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夏季练兵,科学防治热射病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兴维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08 06:24:27

夏季练兵,科学防治热射病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高温酷暑日,正是练兵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部队训练强度不断加大,热射病成为影响官兵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深入多个部队,开展热射病防治培训工作,现场指导官兵科学预防热射病。

热习服训练不可少

“相对湿度40%、温度40℃、速度5公里/小时……”在某部热耐力检测实验室,正在跑步机上进行热耐力检测的战士小孙满头大汗。小孙入伍前几乎没有在热环境中剧烈运动的经历,训练中发生过中暑。专家组与卫生连一起对小孙进行了热耐力检测,持续监测他的直肠温度及心率变化。通过监测数据,确定了小孙在高温环境下耐受的训练强度及时间,然后为其制订了热习服训练方案。经过8天训练,小孙通过了热耐力检测。

“热习服训练是提高热耐力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新兵、休假归队人员、北方到南方参训人员,如果不进行热习服训练,容易在训练中发生中暑,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宋青告诉记者,在环境标准、训练强度固定的条件下,如果心率超过150次/分、直肠温度超过38.5℃,且持续60分钟,为热耐力不良,需要进行热习服训练,训练合格后才能上训练场。

专家组利用热耐力检测室得出数据:在热环境下第一、二日跑步3-5公里,分两次完成;第三日到第七日跑步6-10公里,每次训练出汗量在0.5-1千克(大汗),最快心率达150-170次/分。连续7天完成这样强度的训练,能有效避免中暑和热射病发生。

热习服训练在实施时有哪些具体要求?

宋青说,热习服训练首先要确保运动量,在机体所能耐受的范围内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热暴露时间。一般情况下,出大汗说明训练强度达到了标准。训练时还要持续监测心率和体温。如果心率在120次/分以下,说明运动量小;心率在120-150次/分,说明运动量中等;心率在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说明运动量大。如果训练后心率大于170/分且持续不降,或体温大于38℃,应终止训练,立即进行降温处理。

官兵可通过热耐力检测看是否达到热习服标准,即在温度40℃、相对湿度40%的封闭空间中踏车2小时,速度保持5公里/小时。在此过程中,如果核心温度超过38.5℃、心率超过150次/分,说明没有获得良好的热习服或热耐受性差;如果测试过程中无自觉不适症状或不适症状减轻、心率无明显增快、体温上升水平下降、出汗量增加但血液含盐浓度降低,说明热习服训练达标。

发生中暑,第一时间处置是关键

烈日炎炎,某部官兵在训练场进行3000米跑训练。“停!停!停!”伴随保障的医护人员突然通知小李停止训练。此时,小李脸色发白,手腕上佩戴的手环显示他体温快速上升。

在现场指导的宋青说,能够提前发现小李中暑,是臂环式体温心率监测穿戴式预警设备的功劳。这个设备可以实时自动采集体温、心率等数据,黄色为预警线、红色为报警线,出现异常自动亮灯。以前现场军医通常都是在战士行动异常或快晕倒时,才能发现战士可能中暑;现在只要发现战士佩戴的手环数据异常,就能知道,然后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的诱因很多,很难完全避免。如果官兵在训练中发生中暑或热射病该怎么办?

“早期快速、有效、持续的降温措施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宋青说,热射病大多发生在高强度的训练考核中。鉴于热射病病情重、进展快,在早期处置中应当“边降温边转运”,并及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为此,专家组研制了救援充气式降温担架组合背囊,包括便携水桶、水温测温仪等。配套的高精度医用肛温监测仪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肛温监测,精准评估降温效果。

骄阳下,某部官兵正在进行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1名战士冲过终点后晕倒在地。大家立即将这名战士抬入降温软式担架,使其身体浸入水中,同时不断用海绵吸水擦拭躯体,并快速置入直肠温度探头,显示直肠温度41℃。15分钟后,直肠温度降到39℃,战士清醒了。继续降温到38.5℃后,连队主官指挥战友们将这名战士转运到卫生队继续治疗。

“连队第一时间为中暑战士降温的做法非常正确、有效。如果天气炎热,训练前就可以把降温软式担架组合在训练现场展开,并提前注入冷水,随时应对因高热晕倒的情况。”宋青告诉大家,利用各种办法快速有效降温,对热射病救治来说最为重要,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黄金法则。

科学补水、补盐是重点

“10米、5米、冲刺!”在战友们的喝彩声中,战士小王带着胜利的微笑冲到终点。小王刚停下就打开一瓶饮料往嘴里倒,随行军医看到后,立即阻止。

夏季天气炎热,有的战友因为口中无味,喜欢喝些酸酸甜甜的饮料解渴。其实,饮料不能起到解渴作用。含糖多的饮料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果汁,不仅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而且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会消耗一些水分,使口渴感更加强烈。官兵口渴想喝水时,说明体内缺水量达到体重2%左右。如果人体水分丢失超过体重2%,容易发生热射病。而且,官兵在高温天气下训练时,会因大量出汗造成钠丢失。若此时只大量补水,使已经缺钠的体液进一步稀释,容易造成低钠血症,就是我们常说的水中毒。

如何避免中暑和水中毒?宋青说,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加点盐。防暑一号配方:榨菜+矿泉水;防暑二号配方:电解质泡腾片+矿泉水;防暑三号配方:口服补液盐;其他:含钠盐饮料。建议官兵在高强度训练时,每小时补含钠饮品0.5-1升。专家组还研制了补盐能量泡腾片,口感与饮料相似。该泡腾片补盐浓度与汗液钠盐浓度相当,而且携带方便,适合官兵野外驻训时使用。

(《解放军报》2021年8月8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