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5G技术: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推手

作者:■李 伟

摘 要:5G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引爆点,其高速率、低延时、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等特点实现了多领域的技术赋能与商业应用。5G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将积极促进媒体传播效能的提升,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改变人们对媒体、内容和用户的理解及媒体和相关产业的关系,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推手。

关键词:5G技术;媒体深度融合;技术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技术是其根本的基石。目前,我国5G方面的技术在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全新的变化,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推手。

一、5G技术对媒体深度融合的影响

相较于4G网络,5G具有网速更快、容量更大、延时更短等特点。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多在满足“人与人的连接”,而到了5G时代,将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通过5G网络,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将成为现实。5G新兴技术凭借着强大的通讯速度,可以提供更快的上传和下载速度,覆盖更广,连接也更多更稳定。因此,可以说,5G是一个将万物互联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技术。信息传播的发展在如今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影响下发生着巨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以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新闻生产、新闻报道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5G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新闻传播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媒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和消费形式等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影响了曾经人们接受信息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新闻传播领域也在5G技术的联动下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与生命力,焕发出新的生机。

5G网络为传媒业创新产品形态、优化用户体验带来更多可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联网无人机、无线家庭娱乐、社交网络、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5G的主要应用场景均与传媒业关系密切。根据《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的预判,5G将进一步促进媒体渠道的泛在化、内容生产的数据化和智能化、用户产品体验的极大优化、产品分发的场景化和精准化、媒体业加速跨界发展与传播无界化。

二、5G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G时代,随着媒体深度融合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也会对周边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其中,大数据、虚拟现实、时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等,成为媒体深度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需要进一步深度应用

在互联网环境中,舆情的生成、发酵、爆发、衰退都以实时数据的形式存在。5G时代,“万物互联”将带来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为实现对海量新闻信息进行精准抓取和研判,对“两微一端”中的网友跟帖留言进行实时抓取和语义分析成为可能;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和完善社会舆情数据库、案例库,能提升自动化的信息抓取和语义分析能力,以实现社会舆情实时预警和舆情应对方案迅速输出。

可见,大数据应用的空间还十分大,很多方面目前还在尝试中,需要进一步深度应用。

(二)虚拟现实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

受传输网络、终端设备、生产成本等条件限制,虚拟现实新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现有技术距离真正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还有差距。而借助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网络,有望实现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的虚拟,建构立体、真实、多维的新闻场景。虚拟现实可以突破现有的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的2D呈现方式,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3D呈现;可以突破屏幕物理空间尺寸的局限,实现对新闻现场的全景展示和深度感知;可以突破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的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可以突破现有平台对传播入口的垄断,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

这充分说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虚拟现实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根据《场景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变革》一文分析,虚拟现实对于新闻业来说可能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主流媒体需要把握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机遇,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组建专门的虚拟现实新闻工作室。可以采取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破解虚拟现实新闻高技术、高投入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对现有部门的深度整合,尝试各类新闻题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推出更加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三)时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5G时代的到来,让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受众等均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大幅提升新闻生产的时效,降低记者工作量,压缩新闻生产成本,产生了很多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算法自动抓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的新闻报道。目前,算法新闻已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大范围应用。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25秒生成了全球第一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地震信息简讯,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形、历史地震和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同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生成一篇1628字的详细版报道,配以9张图片,极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可见,5G将为算法新闻的常态化应用和进一步优化带来更多可能。

这也说明,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时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工智能进一步深入渗透到媒体的发展中,给新闻业带来持续变革。

三、5G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据《媒体将是第一个享受5G红利的垂直行业?》一文中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2%,产业体量已经达到1.9万亿元。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传媒总值的占比从2011年起逐年下降,目前已低至13%。新媒体在传媒产业的占比从39%提升至66%。

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和很多社交媒体通过运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大数据应用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难以留住用户这一难题,使用的全息媒体使得它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比如,字幕、视频、AR和VR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运用5G、VR、A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网络相关技术,通过搭建后方指挥中心和“云端演播室”,实现前后方屏上“面对面”,手机扫码扫图打通报网界限,首次推出具有丰富网络科技元素、为读者提供视觉盛宴的“全息报纸”,让“会说话”的报纸、能互动的报纸变为现实,使传统纸媒腾“云”而起,带受众从平面纸媒进入“可读、可视、可听、可互动、可分享”的全息世界。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新闻媒体已经变得越来越三维化。5G的出现无疑将为诸如人工智能等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加速了高质量的融合。5G技术的应用,无疑将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前景,产生很多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多媒体、新媒体、融合媒体,为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与发展。

(一)“沉浸式”多媒体将诞生

在5G时代,视频将是媒体产品的最主要表现形态。同时,在媒体产品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真正的“多媒体化”,人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甚至完全展开,相互配合,形成“沉浸式”的媒体应用。如同一些观察人士所说,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固有概念已不复存在,只有放大了的“媒体”概念,上述称谓仅有机构名称的意义。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传播过程中“真实场景”的建构得以实现。从理论上讲,最好的传播状态必然是基于真实场景。如看球赛,理想情形是在球场上亲身观看。在5G技术支持下,VR技术、AR技术、超高清4K,以及超超高清8K技术和“3D”技术,建构无限逼近真实的传播场景将不再是梦想,用户能在立体化、多感官接收情境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实地观察者”。

(二)万物皆媒体

海量物联,又称为“万物互联”。5G时代,每平方公里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可以达到100万个,超过4G的10倍。届时,汽车、自行车、冰箱、空调都可以轻松联网。因此视频内容的产生与提供,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渠道与更多的采样空间。新闻的社交属性将进一步延伸,社交化将由“人际交互”向“人机交互”拓展。

(三)媒体业务与各个行业快速融合

5G与4K/8K、AR/VR、全息、裸眼3D等全新媒体业务的结合将孵化出更多的媒体创新业务,而5G灵活、高效、融合、开放的特性使得媒体业务与各个行业快速融合,使得垂直行业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创新5G行业应用,重塑产业发展模式。5G与媒体技术的结合,将推进网络能力、业务能力、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为新时代的智慧生活带来无限可能。由此可见,5G时代,作为媒体一定要紧抓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进新媒体业务的广泛应用。

四、结 语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主流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在更多平台传播得更加强劲,让主旋律以更多形态弘扬得更加高昂。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