进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硬核”新闻事件回答了“胜战之问”,作品以主题重大、题材新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而成为军兵种报纸唯一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

深入新闻现场

寻找最佳角度

我们常讲:脚板底下出新闻。实践也反复证明,大量让人过目难忘的优秀新闻作品都是在新闻现场捕捉的。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必须用聪明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说明,只有经常深入生活,始终以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从平常之中见不平常、从平凡之中见非凡,从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这篇新闻作品,就得益于作者深入现场对报道素材的深度挖掘。作者在与陆军首长机关人员的交谈中得知,陆军首长机关在即将进行的战役“五会”集训中,将改变以往对战役机关考核主要考机关、练参谋的做法,考主官、练将官将成为考核重点。了解到这一重要新闻线索后,作者在集训前就开始进行前期准备,拟定了详尽的采访提纲。为报道好这一“硬新闻”,在长达10天的集训中,3位作者分工协作,日夜铆在集训一线,采访了很多参与集训的考核者,采集到来自集训考核一线的大量新闻素材。

作者结合多次跟随部队参加演训活动的经历,以及对多位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采访,参照外军与集训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了部分指挥员存在的短板弱项:由于长时间身处和平环境,少数指挥员关注的重心发生偏移,有的重管理轻作战,说起管理头头是道,分析作战时却捉襟见肘;有的重经验轻学习,指挥作战习惯用老方法,面对新体制新编制新装备创新劲头不足;有的重督训轻参训,抓基层训练招法多方法活,组织战役机关训练则相形见绌。

作者在集训现场发现,指挥员们针对自身存在的“五个不会”等问题,抓住难得的机会,加班加点给自己充电,使能力素质大幅提升。

在考核现场,作者发现,参考的军长们对现代战争的特点把握准确、对各种情况应对得当:有的在排兵布阵时突出对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有的配置兵力首先注意形成体系作战力量;有的发挥新编制的作战效能大胆创新,屡出奇兵;有的注重作战计算,精打细打快打狠打……这些现场画面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扎实的采访作风,更体现了作者抓问题的能力。

现场采访问得越细、挖得越深,越能发现别人想见却没见到的线索,写作时就能写出别人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考军长”,是陆军体制编制重塑后,深化转型聚焦打赢,向“脖子以上”要战斗力,推动部队打赢能力向更真、更实、更严、更高方向扎实迈进的重要举措,立起了“练兵先练将”的鲜明导向。据作者介绍,在写作时他们深入思考,针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寻,力图通过“考军长”这一新闻事件,不仅要让广大官兵深刻认清考核高级指挥员的重要意义,更让各级指挥员深刻认识到自身指挥能力的提高,对于谋打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次“赶考”全程的真实再现,助推每一位将军、每一名指挥员对“胜战之问”交出一份合格的答案。

整合素材资源

拓展新闻内涵

新闻的价值,在于告知受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也就是需要在报道中增加“未知信息”含量,减少“已知因素”成分,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考军长”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作者没有单纯就事论事,而是尽量使站位高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深一些,综合运用记者见闻、背景延伸、知识嵌入、历史回顾等手法,有分析、有解释、有评论,既说明来龙去脉,又讲清原因结果,以差异化、深度化、延伸化的报道风格赢得受众认可。

一篇成功的军事报道,离不开对多种背景资料的运用。作者依据采访前积累的大量的相关信息,针对受众需求,对新闻事实从内涵到外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解析和扩展,巧妙地把背景材料运用到对现场看到的鲜活信息的发散之中。比如,在叙述陆军“考军长”的初衷时,作者插叙了这样一件事。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元帅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发言中,介绍了军事学院举办战役系的设想,并诚恳地点出杨得志等10位将领的名字,希望他们能来战役系学习。这些军职以上干部,都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张震在回忆这次学习时,曾深情地说:“对这次学习,我倍加珍惜。”

作品借古论今、贯通中外,嵌入了我国古代对将领的考核主要分为文试和武试,文试包括策论、行阵和领兵,主要考核将领对重大军事问题的分析理解、排兵布阵、处理军队内部问题等;武试则包括射箭、格斗等。同时,文中也对外军如何考核指挥员作了介绍。如美军高度重视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晋升和考评,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机制,督促指挥员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提高。俄军领导层也十分重视对战役指挥员的培养。2017年,俄军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指挥人员战略战役集训,研究借鉴叙利亚战争的经验教训,提高指挥员指挥打仗的能力。这些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使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更具有历史的积淀感和厚重感,从而使读者对“考军长”这一新闻事件有了深刻地认识。

精彩的军事报道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支撑。越是详尽的细节、数据和有冲击力的信息,越能提升报道的震撼感和吸引力。文中对“考军长”怎么考、考什么、考得怎么样,都以许多具有画面感的细节进行了回答。比如:“上午8时40分,在用多媒体播放了5分钟的想定基本情况后,按照抽签顺序,第75集团军军长出现在陆军战役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他先要在网上进行30分钟的口述战役决心要点,之后接受质询提问,回答随机抽出的两个问题。最后,12名专家对其进行现场打分、亮分,算出他的综合得分。”

作品不仅巧妙运用细节凸显了重大军事新闻报道主题,同时还注重对运用引语写活报道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陆军领导介绍,受考指挥员既要善于发挥作业组的辅助作用,更要全程主导筹划、独立思考,深度进入情况,深入研究问题。不下一番苦功夫,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提升了文章层次。

创新叙事表达

增强新闻厚度

众所周知,消息和通讯作为新闻两大主要文体,在写作上各有侧重、各具特点。通讯叙事性强、消息干练简洁。在当今多媒体环境下,汲取各种文本所长采写新闻报道的方法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也越来越被读者所接受。就拿《今天的“考生”是军长》一文来讲,这篇获奖作品从稿件篇幅、写作方法、背景运用以及文本呈现等方面,兼具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评述消息及工作通讯之特点。单就一篇消息作品的篇幅而言,2350字的文字量,属于“超载之作”,但因其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在消息文体中巧妙运用多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呈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其强烈的代入感,使人读后不仅没有感觉到行文冗长、拖沓,还产生了真切的现场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其一,嵌入式采访强化了现场感。作者在新闻现场一边采访一边思考,走到哪问到哪、看到哪记到哪、想到哪写到哪,整篇文章在呈现上虽不比消息简洁凝练、不及通讯叙事完整、不如特写细致入微,但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在便于作者记录感受和思考的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现场感,具有一步步引领读者步入报道意境的独特效果。

其二,散文式结构使文章看似形散而神不散。作品借鉴了散文化的表现形式,虽然所用资料比较散,但行文脉络清楚、条理分明,主题十分集中。文中多处运用的新闻背景材料,在烘托新闻主题的同时,增加了报道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报道的厚重感。

其三,夹叙夹议式语言凸显了新闻主题。作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时而夹叙夹议、边叙边议,将观点很自然地揉进客观事实的叙述之中,不着痕迹地阐明事理;时而画龙点睛式地陈述观点、讲明道理,为揭示事物本质和意义表明作者的看法和见解,使作品既具有故事性,更具有思想性。

纵观《今天的“考生”是军长》这篇新闻作品,其所以一经见报就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被微博、微信等平台纷纷转载,引发大量网友围观热议,就在于其集思想性和新闻性于一体,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又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既通过强化现场感克服了战役、战术集训新闻存在的报道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弊端,又经过有益探索,以代入感和故事性弥补了训练报道专业性有余、鲜活性不足的缺憾。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今天的演兵场,正在向着“全系统全要素参与、战略战役力量全覆盖、陆海空天电全维”推进和跃升;今天的中国军队,正努力以开放的姿态,让一切助推战斗力提升的要素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而它的最终指向,就是建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军队,就是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奋进。《今天的“考生”是军长》一文所呈现的,是新时代我军官兵练兵备战、实现强军目标的一个缩影。我们坚信,“胜战之问”的问号,终将被中国军人用汗水和热血拉直,实现强军目标永远是进行时,战斗力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陆军强军网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