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90后”气象员余佳雯:观察天气的“脸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石峰 罗佳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4-01 09:50:08

气象员余佳雯——

观察天气的“脸谱”

■石 峰  罗 佳

工匠心语:云是天气的“脸谱”,气象员的职责就是观测云的“喜怒哀乐”,确保飞机飞行安全。

古代打仗讲究夜观天象、昼测风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气象员可以通过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数据分析预测气象。

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公司“90后”气象员余佳雯,通过分析一组组气象数据,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找到最佳时间窗口,确保飞机安全启航,大家夸她:“只要她在场,直升机转场飞行会变得格外顺利。”

幸运靠的是过硬实力。为了练就“观天”本领,余佳雯可没少下功夫。

“在景德镇机场,冬季要注意零度线角度区域,直升机一旦入云,旋翼会结冰;惊蛰后,直升机转场要注意傍晚强对流天气……”上班第一天,师傅高永贤便要求余佳雯熟悉掌握机场的季节和气候特征。

余佳雯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用仪器测量天气数据,这有什么难的?”

没想到,第一次参加试飞任务,余佳雯就差点栽了跟头。

当天,飞机降落前,余佳雯接到试飞员的报告:“跑道一端有雾,提醒余佳雯确定是不是平流雾。”

大数据分析可能会有误差,余佳雯决定到现场看看。在跑道尽头,余佳雯极目远眺,发现雾气正迅速扩散,周围能见度越来越低。确认是平流雾后,她立即通知试飞员快速降落。当飞机平稳降落后,机场能见度已经降到100米,余佳雯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当时判断再迟一些,直升机就无法降落,飞行员会处在盲飞状态,后果不堪设想。”余佳雯说。

这件事让余佳雯意识到,气象工作复杂且不确定性强,不能仅依托大数据推算,还要结合日常丰富的经验进行临机处置。

去年,公司组织新机型高原试飞,上级要求气象员伴随保障。听闻消息后,余佳雯第一个报了名。

从海拔不足百米的景德镇到5000多米高原,余佳雯经历了缺氧、失眠等高原反应,队员们劝她不要硬撑,她却一边吸氧,一边坚持工作。余佳雯说:“作为一名气象员,熟悉更多更复杂的气象环境是我的职责。”

到了目的地,余佳雯第一时间向当地气象台索要地标和气象资料。为尽快熟悉高原气候情况,余佳雯白天跟在老同志身后细心讨教,晚上一头扎进资料室研究高原起飞数据。渐渐地,她对气象判断越来越准确。

一天,试飞场进行某型试验机科研试验,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空,骤然乌云密布。设备不能淋雨,型号总设计师忧心忡忡,不断询问余佳雯还有多久要下雨。

看着天边云海翻腾,天色越来越暗,余佳雯心中焦急万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云形变化,直到发现云的边缘开始“发毛”,立刻判定半小时后大雨将至,让大家马上做好防雨措施。

像是与“雨神”做好了约定。半小时后,大雨倾盆而至。此时,余佳雯又给出20多分钟后雨停的反馈信息。

型号总设计师让工作人员做好随时恢复测试的准备。20多分钟后,雨消云散,余佳雯一战成名。

“十雾九晴,久晴大雾必阴,久阴大雾必晴”“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这些都是余佳雯多年来工作实践积累的经验。她说:“气象员预测天气像是破解摩尔斯电码,工作经验就是手中的‘密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