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在增强“四力”中提升传播质效

作者:■张冬烨

摘 要:典型人物尤其英雄模范人物宣传,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本文结合军事新闻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克服典型人物宣传中造“神”、千人一面、典型身边“没好人”、英雄“六亲不认”等“四种人”现象,让英雄模范可敬可亲可学,让受众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以提升宣传质效。

关键词:增强“四力”;英雄模范人物;传播质效

新闻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是衡量一名宣传思想干部综合素质强弱的重要标准,更是履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只要看宣传什么样的典型就一目了然。近年来,“时代楷模”“八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等的评选,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这些受表彰的英雄模范中,有很多是现役军人或退役军人、民兵,他们都是央视军事节目的重要宣传对象。作为一直从事军队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的电视工作者来说,如何适应新时代电视媒体发展的需要,让这些英雄模范可敬可亲可学,让受众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在增强“四力”中提升典型人物尤其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质效。

一、不惜脚力接地气,莫把英雄造为“神”

优秀党员和“时代楷模”,都是处处以身作则,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走在群众前面,处处给群众做出表率,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总任务而共同奋斗的人。也正因如此,在宣传工作中很容易把他们塑造成高大全的“神”,或是无所不能的完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空话多、口号多、罗列多,典型形象高高在上,离观众太远,最终的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具体到电视宣传中,就是因为我们在拍摄节目时脚力不够,没有跟紧人物并打成一片,没有赢得信任后打开他的心扉挖掘到人物真实感人的一面,从而陷入一种误区人为拔高。要想让典型人物真实鲜活,就得不惜脚力接地气、现生气、鼓士气,立足平凡表现崇高。

对于电视工作者而言,镜头在即我在,必须深入主人公的生活,真实客观纪录生活,用镜头将观众带入其中,用行动打动主人公,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王继才夫妇刚刚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后,我们的记者跟随他们夫妇回到开山岛,跟夫妇二人同护岛同聊天,陪着他们走遍了海岛的角角落落。几天后,彼此成为了亲人和无话不说的朋友,王继才终于表现出了一位英雄真实的一面,告诉了编导刚上岛时的一个细节:平时烟酒不沾的王继才,上岛后,用喝酒来壮胆,用抽烟排解孤独。2019年7月27日,王继才倒在他守护了32年的开山岛上。我们的这段独家视频采访,被若干媒体频频采用,成为他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的见证。

无数采访事实告诉我们,无限风光在险峰,一线有“富矿”,深入生活才有“风景”。只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惜脚力跟到底,才能挖掘到典型楷模真实的细节。

二、锻造眼力善发现,避免千人一面

每一名英模,都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这些共性特征,常常让我们在采访中容易忽视他们独有的个性特征。比如,要么习惯性地生搬硬套、空洞说教,要么唯恐遗漏了英雄的每一个优点,叙事面面俱到,在故事上平分秋色,成为没有任何侧重点的流水账,结果把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拍成了千人一面的典型。究其原因,就是创作人员眼力不够犀利,不善于观察和发现。

其实,不论是时代楷模、英雄模范,还是军中院士、普通一兵,他们都会因职业、性格以及思想内涵的不同,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个人爱好。作为电视工作者,就应该不断锻造眼力,善于观察和发现,挖掘他们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一面,这样才能展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个性十足的典型人物。

201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航天员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军事节目计划推出12集特别节目《筑梦太空》,介绍11位曾经进入太空以及1名备战飞天的航天员。面对12个工作、训练、行程甚至天天吃住在一起的航天员,如何才能做出12个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在采访中我们反复观察、判断、论证,走进航天员和他们家人的生活中了解挖掘,最终每个人物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制作。比如杨利伟的首问苍穹、翟志刚的首次出舱、景海鹏的四上太空等,最终完成12部性格迥异、爱好不同的人物纪录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航天经历,揭秘了飞天背后若干鲜为人知的故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你拍摄的对象是谁,只要善于观察,倾心沟通,用心挖掘,就能表现出一个个个性完全不同却都真实感人的楷模形象。只有锻造好眼力,才会有好新闻,才会有好细节,才会有好故事。

三、多用脑力勤思考,防止典型身边“没好人”

每一个党员模范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战友的支持。可我们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有时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形象高大,常常会发现主人公身边“没好人”:不是有人泼他冷水,就是说他风凉话,甚至还要拖他的后腿,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楷模的优秀。

节目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一些编导流于生活的表象,缺少分析和思考,也就是说脑力不够或没用对地方。对任何一位英雄模范而言,亲友或同事之间,开玩笑说句风凉话、发个牢骚甚至嘲笑下楷模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把这种情况放大当个情节,却是记者的脑力发生了偏差。这表现在把“身边没好人”做为英雄模范的对立面来凸显故事的曲折性。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纪录片也是如此。故事要经过起因、发展、挫折、悬念和结果几个要素,在这些环节中,曲折性至关重要。但创作人员不能在没有发现或挖掘到这种曲折时,把楷模身边人的一句风凉话刻意放大成他克服苦难挫折的故事元素,甚至用贬低别人抬高英模人物的办法来强化楷模的与众不同。

清醒的政治头脑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前提。电视工作者提升脑力,不但要反映事实表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采访前做足功课,多捕捉典型人物身边更有价值的有效信息。要改变主人公身边“没好人”的状况,就要多动脑、勤发现,利用好身边人的生动讲述,展示好身边人对他的真实评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就代表着一种眼光,一个视角,一种维度。身边人的采访一定都是编导“盖房”必不可少的砖瓦材料,特别是那些“说过他坏话风凉话拖后腿”的人,问问他们当初为什么不看好主人公?现在评价有什么不同?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塑造出一个活灵活现与周围群众打成一片的英模形象。

四、锤炼笔力巧立意,莫让英雄“六亲不认”

“四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脚力是基础,眼力是观察,脑力是分析,笔力是呈现。因此,让广大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看得进,让宣传思想工作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笔力决定着最终的效果。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锤炼笔力不仅要写好写准解说词,还要利用精彩生动的文字画龙点睛,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先进模范、优秀党员都是如此,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在电视报道中,有时为了突出这些典型楷模牺牲奉献的感人形象,过于强化这些英雄人物对家人对亲人的那种冷酷无情:父母亡故、妻子生产、孩子生病、兄弟姐妹遭遇不幸……总之不论家中发生什么事,哪怕观众已经柔肠寸断,我们的主人公仍铁石心肠,不为所动,依然不动声色地坚守在工作岗位。节目中一味地选择这些让主人公缺乏人情味的故事,让英雄显得“六亲不认”,不但无助于塑造楷模形象,反而难以引起受众的共情和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尖笔头的文字中,辩证处理好励志与情感的关系,放大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细节。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这位为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科学家,长期以来不能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性质,30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

我们拍摄的《黄旭华:核潜艇,我的不了情》节目中,我们在解说词中特意放大了黄旭华送别母亲那段情节。1995年,黄旭华102岁的母亲在家里摔了一跤。接到弟弟的电话,年近七旬的他急忙赶到老家。当时母亲睡着了,朦胧中看到他回来,只拉着手说了两句话,便安详地离世了。如今的黄旭华也是年过90岁的长者,透过他泪流满面讲述这段情节的神情,一个真实感人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形象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相关专业人士和网络调查一致认为,新颖别致的叙事手法、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和感人至深的情谊,是宣传英雄模范出奇制胜、直达人心的“杀伤性武器”。要拥有这样的秘密武器和看家本领,就必须不断增强“四力”。媒体人只有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避免英模人物宣传中的“四种人”现象,塑造出可敬、可亲、可学的典型人物形象。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