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浅议电视军事纪录片摄制应把握的几个维度

作者:■王志岭 孙 锐 齐 宏

摘 要:近年来,电视军事纪录片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电视军事新闻人确立受众思维、大胆创新,使纪录片的摄制水准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离受众期待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纪录片仍给受众以刻板、生硬、不接地气的感觉。本文就电视军事纪录片如何更接地气,从题材选择、细节挖掘、内涵提炼、角度切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电视军事节目;纪录片;特点规律

近年来,电视军事纪录片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电视军事新闻人确立受众思维、大胆创新,使纪录片的摄制水准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纪录片给受众以刻板、生硬、不接地气的感觉。电视军事纪录片要跃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应从题材选择、细节挖掘、内涵提炼、角度切入四个方面入手,下功夫进行创新。

一、当前电视军事纪录片存在的弊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作为大众军事宣传媒体,是我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人民军队良好形象的窗口,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渠道,担负着面向广大民众传递军事信息、普及军事知识、进行国防教育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广大官兵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修养、丰富军营生活的责任。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及全民国防意识的不断提升,军事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尤其受到90后、零零后的追逐与喜爱。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电视军事纪录片虽然在不断创新中日趋成熟,但与非军事内容纪录片相比,无论是运行机制还是创作思路、内容形式,都受到很大制约,创作中往往存在程式化语言过重,画面及解说过于强调“军事”属性、过度凸显“军事”特质,以至于呈现出来的作品缺乏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给观众留下不接地气的印象。因此,打破这种禁锢、跳出这种瓶颈势在必行。

作者从题材选择、细节挖掘、内涵提炼、角度切入四个方面,对电视军事纪录片的创新作以浅析。

二、电视军事纪录片的创新

(一)题材选取务求真人真事

从宏观层面看,电视军事纪录片的选题虽然宽泛,但具体内容又似乎千篇一律。当我们的镜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聚焦到官兵的日常训练和工作生活时,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要保证每期节目都有看点、有亮点、有动情点,就必须在选题的筛选上下功夫。

真实,永远是电视军事纪录片创作的生命力和灵魂。因此我们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聚焦的就是军营的生活原貌,关注官兵身边的真人真事,从平凡的人物身上寻找不平凡,在平凡的故事里发现伟大的精神,深入一线记录官兵最真实、最感人的瞬间,从而制作出鲜活而又富有生命力、接地气的作品。

以纪录片《犬宝宝的“兵爸爸”》为例。在武警部队众多兵种中,警犬繁育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岗位。他们为母犬接生、给幼犬喂食、打扫犬舍、清除粪便,常年与幼犬为伴,不仅要忍受犬舍难闻的气味,还要忍受寂寞孤独。作者之所以把这个特殊而年轻的群体作为拍摄对象,就是想通过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反映他们在平凡中肩负的神圣使命,在琐碎中实现着崇高的价值。通过半个多月的跟踪拍摄和实地采访,《犬宝宝的“兵爸爸”》通过大量细节呈现,生动反映了警犬繁育员日常生活。节目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部作品也获得了第八届《纪录中国》人文自然类节目二等奖。

(二)人物故事要挖掘感人细节

对普通大众而言,军营及军人极具神秘感。军事记者要立足真实、客观记录军营文化及基层官兵的训练生活,挖掘能展现官兵风采和引起受众共鸣的人物故事,把最能戳中人心、最有价值的细节充分挖掘出来进行凸显,让受众产生共鸣,达到共情点。有了共情点,受众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进而消弭与主人公的距离感,没有距离的作品自然是接地气的。

纪录片《何宇峰:从失败中走向梦想》的主人公何宇峰是一个连获12枚世界团体冠军的女跳伞健将,产后已界而立之年的她再度复出,立志为世界跳伞事业走上新高度再度拼搏。其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荣誉不乏感人点和动情点,但哪个点最能代表她拼搏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世界呢?采访中何宇峰曾说了这样几句话:“当胖得如同面包一样的自己站在教练面前,说一定要取得世界跳伞冠军的奖牌时,众人投来的目光是那样地辣眼睛,以至于内心被深深刺痛。”她这段深入骨髓的记忆,正是我们要深度挖掘的故事细节。于是在后续创作中,我把减肥当成了她能否重返蓝天、实现金牌梦的关键,把如何巧妙运用电视语言展示她减肥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当成主要脉络。

炎炎夏日的中午,穿着密不透气的连体裤围着机场疯狂奔跑;晚上躺在床上饿得前胸贴后背辗转难眠;3个月减掉40多斤;35岁的何宇峰笑容灿烂地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被深深感动的教练都与她相拥而泣……当这样的纪实画面一组组呈现在作品中,谁会不为之动容?这样的画面感和动情点,还有谁会说节目不接地气呢?这样的节目,一定不会让观众有距离感,相信和何宇峰一样怀揣梦想的同龄女性,也会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获得无限的精神动力。

(三)内容主题要彰显信仰之美

文艺作品要达到引领社会风尚的效用,就要在愉悦大众身心的同时体现精神价值。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折射出其内在的、积极向上的人性之光,从而引发受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的精神受到启迪,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领。否则,无论作品拍摄制作的如何精良、如何玄幻,都会因为缺乏深度而失去生命力,这样的作品都不能称之为精品力作。

要让电视军事节目创作更接地气,除了注重表现军人的铮铮铁骨之外,还要力求展现新时代军人所特有的信仰追求和人性之美。比如《程诚:仪仗女兵》这个节目,在讲述白求恩医院护士程诚如何成为国庆仪仗女兵的故事时,我就没有着力表现她的阳刚之气,而是着重挖掘她内心蕴藏的人格魅力。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前夕,历经大半年艰苦训练的程诚,就要以仪仗女兵方队领队的身份走过天安门,没想到她的腰间突然长个了脓包,高强度的训练使脓包破溃、感染。为了圆满完成受阅任务,她隐瞒起自己的病情,默默坚持训练。然而,在距离正式阅兵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却因身高问题被迫退出领队行列。队领导怕程诚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决定将她编入女兵仪仗方队的第一排,没想到被程诚拒绝了。她说:如果我接受了这个决定,就会有一个姐妹因失去参加阅兵的机会而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最终,程诚没能如愿走过天安门。这样的主题叙述充分折射出这个22岁姑娘的人性之美,同时彰显了新时代军人特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改变了一些人对80后、90后独生子女所固有的偏见与认知。同时也收获了《军旅人生》栏目开播后的最高收视率,被央视总台作为节目收视样本进行了研讨。

(四)切入角度要凸显时代气息

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角度的切入点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在拍摄人物类纪录片时,角度的选取更为重要。

人物创作一定要选取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创作角度一定要富有时代特征,尤其在塑造90后、00后军人形象时,人物个性必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烙印。《任广新:心随翼动任我飞》这期节目,讲述的是陆军某防空团三级士官任广新带领航模组提升战斗力的故事。在摄制该片时,如果按照以往的套路,一味着力刻画军人的高大全形象,强调军人的服从意识,很难引起观众对节目的收视兴趣和关注,甚至更加剧了军事节目刻板、不接地气的印象。为了体现出任广新这个人物的时代特性,在创作中我一改以往固有的创作模式,从体现他遵循新时代革命军人练兵就要以实战化为目的、一切只为谋打赢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切入,从他敢想敢干、无所畏惧的80后性格特征入手,通过他为达到实战化效果甚至跟团首长叫板等几个生动故事,来体现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这种大胆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切入点,尽管稍显个性化,但与现实却非常吻合,让任广新叛逆而不失使命感、有追求又不乏韧劲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形象鲜活起来,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三、结 语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媒体如何发展,军事记者只有扎根基层部队,深入练兵备战一线,贴近官兵、走进他们的生活,并付出真情、用真心捕捉,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又接地气的电视军事纪录片作品,为广大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北京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