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文艺,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吹响进军号

作者:■陈先义

摘 要: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写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给人民军队的文艺史留下了十分灿烂的一页。今天,学习前辈到战壕去写,到一线战士中去写的精神,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

主题词:抗美援朝;文艺工作 ;创作;一线

革命战争中的文艺,历来都是冲锋的号角和战鼓。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行的第一场出境作战,也是我军建军史上与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同样也是对我军文艺队伍的一次最严峻的考验,大批作家、艺术家踊跃奔赴战场,到战火中去写作,到一线火热的部队生活中去写作,去讴歌我们的英雄,赞颂我们的士兵,为部队鼓士气、壮军威,写出了一大批无愧于英雄时代的精品力作。

可以说,作为军事文学意义上的抗美援朝军事文艺,在人民军队的文艺史上,是非常壮丽的一页。无论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报告文学等等,都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成为人民军队文艺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比如,在战火下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战壕中写就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由巴金创作、以英雄人物真实故事为底本的小说《团圆》,并在后来改成电影的《英雄儿女》,等等,至今这些作品依然成为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我军如今作为连队的10英模挂像中,其中就有两位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诞生的英雄,他们是黄继光和邱少云。而这两位英雄的事迹,最早又都曾被文艺工作者用文艺作品加以表现和歌颂。抗美援朝军事文艺,伴着人民军队进军的鼓点前进,成为整个作战中政治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美援朝军事文艺,成为人民军队文艺史上至为光彩照人的篇章,留给了我们诸多思考启示。

一、到一线战壕里去写作

“到一线去,到战壕去,到火热的战士生活中去。”在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这就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叫得最响的口号。其实,我们今天要谈这句口号,必须要讲一段历史,这就是为我军文艺工作特色的为工农兵创作的光荣传统的形成。到战壕去写作,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行为,其实并非始于抗美援朝战场,在抗美援朝战火燃起的8年以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就军队文艺的创作方向做了极为重要的论述,这为后来军队文艺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他说:“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他特别强调,文艺家要学会与工农兵交朋友,老老实实做他们的学生。

在延安那个特殊战争背景下,并不是每一个文艺家对毛泽东主席的讲话都那么深入理解的,特别是一些大后方来的一些生活条件曾经很优越的知识分子,往往放不下架子,认为自己比那些扛枪打仗的泥腿子要高人一等,因此不愿意去写歌颂他们的作品。所以,毛泽东主席发表总结讲话前,围绕“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会议小组讨论争论非常激烈。当时参加会议讨论的朱德总司令听到一些同志错误的发言,几乎愤怒地站了起来,不指名地当场加以批评,他特别不赞成萧军几个人不愿意为八路军为共产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的发言。朱德说:“共产党、八路军有功有德,为什么就不能为共产党为八路军歌功颂德。你不愿歌颂八路军,八路军养你干什么?对延安生活不适应,有意见,嫌我们的生活太艰苦,尽写负面的东西,那还叫共产党的文艺吗?”会议开到最后,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了多方面意见后发表总结讲话。

毛泽东主席说:“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会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会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歌颂资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资产阶级黑暗者其作品未必渺小。歌颂无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不伟大,刻画无产阶级黑暗者其作品必定渺小。”说到这儿,毛泽东话锋一转直接批评:“有些人对人民的事业,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斗和胜利冷眼旁观、毫无兴趣,他只关心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这种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根本不愿意歌颂人民,更不愿意在艰苦的作战环境下为人民鼓舞斗志而写作。这样的人是我们革命队伍中的蠢虫,革命人民实在不需要这样的人。”正是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讲话,为战争中的革命文艺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为无产阶级文艺家们端正了写作的方向。

在毛泽东主席这个讲话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下,解放战争中,整个解放区文艺为之一新,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到炮火硝烟下去写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家们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贺敬之、刘白羽、贺绿汀、魏巍等一大批文艺家们掀起了写士兵、写前线、写胜利的创作热潮。一大批带着浓浓硝烟味的优秀作品成为振奋军心士气的进军号角。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军文艺队伍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待到战争一打响,一批优秀的文艺家立即像战士一样,奔向火热的战场。到朝鲜去,到前线去,到士兵中去,到战壕里去,是当时所有文艺家们共同的愿望。

二、在战火中打造振奋军心的文艺精品

说抗美援朝时期的军事文艺,老作家魏巍是必须要谈的重要作家。这位曾经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家,经历了一次次战火的考验,奠定了牢牢的思想基础,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到战壕中去,这是这位作家一贯坚守的创作原则,这篇感动了毛泽东、朱德和全国人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他在朝鲜前线的阵地上采访写作的文艺作品。至于这篇作品,散文界说这是一篇绝佳散文,新闻界说这是一篇战地通讯,报告文学领域也把它列入报告文学经典,作为一篇战争文学经典,它的题材之说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准确的一定之说,但是它的影响却持久不衰。作品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课本,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一篇文章,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在革命文学的历史上,堪称奇迹。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魏巍从1950年朝鲜战争一爆发,到1958年,曾经三次赴朝鲜采访写作,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战地篇章。如《朝鲜同志》《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火线春节夜》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作家用深情细致的文墨写了一位又一位朝鲜战场普通的指挥员,读这些文章,不仅激发前线指挥员的战斗精神,也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大批青年正是怀揣《谁是最可爱的人》踊跃报名,到了朝鲜前线。人民群众通过这些文章,去认识那些普通又伟大的人。他们有的人牺牲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英雄行为,却深深留在了人民心里。人们通过这些锦绣文章,感受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族复兴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这些作品里,处处彰显着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党中央的衷心拥护。

正是魏巍这样优秀作家的引领,更多的作家奔赴朝鲜战地采访创作,一批优秀作品相继推出。著名作家巴金根据战斗英雄赵先有的事迹创作了小说《团圆》,在部队上下反响强烈。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被称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精品之作,至今依然常演不衰,成为鼓舞人心士气、宣传英雄主义精神的不朽名篇。作品所呈现的以英雄王成为代表的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成为人民了解军队、认识英雄的经典画面。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很多年,已经年迈的老作家魏巍再度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创作了一部以红三连的战场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东方》。作品出版后全国反响强烈,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杰作,它对抗美援朝作战反映广阔、深厚、历史感强,贯注着一种史诗的品格。作品先后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和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这部作品塑造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所描绘的战争磅礴启示和贯注的炽烈情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中国军事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三、最经典的作品在炮火下产生

纵观抗美援朝的文艺创作,一个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那些最为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不是作家躲在阁楼凭空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在生活第一线的深刻体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这首歌词作者当时是志愿军炮一师的一位基层指导员麻扶摇,出征前夕连队召开誓师大会,他写好出征誓词后总想应该再写点什么,写什么呢?他想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想到了今天在鸭绿江边千军万马集结的场面,忽然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句词就跳出脑海落在笔端,受战士爱国主义气势感染,紧接着又冒出了“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就这么着,“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样第二天,麻扶摇就把改定的歌词作为誓词导言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连队粗通音律的战士很快为之谱了曲,这样,一支由兵写兵唱的歌曲,被炮兵连的战士们唱着过了鸭绿江。让麻扶摇没有想到的是,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后来在连队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他仅仅改了几个字,便寄回国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立即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音乐家周巍峙利用半个小时谱了曲,而后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再度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这首被周巍峙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曲,立刻唱响全国,唱响战场。大江南北,在50年代之初,传遍了这首战歌的雄壮旋律。1951年的4月1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题目,向全国人民推荐学唱。当年的5月1日,国家将《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庆五一的推荐歌曲。但是,一直到了1953年,全国歌曲大评选中,有关部门几经辗转调查,终于在炮兵一师找到了原作者麻扶摇。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是军人麻扶摇平生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也是他一辈子创作的唯一一首歌曲。最优秀的作品,必然产生于火热的生活中,在麻扶摇看来,是千军万马跨过鸭绿江的雄壮场面,是战士们奋勇奔向前线的豪迈激情,使他一个从来不会写诗的军人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那些诗句,就像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一样,那么朗朗上口,那么抒情达意。他更没有想到,这唯一一首歌词,成为军歌中的经典。

抗美援朝文艺,其实是军事文化多方面的全面收获。就一次战争来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对军事文艺的全面检阅,从1950年至今,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可以说数不胜数,比如让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如《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铁道卫士》《三八线上》《打击侵略者》《长空雄鹰》《激战无名川》《我的战争》《奇袭白虎团》《英雄坦克手》《较量》《抗美援朝》《心灵深处》等等,这些作品,或者以高昂的英雄主义格调,记录了那场战争的英雄悲壮,或者以强烈的抒情和纪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举国上下力战强敌的决心和勇气。至于表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剧作品,这些年来更多,如《抗美援朝》《三八线》《毛岸英》等等,都以磅礴的气势,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战争。除此外,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歌曲,也同时受到人民群众的特别喜爱,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抗美援朝进行曲》《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等等,这些歌曲,不仅以铿锵的旋律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前进的脚步,也激发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着人民去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英勇奋斗。

抗美援朝战争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伴随着共和国的礼炮,一场捍卫祖国安全的伟大战争打响,对于刚刚迎来共和国成立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因此,即使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诗歌的创作是整个文艺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量由战士写战士的作品,反映了炽热的战地生活,给战争中的指战员以激励和鼓舞,也有不少流传至今、传之后世的抒情名篇。其中一些著名诗人的创作成为记述战争的经典。比如著名诗人未央写的《枪给我吧》尤其感人,诗作记述了上甘岭松骨峰战斗中一名牺牲的战士,牺牲后还紧紧把枪抱在怀里,打扫战场时战友怎么也掰不开他抱枪的手,作品催人泪下。诗人写道:“同志,松一松手,把枪给我吧!红旗插上山顶啦,阵地已经是我们的啦!想起你和敌人搏斗的情景,哪一个不说,老张,你是英雄。看你的四周,侵略者的军队,被你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成了肉酱。你的牙咬得这么紧,你的眼睛还睁着,莫非为了你的母亲放心不下?我要写信告诉她老人家,请答应我做她的儿子。莫非怕你的田地荒芜?你知道,家乡的人们,会使你田园的秧苗长得更壮。不是,不是,我知道你有宏大的志愿,你的枪握得多紧,强盗们还没有赶走,你誓不甘心。松一松手,同志,是同志在接你的枪!枪给我吧!让我冲上前去,完成你未尽的使命。”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一下子把战场上一个极为感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血脉偾张的同时,一种英雄情怀油然而生。同样,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诗人在《祖国我回来了》诗中,写了战士们回到祖国那一刻的激动无比的心情。诗人写到:“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但还是不够快啊,我的车啊,你为什么这么慢?一点也不懂得,儿女的心肠!……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但当我欢喜的眼泪,滴在你怀里的时候,我的心儿,却又回到了朝鲜前方!”这些诗句,以十分抒情的格调,反映了一个打了胜仗,归心似箭的战士那样一种别样心情。打了胜仗回来了,却心里还在惦记着朝鲜。我想,没有战场的深刻体验,没有告别故土后回到祖国的那种特有心情,你就无法理解志愿军战士那种特殊情感。这些诗篇,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记忆,为军事文艺留下不朽名篇。

四、结 语

整个抗美援朝作战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是它用文艺留给我们这个民族以强烈的精神记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运用文艺形式不仅激励和鼓舞了一线指战员的士气,也激励了举国上下的爱国热情。作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针对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的出国征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作为文艺对这场战争的记述和表现,这将是军事文艺开掘不尽的一座富矿。前辈们已经为我们创作无愧于时代的军事文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后辈们一定能接过前辈手中的文艺冲锋号,在新时代写出人民大众需要的更加振奋人心的时代乐章。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