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蓝线”通道守护者

来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作者:丁文栋、况志邦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0-11-24 11:16:26

“一号警戒,根据护卫通报,枪声出自附近以色列靶场射击训练,解除隐蔽,加强观察。”“一号警戒收到!”“情况解除,各小组继续作业!”

▲爬上蓝桶重新喷漆翻新标识

黎巴嫩与以色列某边境地区,一阵急促的枪声过后,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官兵开始新一天的“蓝线”通道维护任务。上个月,他们刚刚完成首个“蓝线”勘察任务,并提交了情况报告。近日,接联黎司令部最新指令,新一批赴黎维和扫雷官兵正式展开部署以来首个“蓝线”通道维护任务。

▲随处可见的骷髅头标识牌和密集的铁丝网

作为黎以边境的临时停火线,长期以来,“蓝线”发挥着维持和平稳定的重要作用。但前期勘察结果显示,用于标记“蓝线”的许多蓝桶和通道因气候、雨水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扫雷监督员郑建辉说:“经勘察,‘蓝线’通道主要存在植被过密阻碍通行、铁丝网锈蚀掉落、警示标志丢失、蓝桶标识油漆掉色严重不醒目等问题,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缺口,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为通道重新拉设铁丝网

我维和官兵的主要任务是割除植被清理杂物、修复铁丝网、完善补充地雷标识和翻新蓝桶标记等。按照命令指示,在明年2月上旬左右,中国赴黎维和扫雷官兵需完成近100个蓝桶及通道的维护修复,跨越“蓝线”总长40余公里。由于点位数量多而且分散,一个排分成两组进行作业,一条通道只有5-7人来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官兵们往往是进了通道就不休息,连续作业5个小时左右。

▲维和官兵给蓝桶喷上“UN”字样

按照联黎司令部命令,中国维和部队与柬埔寨维和部队共同担负“蓝线”通道维护任务。根据任务划分,我扫雷官兵接到的通道维护区域位于南黎任务区西南方向,但有一半通道之前是由柬埔寨维和部队勘察的地段。尽管双方进行了资源共享,但工作模式和作业方法、标记手段的差异,导致我维和官兵无法准确掌握情况,情况不明给展开作业带来很大难度。

▲黎以边境山路崎岖车辆通行困难

黎以边境地区大多为山地,路况极差,崎岖程度甚至连猛士指挥车都寸步难行,我维和官兵从营区出发需要花近2个小时才能到达任务点,而后选择一片开阔地作为控制点,各小组徒步前进寻找通道进行维护任务。为节省时间,官兵们都在任务点吃午饭,由部分驾驶员在控制点负责炊事工作,但为了赶进度,各作业小组几乎每天都不能按时就餐,距离控制点较远的官兵,经常都是吃冷饭菜。

▲对通道内植被进行清理

官兵们所面临最大的难题也是作业量最繁重的,是植被割除。由于通道地势不平且两旁就是雷场,机械操作无法实现,所以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人工完成这项工作。许多通道植被非常茂密,官兵通行受阻,警戒人员举着2米长的旗杆走进通道,也被全部淹没在其中。

▲人工进行植被割除清理

通道长度距离短的30-50米,长的有500多米,宽度均在2米左右。按照标准作业程序,官兵们需要把通道内所有的植被全部清理干净,每天要重复弯腰、割草砍树几百上千次。自“蓝线”通道维护任务展开以来,一些腰部有旧疾的老兵都是贴着膏药、戴着护腰作业。

▲对蓝桶进行翻新

黎巴嫩的雨季来临,雷雨天气增多,我维和官兵必须加快作业进度。尽管任务繁重且枯燥,但他们从无怨言,始终用高效、专业的敬业精神去完成每天的任务。截至目前,中国维和官兵已完成23条通道的维护任务,步行距离约30公里。

▲在水泥墩外侧喷上醒目的蓝桶序号

一个个中国蓝盔,拎着作业包、油漆桶,带上修枝剪、肩扛人字梯,穿行在“蓝线”的深山密林中,低下头清扫障碍开辟安全通道,挺起腰维护和平展现中国力量。

▲重新挂上地雷标识

致敬,中国蓝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