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那年,鸭绿江边的雪和她一样高

来源:中国火箭军 作者:孙天宇等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0-11-09 08:57:22

每次休假回家去看望奶奶时,她总拉着我给她讲一下现在部队的情况。每每听到军队发展迅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的时候,她都止不住眼中的热泪。

——火箭军某部中士董芳金

董芳金的奶奶张茂芸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卫生员。

1949年,十五六岁的张茂芸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跟随大部队来到了鸭绿江边。

她的身高只有一米五,那年,鸭绿江边的雪和她一样高。

董芳金家人关于奶奶故事的记录

当时,志愿军前进的路上全部被大雪覆盖。张茂芸个子小、年龄小,又是女生,指导员领着两名战士托举着她,艰难到达了战地前沿。

“鸭绿江边全是山,没有平的地方,地上全是石头卡拉,没办法,只能找个隐蔽的地方,安营扎寨、搭起帐篷。”

“冬天特别冷,鸭绿江边的冬天特别的长。我们不能生火取暖,怕暴露目标,敌人的飞机一直在我们头上低低地盘旋,只要发现土黄色的帐篷和军服就往下扔炸弹。”

“一个炸弹下来,有三间屋那么大的土坑炸片飞起,到处都是石子和炸片,我们只能趴在地上匍匐着。”

董芳金家人关于奶奶故事的记录

安营扎寨不一会儿,前方就运送来很多伤员。

十五六岁的张茂芸,看到伤员们有的被炸断了手脚,有的耳朵被炸没了,伤口鲜血直流......她被吓得发懵,战战兢兢地给他们清洗伤口、清理子弹,止血、包扎。

“当时,我们只能用生理盐水去冲洗伤口,用镊子取子弹,止血的药不够用,只能用按压包扎止血。但他们的创口太大太深了,怎么按压包扎血还是咕咕往外流......”

几个女同志只能一起上,用浑身的力气压住伤口、紧紧地包扎。“这得多痛啊。”

董芳金家人关于奶奶故事的记录

接收到重伤员,卫生员还会给他们打营养针。当时的营养针就是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非常粘稠,没有吊瓶,只能用粗针管肌肉注射。

“插入针头之后,我两只手用力推针,那么粗的针头、那么粘的注射液,那个疼痛就像是在钻心!”

“我没听到任何一名战士哭喊。有的战士实在忍不住,高喊一声‘打倒美帝主义,打倒美国鬼子!’,或是喊两句口号,好像马上就充满了力量。”

卫生员们给重伤员配上白面馒头营养餐,自己平时不舍得吃,只用水泡着吃窝窝头、干粮。

“伤痛、恐惧、疼痛、饥饿好像都能够用信仰的力量去战胜。”

纪念章

奶奶讲的这个故事令董芳金记忆深刻——

“有一名从前线下来的伤员,我奶奶怕他睡过去就起不来了,不断和他说话,让他坚持住。而那名战士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奶奶趴到他嘴边才听清楚。他说——战斗不胜利绝不回祖国。我奶奶当时就哭了。”

看似弱不禁风的张茂芸,面临枪林弹雨,毫不退缩,奋战在一线。在向山洞运伤员的时候,她曾摔倒在石头上,膝盖上当即就冒出血来,为了第一时间先把伤员运回去,她顾不上自己,回到帐篷时裤子已经被血染完了,现在膝盖上还有疤痕......

“有时一天能救护百十号伤员,有的简易包扎就直接运回国,有的严重的就需要截肢手术......”

伤员源源不断从前线运过来,只要休息一会,伤员就会堵满临时医院。

在恶劣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下,伙食只有烤土豆、玉米面,张茂芸身体严重营养不良,晕倒过好几次。

“能多包扎几个,就多保住几个!有时候伤员血喷溅的厉害,我力气小,整个身体都要压在断肢处。刚开始很害怕这些血和伤口,但经历多了,也不在乎这些了。”

有时候,指导员觉得她一个小女生不适合这样艰苦的环境,几次考虑让她撤离到舒适的地方,都被张茂芸毅然拒绝了。

高强度的抢救任务和零下几十度的寒冷都没有使她放弃过。由于抢救效率高、伤员们评价好,张茂芸获得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

三等功奖章

董芳金刚入伍时,身体素质较弱,在体能上和别人差距很大,时常感到压力大,“奶奶听说后经常用她的故事鼓励我,让我充满干劲。”

2018年,董芳金被评为优秀士官,第一个将喜讯和成绩告诉了奶奶。“她看到我的奖章时,激动地对我说,‘我也有一个奖章,你这个比我的强!’”

“我会继承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董芳金眼眸里闪着光。

采访:孙天宇、李承轩

整理:卢广婧璇、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