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扭住融合创新关键点 掌握信息传播主导权

作者:■李国利

摘 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军队媒体顺应传媒发展时代大潮,积极推动融合创新实践,成效卓著。本文重点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阐述在全媒体环境下巩固壮大军事新闻宣传阵地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融合创新;理念;内容;体制机制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传媒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阶段,军队新闻媒体应跟上传媒发展的时代大潮,紧紧扭住融合创新这个关键点,调整军事新闻报道的整体思路和应对策略,在理念、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从而牢牢掌握军事新闻报道主导权。

一、创新的理念—互联网思维

任何创新活动,都始于理念上的创新。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军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的创新理念,跳出固有的经验型、权威型、自我中心型等传统思维定势,努力在媒体变革大潮中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军事新闻报道的舆论主导权。理念创新需要全员参与,是军队新闻工作者都需要积极培育的一场头脑风暴。

2016年,我国成功实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是一场国内外新闻媒体都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为搞好这次报道,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兄弟部门联手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和理念来策划报道,以3位85后航天人为特约主播,运用多种全媒体流行元素,推出融合太空实验、科研岗位、航天常识等科普内容于一体的“天马行空33天”系列专题片报道,在新媒体终端的总阅读量达1.3亿次,不仅在这场航天科技新闻大战中赢得先机,还收获了无数铁粉“每天深夜坐等更新”。

二、创新的内容—服务用户意识

据统计,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过8.5亿,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手机网民主要是中青年群体,我们军队媒体的主要用户—中青年官兵和广大军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互联网思维中服务用户意识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积极创新话语模式,在内容选材、叙事方式、传播形态等方面主动求新求变,在可读性、鲜活性、细节上等下功夫,生产出用户容易接受的内容清新、形式活泼的融合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占领广大中青年群体这个阵地,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内容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和基础要素,尤其是在海量信息不停刷屏覆盖的移动互联时代,独家权威的新闻性强的真实客观的硬核内容愈显弥足珍贵。这就更加需要军队新闻媒体在内容泛滥的时候保持清醒头脑,把内容做强做精做深,为用户提供更多权威专业、真实客观的优质内容,从而把内容优势转化为舆论优势。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当天,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就播发了74篇文字通稿,实现“井喷式”发稿。这些稿件都是新闻性强真实客观的硬核内容,全景展示阅兵盛况和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被各类媒体广泛转载,单篇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最高接近3000万。

与社会、娱乐等新闻相比,军事新闻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这就要求军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下功夫,深入火热军营用心用情采撷接地气带露珠的鲜活素材,用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官兵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写出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官兵群体喜闻乐见的故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军事新闻报道入心入脑,在激烈的舆论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近两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持续开展“新春走基层·记者在战位”活动。2019年元旦刚过,笔者与同事徐毅、丁鹏赴广西采访,走访了陆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广西总队的3个基层单位,白天或采访或赶路,晚上继续采访或者熬夜加班整理材料,最后采制出3组文风清新、形式活泼的融媒体稿件,其写作语言用的是官兵白话,内容表达既讲道理又讲故事,将可读的文字、可视的图片、生动的视频、互动的网络等充分融合,每一组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的点击量都超过了百万,经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平台推广后也都达到了百万阅读量。

此外,应加大引入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在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用户也开始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军事新闻在社会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但与社会、娱乐等新闻相比,又因为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以及保密等方面的原因,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因此,军队新闻媒体宜建立一个基于UGC的内容生产机制和平台,鼓励用户特别是年轻官兵直接生产优质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新闻素材,解决目前人才短缺、部队新闻线索获取困难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军事新闻的时效性即时性和互动性。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就在引入UGC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升华呈现在习主席领导指挥下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多语种短视频《你我他的生命之舟—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火神山医院》,分别以建筑工人、军队医务人员和患者三个视角讲述具体人、具体事,其中的大量视频是来自武汉火神山医院红区医务人员手机拍摄的第一手素材,大大提高了这部短片的生动性、可信度,浏览量达1.1亿次,有效引导了舆论热点。比如,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前,我们策划推出系列微音频《子弟兵在武汉|三八特辑》,以音频配合文字实录的形式,让抗疫一线的女性医务工作者从母亲、妻子、女儿、医务人员等多个角度讲述心里话,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火爆朋友圈,浏览量近千万。

三、创新的体制机制—资源整合能力

目前,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单纯迎合用户阅读习惯,新闻要素不全、基本事实不清;有的新瓶装旧酒,唱着融合的调,走在传统的小路上;有的片面追求技术,过度包装扭曲新闻产品本来面貌;甚至有的追求点击量转发率而损害新闻真实性等等,追根溯源,导致新情况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体制机制方面。因此,要在移动互联时代巩固壮大军事新闻宣传阵地,就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发展。

首先,要树立“移动端优先、一体化发展”理念,从源头同步进行传统报道和新媒体报道,打造策划、采集、制作、发布等全媒体采编工作模式。笔者认为,媒体融合既不是新媒体为主,也不是传统媒体为主,更不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2019年4月,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新华社首次围绕涉军活动在青岛成立百人报道团队并搭建全媒发稿中心。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区分传统报道和新媒体报道等进行创新策划,编辑记者全线出击,和兄弟部门携手播发稿件近500条,习近平主席出席海上阅兵活动等消息时效全球领先,对外英文通稿被路透社、美联社等国际主流媒体滚动转载,《人民海军24小时》等融媒体产品浏览量过亿,抖音#人民海军70年#话题播放量超16亿,不仅在熟悉的传统报道阵地上打了胜仗,而且在新媒体传播阵地上也取得突破。

其次,要丰富新闻报道样式形态,提倡用文字、图片、短视频、微音频、二次元、VLOG、VR等多种新闻表现形式,灵活组合各种新闻产品,根据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精准传播信息有效引导舆论。一厢情愿制造出来的新闻产品,有很大的可能会被用户迅速摒弃,起不到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

2019年11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兄弟部门通力协作,播发各种形式报道8700多条(张),在世界军事体育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华印记”。其中,既有面向纸媒的力作《强军健体铸和平—新中国军事体育事业发展纪实》,也有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浏览量阅读量超过210万次、互动量9.4万次的《“洋记者”带你到“江城”看军运会》;既有被超百家媒体刊登的军事特色稿件《英雄集体续写英雄传奇—八一军事五项队的光荣之路》,也有总访问量达到2.13亿次交互游戏《兵兵突击》,《H5:数据看军运》《一图读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特色比赛项目》《沙舞军运》等新媒体产品也频受好评。

第三,优化采编人员结构,加快培养具备融合报道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在移动互联时代巩固壮大军事新闻宣传阵地的行动中,人才特别是具备融合报道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当前,如果说我们的军事新闻报道还有不够好的地方,极大的原因归于我们的创意不够新,而归根到底是有创意头脑的人或者团队少。所以,军队新闻媒体应多措并举提升采编人员的能力素养,使之尽快向全媒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同时在体制机制上开放“绿灯”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军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也应强化移动互联思想,掌握跨界本领,成为掌握“十八般武艺”的全能手。

(作者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总编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