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突发事件中军事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模式探析

作者:■杨荣誉 陈晓璇 漆 谦

摘 要:军事纪录片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抗疫纪录片,总结出采编多维度辐射、制播突破圈层、传播国际化等特点,就军事纪录片在突发事件中的创作和传播模式进行阐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语境;突发事件;创作模式;传播模式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按照《电影术语汇编》的解释,“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说服力的主题或者观点”。军事纪录片以真实记录军营生活为创造素材,以军人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的军营或者军人生活与精神风貌为本质,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采编多维度辐射,千方百计满足受众期待

内容是纪录片作品的主干,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对受众喜好的预估。在全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采编应充分考虑传播效果,采用符合受众期待设置采编流程,反映受众真正的需求,将用户的期待变为现实呈现,为创作本身赋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在CCTV-7国防军事频道推出的17集抗疫系列纪录片(以下简称“抗疫系列片”),通过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一个个队员的抗疫故事,展现了一幅幅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壮美画卷。探讨其采编实践,有许多创新之处,值得借鉴。

(一)采访、编辑、播出多平台化融合互动,提升创作速度,体现时效性

抗疫系列纪录片就采用了“前采+后编”的编辑模式以及“前线+后方”的结构模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2020年1月25日起,按照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的要求,广播电视部先后派出了12名记者前往疫区武汉,深入到武汉各大医院,采访医疗队队员、专家,为受众呈现真实客观的抗疫场景。记者除了在新闻节目和广播节目中播出新闻外,更按照《军事纪实》的需求提供采访画面。这样的采编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成片,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将前后方割裂开来,后期编辑人员由于没有亲历一线,面对素材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取舍,容易造成成片效率低的局面。但是此部系列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将“前采+后编”的制作模式不断优化,不仅及时完善修改传回的文稿,精挑细选每个画面,也加强对前方的选题指导和思路指引,增强每个阶段报道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

同时,创作人员还采用了“直击一线+连线后方”的结构模式,将抗疫一线与后方相融合,环环相扣,多元互动。前后呼应,既关注前方一线的动态,也关注后方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体现了抗疫战线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前方后方齐心协作的感人场景。

(二)温情话语表达激发受众深层共鸣

全媒体语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便捷,更迭速度越来越快,受众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如何激发节目与受众的深层共鸣,成为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抗疫纪录片在讲述抗疫故事时,放弃宏观叙事,精心挑选分集主题,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集中关注了感人细节,以普通人的视角,见证突发事件对民众的影响,这成为了本片最大的亮点。

该片正是通过关注普通人,将普通人的悲欢与奋斗放在民族大义的大背景下,从普通人自身着眼,展现国家的力量。在第三集中,妻子彭渝瞒着家人报名投身一线,丈夫唐峤留守后方。一方面是妻子在前方的紧张工作,另一方面是丈夫在后方的牵挂。在丈夫给妻子互发微信的过程中,将“不仅是夫妻,更是战友”的情感传递到受众面前。通过类似普通人的故事,体现了疫情当中的守望相助、共度险情,不仅延伸了纪录片选材的广度,也让纪录片更有温度与深度。

二、制播突破圈层,最大限度吸纳大众参与

随着“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视以及客户端)的兴起,大众不需要复杂的摄像及收音设备,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够将其拍摄的影片上传至平台。

(一)约稿UGC创作者

新兴视频行业的兴起,也促进了UGC视频模式的蓬勃发展。抗疫系列纪录片有选择地利用UGC视频叙事。例如第13集就以叙事者—罗杨的角度切入介绍:感控专家游建平、男护士解晓威、守护医务人员安全的消杀员杨威以及为病患送花的护士们……类似“vlog”的形式让受众眼前一亮。

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有意识地向多平台的UGC创作者约稿,利用网络将权威媒体与普通大众“互联”, 让具备相应视频制作能力的创作者为主流媒体服务,以保证纪录片的时效和质量,亦可拥有更多流量。

(二)借力头部视频平台

当前,纪录片的播出平台在“三微一端”的影响下,已经突破了局限在电视媒体的传统路径,不断转型发展,传播渠道由电视媒体扩大到各个客户端。

抗疫系列片首集于2020年2月5日在CCTV-7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同时,在央视频的App上可以同步收看直播;2020年2月6日,中国军视网在爱奇艺平台军事频道以“大陆”“军情”为关键词上传该片,为该片引流。通过平台的大数据算法,集中热爱军事、关注疫情的受众;通过评论区和弹幕形式,形成良好互动,为该片吸引了受众,增加了关注度。

(三)小屏带大屏,网台联动,吸引受众

由于每个平台的定位不同,目标受众的群像也不同。电视媒体固定时段的播出方式固然更有主流权威性,但是却只能吸引一部分群体;而有些媒体平台虽然以短而多取胜,但过于贴近平民的普通表达,很难从宏观层面表达。正是因为二者各有利弊,以“小屏”带动“大屏”的折衷方式正好可以取长补短。

另一部纪录片《武汉:我的抗疫日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节目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又与快手、二更、VUE等短视频平台共赢,将纪录片截取在短视频平台上播出,辐射到主流媒体无法吸引到的年轻用户,突破圈层固化。

三、传播国际化,积极主动争夺国际话语权

在大的历史事件到来的时候,纪录片不仅在记录历史,还在影响人们的思想,甚至影响历史的进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2020年2月9日,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特别节目《紧急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全球范围内首部新冠病毒纪录片。制作团队用客观的信息、冷静的态度以及富有同理心的观点,介绍新冠肺炎的现状与病毒传播途径,让观众对病毒的感染和致死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冷静地面对病毒的威胁,做好防范工作。

该片在播出时,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意识到新型病毒的存在,也才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媒体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片中所呈现出的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关怀,也令人敬佩。受时间限制,该片的相关数据与信息或许有缺憾,但是,这部55分钟的纪录片,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二)搭载5G,实现创新表达

纪录片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例如利用VR技术进行全新的创作,运用技术为受众构建深入一线的真实画面,足不出户就能体会到疫区一线的紧急氛围。另外,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的采访对象与记者跨越时空来“相见”也已成为现实。在5G网络下,全息成像画面不再需要提前录制,真人等比例大小的采访对象可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呈现,与记者握手、交谈、互动十分自然。5G+4K视讯终端、全息膜显示终端,将世界各地的演播室“无缝衔接”,虚拟与现实在这里融为一体,网速飞快、画质高清、交谈流畅、互动自然。

同时,也可以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加强直播的应用。画面的清晰度、流畅度在5G技术的运用下,早已可以满足直播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成为创作人员的新课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中,中国电信通过对5G技术的运用,依托天翼云的视频优势,保障央视频App上《疫情二十四小时》的同步直播。自1月27日开始至5月21日结束,受众在网线一端,就可以收看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的过程以及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奋斗。

(三)加强与国际媒体及网红合作,提升传播广度和速度

面对国际上流传的所谓“中国病毒”的不实谣言,媒体平台并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是要加强与国际媒体合作,将中国真实的声音、真实的形象传递给国际受众,用事实粉碎谣言。纪录片是很好传递真实声音的载体。

除了与权威的老牌国际媒体合作,也可以与“洋网红”们联系,这些“洋网红”们利用他们的语言优势,填补了东西方的文化隔阂。B站UP主“我是郭杰瑞”在B站平台发布美国抗疫的情况,其中《美国疫情还在暴发,为何民众开始持枪闹复工》一集观看量高达571.1万。央视新闻于4月1日邀请郭杰瑞直播美国修建方舱医院,就更显客观真实。

(作者杨荣誉、陈晓璇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漆谦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