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三军“冲刺”,他曾创造多项“第一”!

来源:国防科大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10-19 10:12:55

荆楚大地,一场毕业学员综合演练考核,在山间密林展开。

急行军环节,一名肩扛大校军衔的考官时而跑至队前,时而至队尾,将每名学员的表现记录在案。一路“较劲”,学员“败下阵”来:“教授,您太厉害了,怎么都甩不掉。”

这位年过五旬依然能让年轻学员甩不掉的考官,正是信息通信学院某系教授邹自力。“冲锋”,是他一直以来的姿态。

三军“冲刺”,创造多个第一

1985年,邹自力高考进入空军雷达学院;1989年,本科毕业分配至海军雷达某团;1994年,从原通信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9年时间,邹自力拥有了海陆空三军经历,他却自嘲:“当空军没上过天,当海军没上过舰,当陆军没扛过枪,不就是个‘水货’嘛!”

为弥补遗憾,邹自力博士毕业后主动申请赴作战部队代职。当时,正赶上陆军某集团军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试点任务,邹自力作为学通信的博士,很快被委以重任:负责牵头组织方案论证工作。

试点任务困难不少。一场演练下来,指挥员提出的需求,技术人员理解不透,技术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法指挥员又听不懂。指挥与技术“两张皮”的问题,一度成为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瓶颈。

“能不能用技术手段搭建一套原型系统,作为指挥与技术的桥梁?”“初出茅庐”的邹自力提出想法,有人担心搭建耽误时间,他选择用行动证明,用指挥和技术人员都能看得懂的“语言”,建立起“指技融合”的同一个“坐标系”,最终破解了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难题。

“这个博士了不起!”代职单位的领导抛出“橄榄枝”:“代职结束后你留下来吧,我们建个博士后工作站,让你负责!”考虑再三,邹自力还是决定回校,那里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

三军“冲刺”,邹自力创造多项“第一”:30岁,某科研成果荣获学院第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1岁,被破格提拔成为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33岁、38岁成为学院最年轻的硕士导师、博士导师;51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也是当时学院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

聚力创新,在科研前线领跑

2012年,上级赋予学院建设全军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中心的任务,院党委任命邹自力为模拟训练中心主任,明确提出:“此项任务空前艰巨,事关体系作战能力生成,三年之内,必须建成!”

没有经验可借鉴,邹自力带领团队“摸石头过河”,以学院各类培训班次为参照来梳理需求。然而团队辛苦研究的成果在给院领导汇报时,竟被批得“体无完肤”:“站位低、差距大,不能只局限于学院,要站在全军联合作战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上来就被“泼冷水”,邹自力压力更大了。他带领团队骨干跑遍科研院所,又请专家授课,终于找到问题关键:联合作战体系能力生成重在一个“联”字,据此,他提出“全系统联通、全要素联动、全流程贯通”的系统建设目标。时间紧迫,团队开启疯狂“加班模式”,团队成员曾广军记得:“大年三十的上午,大家还在加班,正月初三就又回到战位了。”

如何仿真复杂的战场环境?怎么调控红蓝网络对抗?难题一个接一个。团队成员每天“吵架”,嗓子吵哑了,问题也辩明了,大家开玩笑说:“模拟训练中心是干出来的,也是吵架吵出来的。”

有志者事竟成。三年时间,全军第一个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环境终于建成。学院基于中心组织综合演练,大家发现,训练模式已发生巨变:实兵实装实网变成了虚拟仿真战场,态势“动”起来了,信息“流”起来了,敌我“抗”起来了,实战氛围更浓了。

驻地空军某部获悉,立即请求支持该部指挥所演习。演习结束,部队首长发来感谢信:“在贵部成果支持下,我们的指挥信息系统训练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教书育人,老教授有“新姿态”

很多人说,邹教授虽然年过五十,但在教学上,干劲犹如年轻小伙。

今年疫情过后,学校第一届融合式培养学员要来学院,但受封城影响,一门“指挥信息网技术与装备”新课还未建设。教研室主任周明点将:“邹教授,新课只有两个月准备时间,你能不能接?”“这时候,老同志不上,谁上?”临危受命,邹自力撸起袖子就开干。

按照教学标准,一门新课至少需要完成教材、教案、课件等“七个一”的准备,邹自力面对的却是“八个零”的条件,连课程涉及的装备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邹自力带领1名年轻教员加班加点,用50天时间准备了“九个一”,不仅利用软件模拟器解决了装备短缺难题,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作业数据,为分步进阶的装备组网作业提供支撑。

随后,他主动申请教学组、教研室、系、学院层层试讲。很多人不理解:“您一位四级教授,没必要试讲了吧?”邹自力却说:“新课试讲,这是规矩,充分吸纳意见,更能把课上好!”试讲结束,因准备充分,课程质量高,广受好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罗颖光对于导师邹自力的学术“执着”深有感触。罗颖光即将博士毕业时,被一个仿真难题困扰,当时邹自力在长沙出差,忙到晚上11点半也没忘记给他打电话,指导破解论文核心难点,师徒一直聊到深夜2点。

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1名,获国家精品课程1项……编制体制调整后,学院面临重大转型,邹自力又牵头论证院校教学改革、军队指挥学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资深教授,他始终以“冲锋”的姿态,在强军赛道上奔跑。

短 评

坚守科技兴军的情怀与担当

信息通信学院政治委员 胡继林

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比情怀更厚重,也没有一种行为比担当更宝贵。多年来,邹自力教授始终把科技兴军作为事业追求,紧盯服务备战打仗主责主业,矢志不渝、创新不辍、奋进不歇,不断抢占我军联合作战体系能力提升的“制高点”。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志存高远、志系胜战、志向未来的情怀与担当。

当今时代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未来战场瞬息万变,置身其中,每一名军事科技工作者都应像他一样,把职责使命扛在肩上、把执着热爱融入骨子、把浮名虚利掷于脑后,擎起担当奋力前行,带着情怀干事创业。惟其如此,才能坚守平凡创造非凡,心向潮头逐梦一流,生成军事科技创新的最大“贡献率”,担当起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光荣使命。

作者 | 肖云舰 张耀广

图片 |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