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无人机进入“常态运用”时代 反无人机技术水涨船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凌玉龙 成次敏 彭金华 责任编辑:杨红
2020-11-05 13:55:47

各国主要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装备。制图:姚小锴

频繁亮相,无人机进入“常态运用”时代

■凌玉龙 成次敏

10月26日,阿塞拜疆军队使用“旗手”TB-2无人机突袭了纳卡地区“国防部长兼国防军司令”哈鲁秋尼扬的车队,摧毁了其乘坐的车辆。无独有偶,2020年1月,美军利用“死神”无人机击毙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

此外,在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也门“胡塞”武装同以沙特为首的联军战斗中,都出现了大量无人机的身影。其担负的任务,也从传统的战场侦察、监视获取情报扩展到边境海域巡逻、通信截听、电子干扰、中继通信、精确打击等领域。不难看出,作为新质作战力量,无人机正广泛运用于多种样式的战争行动,成为战争的标配、战场的宠儿。

与传统有人机相比,无人机系统机体构造简单,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相对便宜,加之无须配备生命保障和安全救生系统,所以造价低廉。同时,无人机不受人为因素的制约,无须考虑飞行员的生理极限和生命危险,可以冒险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甚至深入敌后作战。操作人员甚至只需坐在办公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操纵无人机执行各种任务。

通过打击关键目标达成战略效果,尤其是无人机斩首作战,是无人机在作战中的重要运用方式。在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军方使用TB-2察打一体型无人机攻击亚美尼亚的D-30榴弹炮、BM-21火箭炮阵地,造成亚美尼亚大量T-72坦克、火箭炮、装甲车等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今年1月,在“定点清除”苏莱曼尼的行动中,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控制一架MQ-9“死神”无人机执行任务,只以3枚火箭弹的代价,就命中苏莱曼尼并彻底摧毁了其车队,实现“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正因为无人机作战具有人员零伤亡、机动性好、隐蔽性能突出、作战效能高等优势,使得无人机在现代战场的运用频次持续攀升。各国也因此愈加重视无人机的发展,从应用技术、用途、使用、管理规范上做好无人机运用长远规划。未来,无人机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全、技术越来越先进,将承担起大量传统作战中由人担负的作战任务。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技术的智能化程度也将得到快速提升,“蜂群”自主作战等战法也将更加成熟。今年9月3日,美军一架加挂了“敏捷秃鹰”人工智能吊舱的“死神”无人机进行了首次试飞实验,其可对无人机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快速匹配、识别和跟踪目标,并提供给指挥官进行射击决策。在不久的将来,加挂了“敏捷秃鹰”人工智能吊舱的“死神”无人机将可以在线自动识别和定点清除目标。

针锋相对,反无人机技术水涨船高

■彭金华

随着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无人化加速演进,使用无人机执行战场侦察监视、定点清除等任务的战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外一些政要官邸、军事基地、核电站、油田等也曾遭到无人机攻击或侵扰。

为有效应对无人机带来的安全威胁,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研制发展反无人机技术,提高反无人机作战能力。

“硬摧毁”,就是使用各种装备直接拦截、摧毁或者捕获无人机。

常规火力攻击,即使用导弹、炮弹、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等实施火力拦截摧毁,这是较为常用且直接有效的方法。2018年1月6日凌晨,俄罗斯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遭极端组织的13架无人机袭击,俄军立即采取措施,用“铠甲”-S近程防空系统击落了其中7架。

激光武器打击,即使用高能激光实施精确打击,直接彻底击毁敌无人机,或者烧毁无人机部分机身、光电系统,使其坠毁。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可输出高达10千瓦的激光束打击摧毁无人机。

微波武器抗击,即使用高功率微波武器击穿、烧毁无人机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使其失去控制,掉落坠毁。美国陆军曾测试了雷声公司研发的“相位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用其击落了多架无人机。

无人机截击,即像战机空中格斗一样,使用具有打击能力的无人机在空中截击敌方无人机。比如,无人机群对冲撞击、无人机携带武器空中格斗、无人机拉网“抓捕”等。

“软打击”,就是通过干扰阻断无人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迫其降落或者偏离航线。

干扰卫星导航。使用电子战手段有效干扰或者截获无人机的卫星导航信号,使其无法精确定位、偏离航向或者丧失执行后续任务的价值。比如,英国研制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可有效干扰敌无人机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澳大利亚的“反无人机电磁枪”,则可通过发射电波信号干扰无人机的卫星导航信号,迫其降落或者返回。

干扰射频通信。无人机通信数据链比较容易受到干扰,扰乱无人机与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有效的反无人机方法。英国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也可向无人机发射定向大功率干扰射频,切断无人机与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迫使其降落。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家已部署该系统。

干扰陀螺稳定。无人机主要是靠搭载的陀螺仪装置保证自身平衡,使用声波与陀螺仪固定频率产生共振,可使陀螺仪失效,从而使无人机失去平衡。美国的“LROD声炮”经改造后,可干扰3公里左右的无人机。

“巧欺骗”,就是利用光学、电子、网络信息等技术手段,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对敌方无人机进行欺骗,从而降低敌无人机侦察打击效果。

光学欺骗,即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防护,隐真示假,欺骗敌无人机。比如,可使用激光照射己方假目标,用产生的激光回波欺骗敌方无人机的激光制导武器系统。

电子欺骗,即使用电子“假信号”迷惑敌无人机,使其执行错误指令。俄军的“蔷薇”电子战系统,能在半径约10千米范围内自动识别敌方无人机的遥控信号,然后进行编码模仿,发射大量假信号,使敌无人机偏离航向或者按照假指令着陆。

网络欺骗,即通过植入木马病毒、安插“后门”程序等手段,对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网络攻击,通过指挥中心发射“假指令”,从而控制、接管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