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探析

作者:■马宏省 韩 亮

摘 要: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来源更加隐蔽、传播更加迅速、形式更加多变、内容更加复杂。涉军舆情引导工作,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部队军心士气和思想稳定、涉军舆论生态清朗和军队声誉形象。必须认清涉军舆情引导的重大意义,研究涉军舆情的主要态势表现,探析做好相关工作的原则思路和方法路径,进一步提高涉军舆情引导能力。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涉军舆论;舆情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极大地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军内容作为互联网上“自带流量”、影响较广的信息门类,很容易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的重大意义

涉军舆情引导工作,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部队军心士气和思想稳定,事关涉军舆论生态清朗和军队声誉形象,对于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营造强军兴军的良好舆论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与敌对势力争夺民心、争夺阵地的政治高度,从维护部队纯洁巩固和安全稳定的思想高度,做好这一工作。

这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和军委决策指示的重要举措。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指示,为做好军队宣传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做好网络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是全军特别是军队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履行好军队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使命,高度重视和创造性地做好涉军舆情引导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要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事关国家的旗帜和道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段时间以来,面对中国飞速发展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潜力,一些西方国家焦虑感逐步上升,各种博弈日趋尖锐。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复杂。分析近年来一些重大涉军舆情,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出现的舆情,背后总能看到一些敌对势力主导、内外合流的黑手,有预谋有组织地攻击党和国家,攻击军队。他们有的肆意散布各种谣言挑拨军政军民关系,有的妄图栽赃嫁祸军队,有的在境外假冒国内医务人员发布视频攻击政府,等等。境内一些大V、小号借机鼓噪、肆意诋毁,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国家团结和社会稳定,把军心民心搞乱,把地方和军队搞乱,实现乱中取利的目的。在这场斗争面前,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必须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切实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肩负起自身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强军力量、维护军队形象的时代重任,高标准做好网上涉军舆情引导工作。

这是维护军队形象、提高部队战斗力凝聚力的现实需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更加严峻,人民群众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国家面临安全威胁时军队的态度、实力要求越来越强烈。同样,推动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社会中大量涉军热点话题,几乎都是首先在网上出现、然后受到网民关注热议、最后发酵扩散到整个社会的。可以说,群众对部队的态度倾向、评价看法主要反映在网上,民众对部队的认知认同、批评建议主要集中在网上,军队军人声誉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体现在网上,我军军事软实力的构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事实表明,一些涉军负面舆情、有害信息对军队军人形象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是通过做多少件好事、开展多少项正面宣传也难以挽回的。只有适应网络舆论格局新发展新趋势,及时发现舆情、稳妥处置舆情、积极引导舆情,才能更好地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主导权,维护人民军队的声誉形象,更广泛地凝聚整个社会拥军爱军的强大力量。

这是创新发展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政治工作唯有紧跟信息时代、紧扣网络这个中心,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打开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进军营以及智能手机在官兵中的普遍使用,从网上获取信息、表达诉求也成为很多官兵的首要选择。网络舆情对官兵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如果不重视掌握网络舆情、运用网络舆论,也就难以掌握和引导官兵思想。对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互联网发展对我军建设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也要看到互联网发展给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的难得历史机遇。这些年,部队各级做了很多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越来越多的军队官方账号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出现,全媒体影响力逐渐扩大,不少军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军舆情引导工作,就处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沿。这项工作抓好了,可以打开政治工作创新的又一个突破口,对于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时代关,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

二、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的主要态势表现

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的来源更加隐蔽、传播更加迅速、形式更加多变、内容更加复杂、影响更加广泛,涉军舆情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涉军热点多发频发,舆情持续高位运行。逢军必炒、沾军必热,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涉军舆情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军队建设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存亡,这一特殊性引起的围观效应,也让军队的一举一动容易被网民热议;另一方面,军队的特殊性决定了日常建设管理相对封闭,这种“神秘性”也使得网民对各类涉军信息具有高度兴趣,形成明显的窥探效应。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政治外交活动愈发频繁,各种战略博弈更加激烈,网民对军队关注度极高。从各类军事演习到维护主权行动,从军队抢险救灾到军人见义勇为,各类涉军信息随时随地都可能形成舆论热点,甚至被个别人借机利用关联炒作,导致一些舆情扩散蔓延。可以说,涉军舆情难有空闲期、消停期。

参与主体日趋多元,舆情更加复杂多变。全媒体时代,为各类涉军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发布平台,特别是视频的飞速发展,每一部手机都能成为摄影、摄像机,每一个网民都能成为发布者和传播者。涉军舆情的制造者、传播者等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不仅有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迷军属等群体,还夹杂着“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等,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借机进行渗透破坏,使舆情更加复杂多变。前不久,某艺人粉丝涂画功勋战机、某艺人保安推“抗洪战士”等涉军舆情中,短时间内大量网民集中跟帖、“水军”推手持续炒作、明星粉丝高度关注、“黑粉”“真粉”交织混战,呈现出真实信息少、掺杂水分多,批评指责多、理性思考少等特点,很多信息真假难辨,很多群体良莠难分,给舆情引导增添了难度。

传播渠道更加隐蔽,监测管理难度加大。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知乎、抖音、快手、弹幕网站等社交平台蓬勃发展,大大丰富拓展了涉军舆情的传播渠道和影响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网上发声更加便利,舆情源头高度分散,舆情高峰形成时间越来越短。不同平台热点轮转,不同话题相互碰撞,网上信息的传播更加私密隐蔽,特别是互联网群组、微视频的广泛应用,让舆情监测难度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大张旗鼓、张牙舞爪的污蔑攻击转为“隐蔽性”宣传、“滴灌式”渗透,并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在一些隐蔽平台迅速传播、急剧扩散,颇具蛊惑性和欺骗性。

三、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需要把握的原则思路

网络舆情看似复杂多变,实际上有道可究、有理可循。只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体悟、在斗争中锻炼提高,就可以熟练掌握、自如驾驭引导工作的方式办法。

网络舆论错综复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感。网上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影响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舆情引导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必须要有极强的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任何时候都要确保政治立场特别坚定,决不为敌对势力的拉拢腐蚀所动摇,决不为网上的杂音噪音所干扰,决不为网上的不良情绪所左右。要善于用政治的观点和政治分析的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对那些自带吸睛效应的各种信息,对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关乎官兵切身利益的话题言论,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树牢底线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尽可能地把复杂情况、发展走势、关联信息、潜在风险预见好研判好,有针对性地搞好防范,做到谋事在先、从容应对,防止出现任何政治上的闪失。

舆情引导有规可循,必须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内在机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提升对涉军舆情引导的规律性认识,就要提高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把握,提高引导水平,更好地达到引导的目标和效果。诸如蝴蝶效应、首发效应、塔西陀陷阱、破窗效应、流瀑效应、各种危机公关原则……都应该熟练掌握。网络舆论传播有其特点规律,舆情引导也有不少章法套路,像“体现时度效要求”“以真取信,情理交融”“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等,都是一些难得的经验之谈。实践表明,对待网络舆论,简单应付、盲目蛮干一定会出大问题。舆情引导工作要尊重舆论传播规律,研究把握内在机理,严格按规律办事,务必追求实效,使各项工作始终建立在科学务实的基础之上。

涉军舆情牵涉面广,必须加强沟通联系和协作联动。涉军舆情的发生主体不仅局限于军队,影响的范围更不只是在军队,往往一起舆情就会牵涉方方面面。舆情引导靠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强化军地联络、上下联合、整体联动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网上统一战线”。一方面,互联网监管和运行部门在地方,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引导和处置,需要建立军队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协作关系,形成完善高效的军地协作机制,只有军地双方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提升涉军舆情引导的质量与实效;另一方面,涉军舆情引导很多时候关乎全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军队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动,积极通报舆情信息,舆情引导行动更要讲究策应支持、互相配合,携手打好联合战役。

四、全媒体时代做好涉军舆情引导的方法路径

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要以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认清形势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落地见效。

强化网络教育,提升官兵网络素养。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走进军营,官兵在网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他们的朋友圈、社交媒体等不可忽视地也成为了涉军信息的发布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多样性。由于一些官兵网络素养参差不齐,也给负面话题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空间。要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管控等手段,增强各级官兵、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政治敏感性和网络舆情意识,提高他们开展网络舆论工作的能力素质。同时,严格规范官兵网络行为、守住纪律底线,不给别人提供制造和传播负面话题的事例和空间。

拓展发声渠道,壮大网上主流声音。社交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不仅可以全天候地发布各类军事信息,宣传军队典型,还能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化解舆情危机。其传播范围更广、效率更高,人力经费等要求更为低廉。总结近年来涉军舆情应对处置经验教训,总体感觉是发声比不发声好,早发声比晚发声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应付好,坦诚求实比回避遮掩好。应在前期一些军队新媒体账号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危机意识,稳慎地开放对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工具的使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在舆论宣传、舆情引导和危机处置等方面的突出效能,确保平时引导发声有阵地、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抓好线下处置,协力搞好舆情应对。网络舆情往往是社会实践在网上的反应。近几年舆情引导工作实践表明,舆情线上线下关联互动特征愈发明显,线下问题处理成效直接影响网上舆情发展走势。突发事件线下处置的效果越好,网民的反应就会越正面,开展舆情引导的主动性就会显著增强;反之,如果忽视线下处置,往往会使得网上舆情引导效果全失,并且反向助推网上舆情热度。在处理涉军舆情时,要坚持网上引导与网下处理相结合,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坚决防范各类矛盾问题碰头叠加、交叉感染、蔓延升级。舆情涉及的主体单位,要积极迅速地研究解决问题,及时公布相关进展和结果。

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军事信息传播有序。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规范军事信息传播秩序,必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治理网络,确保网络涉军信息得到依法有效规范传播。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主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各类媒体和网民等在发布、传播军事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权利和义务,明确违法违规应当承担的后果,用刚性的法律措施确保网络涉军信息在有序的框架内发布和传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加强人才培养,建强舆情引导队伍。搞好涉军舆情引导,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9亿多,网上涉军信息常常出现亿级流量、千万级关注、百万级转发评论,给军队加强人才培养,建强军队舆情引导队伍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在战斗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舆情发现、分析研判、应对处置等骨干力量,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军队自身意见领袖和舆情专家的培养使用。要采取专业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网络实践相结合等方式,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培训力度,使这支队伍能够真正建起来、用起来,发挥好他们舆情引导主力军作用。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舆情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