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凡有活动必要求录像?别让“留痕”变成“形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周 强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1-15 06:51:26

当录像留存资料成为一些单位的工作“标配”,就有了——

文书们的新烦恼

■周 强

看着眼前堆积的光盘,第82集团军某旅一营文书郭超满脸愁容。

去年底,为了确保年终考核正规有序、公平公正,旅机关下发通知,要求各营对考核全程进行录像,还规定视频资料要保存3年以备查询。

考核进行得很顺利,全程录像任务也在10多个摄像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但郭超的烦恼事才刚刚开始。

每天考核一结束,郭超就要把10多个内存卡中的视频导入电脑,再根据考核单位、时间、课目等归类整理,还要按照要求剪掉无效画面、合并同类内容、统一画质参数等。因为视频的传输、编辑、渲染等操作对电脑硬件要求较高,但基层办公电脑配置普遍偏低,郭超每天光是处理考核录像就要花费大量时间。

等到考核全部结束,几百个G的视频资料也终于处理完毕,但它们如何存储、哪里存放成了让人头疼的新问题。

“电脑硬盘存储空间有限,年终考核视频就要占用一多半。”郭超说,视频资料如果存在电脑里,不仅占地方还影响日常办公,只能刻录到光盘内保存。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光盘,费时、费力、费钱不说,还要在保密柜中腾出不小空间来存放。

郭超指着值班室内保密柜说,这里面存放的就是保存视频资料的光盘。这两年,机关要求基层留存视频资料渐成趋势,无论是训练考核、教育学习,还是装备保养、投票测评,录像留存都似乎成了“标配”。

“机关要求视频资料要保存1至5年不等,存储用的光盘越积越多,但实际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不只是郭超,其他营连文书们对此都很烦恼。炮兵营文书蒋文翔说,实际上,绝大部分视频资料就是放在那里,不知道有啥用但又不敢销毁……

前不久,旅领导在一营蹲点,看到营值班室内光盘成堆,便问及缘由,郭超将情况和盘托出。旅党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要求机关进行整改。没承想,却有不少机关干部感到委屈,他们认为视频资料留存是有益之举。

同一件事,基层、机关看法为何大相径庭?旅党委决定利用双向讲评会时机组织机关基层面对面辨析。

“录像快捷简便,能够减轻基层登记统计的压力。”宣传科干事李星认为科技在进步,登记统计方式也应与时俱进。这一说法得到不少机关干部认同。有人说,在组织评功评奖、测评投票、晋职考核等涉及敏感事务的活动时,录像是有效的监督手段。

但基层干部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装步一连指导员郭靖说,登记统计的方式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更新,但现在要填写的本簿表册一样没少不说,凡有活动必要求录像,处理大量的视频资料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

“有些工作真的没有必要录像。”军械员王鹏伟举例说,就像检查车炮场日落实情况,最终应该检查装备性能状态,而不是通过视频查看装备保养过程。

谈到检查工作,一些与会人员还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凡事依赖视频检查,机关‘脱鞋下田’深入基层的意识可能会淡化。”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达成共识:视频资料是记录部队活动的有效手段,运用好可以助力基层提升建设质效;若无视现实条件、无限扩大应用范围,则会适得其反,让基层疲于应付、不堪其累。

会后,旅党委出台一系列措施:按照实际需要,重新划定视频记录的项目范围;规范视频资料留存标准和应用方式;配发或升级摄像机、摄像头、电脑等设备,改善基层办公条件……

风波渐息,机关与基层仍在就视频资料留存问题进行沟通磨合。相信,随着相关措施不断完善,文书们的新烦恼也会随之消解。

谨防“痕迹管理”变形走样

■中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排长 刘艺爽

要求对工作进行录像,是一些单位逐渐兴起的一种痕迹管理手段。但像上面新闻报道中那样,无论训练考核、教育学习,还是装备保养、投票测评,都要求留存视频资料,就颇有些“痕迹主义”的意味了。

痕迹管理本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还原工作落实的具体情况,可以借此检验决策程序的正当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施结果的有效性。如遇问题,还能作为调查取证的重要参考。

但在实践中,有些单位过于讲求“痕迹”,甚至要求事事留迹、处处留痕;有些机关在检查督导时,把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当“留痕”变成了“形式”,“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留存视频资料单纯为了迎检备查,就会引发很多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的问题来。

这就需要各级进一步明确痕迹管理的范围,对于哪些工作需要留痕、留到什么程度,进行合理规范,能合的合、该减的减,还应该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效,让工作留痕回归科学的正轨。

要把留存的资料用起来

■第73集团军某旅指导员 王路加

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数据信息采集方式,提高工作质效,出发点是好的。《内务条令》规定,具备条件的基层单位,可以按照规定式样进行电子文档登记统计。

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这些资料到底为何留存、留存有何功用,很多单位从不考虑。于是,不论大事小事,不管有无必要,一律先录像再说。这就造成大量资料“躺”在光盘里、“睡”在保密柜里,最后沦为一种迎检备查的“对证”,着实可惜。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基层建设提供了更多“优+”方案和技术支持。但目前来看,很多单位对此不够重视,即使有的加以引入应用也多止于浅层次上。这需要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提高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意识,积极探索和运用信息化手段转变工作指导模式,搞好各项建设,尤其让那些“沉睡”的资料醒过来、动起来,发挥出信息的最大效益,更好地服务日常工作和备战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