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守夜”!守业!讲述“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夏村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1-06 09:41:02

“守夜”!守业!

——讲述“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2020年,决战决胜之年,应对疫情之年,面对严重洪涝灾害、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更显意义重大。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枕戈待旦、向险而行,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他们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守业人”。得益于他们的努力,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然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均为历年最少;他们,也在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中成就“最美”。

为弘扬应急管理特色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向险而行,以生命赴使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面对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应急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谁打头?”“我打头!”

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6500名村民被洪水围困。

此时,庐江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已在抗洪一线奋战了几个昼夜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投入救援。由他“打头”领航的1号艇突遇3米多的水位落差侧翻,他被卷入汹涌湍急的洪流中英勇牺牲,年仅36岁。

陈陆牺牲后,战友统计:他连续奋战了96个小时,救出2600多人。

人民消防为人民,危难时刻,总有他们“逆行”的身影。

陈建是湖北省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一站站长助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紧要关头,陈建3次递交请战书,带领医废转运突击队担负武汉市11个街道、28家医院日常医废转运任务,50个日夜累计行程1.6万余公里,转运医疗废弃物2186桶,共170.49吨。

武昌医院、天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这些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哪里有需要,陈建就出现在哪里。他说:“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义不容辞。”

扎根一线,献青春护青山

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全球气候的“调节器”,守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1983年出生的孔特特是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市大队大队长,他已在这片高山林海坚守了18年。

18年来,他先后参与灭火战斗130余次,开展防火讲座100多场,培训护林员2万余人,参与重大抢险救援90多起,挽救群众生命20余人,抢救群众财产约400余万元……

成绩背后,是经年累月的无私奉献。进藏多年,他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没有休一次完整假。

森林灭火离不开特种车。1974年出生的吴迪就是这样一位“大拿”,他不仅擅长驾驶特种车灭火,还擅长专治特种车各种“毛病”。

他是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黑河市支队爱辉区大队四中队特种车辆维修技师。20多年来,他刻苦钻研,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成长为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的“专家”,累计培训驾驶维修技术骨干1000余人;检修车辆1300余台次,节约经费近600万元;技术革新20余次,极大提升了车辆维修效率和灭火作战效能。

勇于担当,靠实干守平安

2020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第一年,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显现了机构改革效能。

朱学忠是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在同事眼里,他是那个最敢于建言献策的人。

2020年1月底,疫情之下,地面运输受限,湖北各地防疫物资告急。朱学忠提出建议,利用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向各地输送防疫物资。

提议被批准后,他迅速协商甄选6家通航企业调配20名飞行员、40名机务及地面保障人员、各机型直升机10架,运送紧急防疫物资213架次、91.25吨,极大缓解了重点医院防疫物资缺乏的燃眉之急。

战“疫”紧要关头,切不能让生产安全事故“添乱”。大年初一一早,陕西煤矿安监局榆林分局干部刘小术就奔赴工作岗位。此后整整一个月,他都坚守在分局疫情防控与安全监察工作一线,不曾回家。

勇挑重任、敢啃硬骨头,是刘小术的工作作风。自2011年进入煤矿安监系统以来,辖区90%以上煤矿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参与对煤矿和有关责任人行政处罚上百次,深入井下一线监察400余次,累计实施经济处罚超5000万元。他说:“多去煤矿多下井,遏制事故靠践行。”

“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岗位平凡但使命光荣。”四川省营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伍袁志说起自己的职业,总是满满的自豪感。为了打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他在当地启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居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为了加强监管、消除隐患,他经常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基层、企业、车站、码头、市场、农村,开展执法检查。他总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营山县连续1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30年如一日,践行使命捍卫荣光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这是一个只有30名指战员的基层单位,却又是一支践行使命捍卫荣光的模范队伍。

自1991年1月1日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就担负起福州市五一广场升降国旗任务。负责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升降国旗任务,使命神圣、任务光荣。30年来,一代代消防指战员不仅勤练灭火救援技能,还苦练升降国旗“五功”,实现了21000余次升降国旗“零失误”。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现,背后是大头针、十字木架、沙袋和他们练到颤抖的手腿,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的继续苦练。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但耐火等级低,火灾防控压力大。为了做好防灭火工作,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采取了联防联治、防火巡查、宣传培训、实战演练等一系列措施。

多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消防指战员们都会将消防车停在街巷口,成立便民利民队,设立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座椅,宣讲消防安全知识。近年来,他们又树立“快攻速战打早灭小”理念,探索出适合老街古巷实际的灭火操法。

“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汤蹈火”,这是他们践行使命的坚定信念;三坊七巷连续8年“零火灾”、30年无重大火情,这是他们践行使命的最好印记。

默默扎根荒野,矢志不渝防震抗震

基层应急管理人扎根一线、默默奉献、不懈创新,努力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才智。

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正处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6名。看似“貌不惊人”,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们,在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中诞生。1966年3月,河北邢台遭受了一次严重破坏性地震,7月,红山基准台诞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有组织、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的地震台。

这里,是中国地震事业的发祥地,培育科学人才的摇篮。半个多世纪来,近百位地震专家、技术人员曾经在红山台工作过,他们成长于此,为新中国地震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又地处偏僻,距离邢台市隆尧县城9公里,到最近的村子也要3公里,交通和生活十分不便。

在红山基准台,一代代地震工作者守初心、克难关、精业务、讲奉献,一个个“第一”在这里诞生,一个个新辉煌在这里续写。例如,2005年,安装MT、ELF等先进进口仪器,率先开始大地电磁测深观测;2012年,河北省唯一GNSS核心站在这里建成……

目前,红山基准台已发展成为下辖11个子台,承担地震监测预测、地震应急等多项任务的开放式、国际性、现代化综合地震台站。

传承焦裕禄精神,筑牢基层“防灾堤坝”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奋斗过的地方,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这里的干部群众。把灾害风险装进制度的笼子,全力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正是他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2019年6月5日晚,一场罕见强对流天气“袭击”兰考,多个乡镇受灾严重。兰考县应急管理局迅速响应,将帐篷、棉被、照明灯等物资第一时间送往一线;700余人的救灾队伍赶赴一线,营救被困群众12人,挽回财产损失600余万元;593名村级灾情信息员对网格内受灾群众迅速开展灾情普查,及时上报,为受灾群众申请救助资金。

救灾行动顺畅进行,靠的是当地筑牢事故灾害防范的县、乡、村三道“堤坝”。在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兰考县设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打造“一张网”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基层救援能力,设1个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和4个应急救援中队;完善各类专项预案、处置方案,将173项应急预案录入信息平台;依托全县593名网格员,开展灾情信息普查和上报工作……

兰考县应急管理局的同志们说,把艰险扛在肩上,把平安留给百姓,这是他们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