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耳熟能详的英模何以能引发受众持续关注

作者:■马 瑛 赵秀娟

摘 要:新闻贵在求新。把受众“熟知”的人物写出新意,是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军事》杂志连续3年推出的“致敬英雄”系列文章,引发受众持续关注。本文从选题、读者和写作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探讨这一传播现象,以期为提高军事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致敬英雄”;选题效应;读者心理

《世界军事》杂志自2017年11月起,连续3年推出“致敬英雄”系列文章,宣传的36个耳熟能详的英模人物,持续引发受众关注,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在杂志聘请的评刊员打分中,该系列稿件通常都是排名第一;文章被多家权威媒体转载,中航出版传媒还将相关稿件结集出版;有关邱少云等英模的稿件刊发后,引起英雄所在部队高度重视,掀起学习英雄新热潮……

耳熟能详的英雄何以能引发受众持续关注?本文从选题、读者和写作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探讨这一传播现象,以期为提高军事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借鉴参考。

一、发掘英模“熟知”中的与众不同,展示英模的时代风采,是军事期刊探索创新传播的难得机遇

新闻贵在求新。把受众“熟知”的人物写出新意,是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军事》杂志“致敬英雄”系列报道的36个人物,主要分成以下几类:“八一勋章”获得者、解放军挂像英模、时代楷模,以及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得主。作为一本军事刊物,该系列关注的人物是现役军人(在世时是现役军人)、退伍军人,以及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的人。

“八一勋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2017年6月,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国军队新设立“八一勋章”,麦贤得、马伟明、李中华、王忠心、景海鹏、程开甲、韦昌进、王刚、冷鹏飞、印春荣10人成为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

1996年以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全军连以上单位先后悬挂了解放军各时期8位英模的画像: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至此,各时期的解放军挂像英模共10位。“英模是指由中央一级党和政府认可、树立和宣传的,在革命和建设中,忠于职守、贡献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且具有道德或精神引领功能的英雄模范典型或先进集体。”[1]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它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近年来涌现的“时代楷模”,像满广志、黄大年、杜富国等等。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三条指出,国家设立“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第四条指出,国家设立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2019年,于敏、孙家栋、张富清等荣获“共和国勋章”,麦贤得、张超等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王继才等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足以掂得出“致敬英雄”系列所关注的“英雄”的分量。如果将这些英模人物放在时间的维度中,他们分别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像张思德、董存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像雷锋、麦贤得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像马伟明、李中华等)。

作为一本军事刊物,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其定位。因此,该系列关注的人物是如前所述的现役军人(在世时是现役军人)、退伍军人,以及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的人。尽管这些英模人物都是受众熟知的“先进典型”,但我们分析感到,正是“熟知”,对受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发掘其“熟知”中的与众不同,创新展示出学界概括的这些英模身上折射出的“在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方面有非凡品性”的“主流文化树立的人生楷模”的时代风采,是军事期刊探索创新传播的难得机遇;让耳熟能详的英模人物引发受众持续关注,对营造关爱英模、学习英模的良好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对英模人物进行了持续跟踪。

二、紧紧抓住选题对读者的“磁石效应”,在读者中形成强大的“阅读磁场”

“磁石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磁石效应”的大小由磁核本身放射出的磁力线的强弱决定,磁力线越强,“磁石效应”越强。选题之于读者成功与否,恰如磁力线的强弱。越是成功的选题,对于读者的“磁石效应”越强,越吸引读者。“致敬英雄”系列的“磁石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崇尚英雄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空中,英雄灿若星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诗歌所描述的,正是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的两位神话英雄:精卫和刑天。在《山海经》中,此类神话英雄还有很多,像撞倒不周山的共工、开天辟地的盘古和补天造人的女娲等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作品俯拾皆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不少英雄主义的诗歌,像《秦风·无衣》《卫风·柏兮》等,歌颂了正义的卫国战争,《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绵》等,是周民族的英雄史诗。两汉刘邦的《大风歌》、曹植的《白马篇》,南北朝诗歌中的《木兰辞》,都是当时英雄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作。到了唐代,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基调的边塞诗更不必说。即便是温软的有宋一代,宋词也不乏陆游、辛弃疾那样的豪迈。明清时期,戚继光的《马上作》、袁崇焕的《边中送别》、林则徐的《次韵答陈子茂德培》等诗歌,都洋溢着誓死报国、建功疆场的凛然气概。

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评话、戏剧等文学艺术样式,因和老百姓更贴近,有关英雄主义的作品往往流传更广。《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其相关英雄故事,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干将莫邪”“柳毅传书”“吴越春秋”等故事,被搬上舞台,久演不衰。

在中国的音乐、哲学、宗教、绘画、雕塑艺术中,同样有英雄主义的光芒闪耀,如古代音乐作品《兰陵王破阵曲》、绘画和雕塑作品《钟馗捉鬼图》等等。不夸张地说,英雄主义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史。[2]

著名学者费孝通认为,“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扎下的英雄主义之根、撒下的英雄主义之籽,结出的必是英雄文化的累累硕果。

“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英雄和英雄文化相伴相生。没有英雄,产生不了英雄文化;英雄文化这片土壤,又会源源不断地孕育英雄。英雄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地位,决定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敬仰、崇尚、学习英雄,是英雄文化的核心要求。[3]

(二)礼赞英雄的时代氛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英雄是爱国的先锋与典范,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将会构筑起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的精神高地。”

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正式生效。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七一勋章”授予办法》《“八一勋章”授予办法》和《“友谊勋章”授予办法》经中共中央批准实施,我国建立了党、国家、军队功勋簿。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

“八一勋章”“共和国勋章”等荣誉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把崇高的礼赞给予这些英雄,是庄严的国家宣示,无疑将激发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热潮。“这些集中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如同燃旺一支支精神火炬,激发起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动力。”[4]

可以说,“致敬英雄”系列文章,正是紧紧抓住选题对读者的“磁石效应”,在读者中形成了强大的“阅读磁场”。

三、通过“两个满足”,正确把握读者对英雄的心理需要

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致敬英雄”系列文章通过“两个满足”,正确把握读者对英雄的心理需要。

(一)满足读者崇拜英雄的心理

崇拜特指在社会印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而形成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认识对象看得完美无瑕而导致盲目信赖、崇尚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状态,其正向效应是,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向上的热情和执着追求的意志行为。[5]

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的情况下,仍坚守战位的麦贤得;为了整体胜利,严守纪律,任凭烈火焚身的邱少云;隐姓埋名52年,参加了我国45次全部核试验,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林俊德;试飞57个一类风险课目,驾驶过26种机型,从没报废过一个科研架次的李中华……“致敬英雄”系列文章人物身上所展现的超乎寻常的敬业奉献、使命担当、智慧勇敢、果断顽强、自制力和纪律性等崇高精神品质,明显不是普通大众所共有的。心理学认为,作为人类本原性的心理欲求,英雄崇拜是人类的共同心理。19世纪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只要有人存在,英雄崇拜就会永远存在。”作为普通大众的读者,内心都会有英雄情结,也都是拒绝平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致敬英雄”选题满足了读者崇拜英雄的心理,沸腾了人们的热血。

(二)满足读者追求崇高的心理

心理学认为,人有追求爱、自尊、归属感、自我表现、创造力及崇高境界的兴趣和需要。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中说: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特有的道德价值。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排雷英雄杜富国舍生忘死,用鲜血浇筑和平与安宁;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直至燃尽生命……“致敬英雄”系列文章呈现的一个个精神楷模,用品格力量标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生命高度,他们是普通中国人成长道路上的标杆。人们不见得都照着标杆去做,但有了这些标杆,在平凡单调甚至艰难困苦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某种希望之光。

实践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只有正确把握受众的心理,才可能创作出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新闻作品;军事期刊要想赢得受众,必须强化用户意识,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满足受众的心理和文化需求。

四、围绕“三新”下足功夫,让老典型在新呈现中出“彩”

选题已吸引来读者的目光,接着是如何留住读者的心,这就要理解读者,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为此,“致敬英雄”系列文章本着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再现老典型的初心,围绕“三新”下足功夫,让老典型在新呈现中出“彩”。

(一)选取新视角

从合理化视角展现英模人物,揭示“不寻常”背后的“寻常”动因。烈火焚身,纹丝不动。在很多人眼中,邱少云的行为有悖常理。《致敬英雄之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一文,不惜笔墨介绍邱少云年少时的苦难经历,在新旧军队当兵的天差地别,以及他在家书中的欣喜,就是为了凸显他对旧社会的恨和对新社会的爱,以此回答他何以能迸发自我牺牲的英雄壮举。

从平民化视角展现英模人物,展示看似“不足”背后的人之常情。英模首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会有缺点,也会有无助。“……可怜老妻一再孤独守家,周末、节日加平时,空守还空守,秋去冬来……我6年前安慰她……再有一年就是剑桥的生活节奏。一年又一年,一年比一年忙……”这是《致敬英雄之开启中国“深地时代”的黄大年》一文中,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的留言,道尽现实和无奈。这种没有被过滤掉的“不足”,不但不会影响读者对这位战略科学家的钦佩,反倒给英模增添很多人情味。

(二)挖掘新内涵

雷锋身上有着20世纪60年代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强烈的时代内涵,但从《致敬英雄之永远的雷锋》中“走”出的雷锋,是心怀奉献精神的“公务员”,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人,是饱含敬业精神的军人。这一切,读者从雷锋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发明了运料的斜杆,以及让“耗油大王”变成节油标兵车等内容中都能捕捉到。被赋予新时代内涵的雷锋精神,使得雷锋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站在当下,亲切而又自然。

(三)展现新风采

新是新闻具有价值的最基本要素,而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这些决定着“致敬英雄”系列文章绝不能简单重复那些耳熟能详的事迹。《致敬英雄之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讲了邱少云学会写字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主动教文化教员郭安民学射击,同时让郭教员教自己识字。邱少云学习很刻苦,一个多月就能自己写决心书了……《致敬英雄之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一文,则呈现了许多黄继光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全能战士的细节。这些细节展现了英雄的别样风采,也让读者对英雄有了全新的认识。

注 释:

[1]柳礼泉、庞申伟.英雄模范与先进典型人物价值示范作用研究综述[J].湖湘论坛,2013.4.

[2]张茀.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J].玉溪师专学报,1994.06.

[3]李旭阳、颜建国.努力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J].求是,2014.06.

[4]许海.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奋斗[N].人民日报.

[5]林喆.从“英雄偶像”到“平民偶像”—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偶像变迁[D].2012.10.30.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世界军事》杂志社)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