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世代接续护英灵 鱼水情深念党恩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刘金汉 雷晓宇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4-06 18:22:22

在湖南省洞口县花园镇,由开国上将萧克将军亲笔题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高耸云端,见证了一段足以彪炳史册的红色印记。

第四代守墓人王军给民兵讲解。

据《洞口县志》记载,“1935年12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进驻李家渡,突然,敌机窜来狂轰滥炸,一红军战士为掩护当地一放牛娃,壮烈牺牲”。这个放牛娃叫王康元,从此王康元的父亲王仁德把守护红军烈士英灵立为祖训,后来王家世代守护红军英灵。这是一场持续86年的感恩接力,更是一曲军爱民民拥军、感天动地的鱼水赞歌。 

留下红色印记,播撒红色种子

1935年12月21日中午,红军第六军团长征过境洞口县花园镇,当时年仅12岁的王康元正在放牛,突然听到一阵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红军行军队伍快速向四下分散。

洞口县民兵到现场接受红色教育。

而从未见过飞机的王康元并未感到害怕,直到一颗炸弹在行军队伍中爆炸,前一秒还在看热闹的王康元瞬间吓懵了,牛儿挣脱缰绳撒腿就跑,剩下王康元脑袋一片空白愣在了原地。

“快,快趴下!”眼见一枚炮弹从天而降,说时迟那时快,一名红军战士冲向前去一把扑倒在王康元身上。随着一声巨响,王康元身边两米开外的地方被炸出一个大坑。王康元只觉得双耳嗡嗡作响,随后就晕了过去。飞机走后,王康元的父亲王仁德闻讯飞奔过来,在硝烟弥漫中疯了一般地哭喊着寻找独子王康元。

“爸,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清醒过来的王康元听到父亲的叫喊声赶紧遁着声音回答。

“儿啊,你没事吧?”听到应答,王仁德连滚带爬冲向王康元并一把抱住。

“怎么了,孩子,哪里受伤了?”看到儿子脸上、身上都是鲜血,王仁德焦急地问道。

“爸,我没事,没受伤,是那个当兵的救了我,他受伤了。”王康元哭着回答并指向身边刚扑倒在自己身上的红军战士。王仁德这才发现,舍命救下王康元的红军战士后背已是血肉模糊、鲜血直流,当他看到红军战士正脸的时候,王仁德内心猛地一颤,那是一张多么年轻的脸啊,和自己的孩子相比绝大不了多少,看看眼前的红军战士再看看自己的孩子,突然在想:“这,又是谁的孩子啊。”王仁德颤抖着握住红军战士的手哭道:“孩子啊,你是咱老王家的恩人啦,我谢谢你,我谢谢你。”

牢记红军恩情,守护红军英灵

“红军舍命救了我儿子,不把他们安葬好,良心上也过不去啊!”这场空袭,20多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王仁德组织20多名贫苦农民配合红军把烈士安葬到了自家唯一的土地里。

王家常年坚守看护红军墓。

“红军安葬之处为村里龙脉所在,必须挖出来。”红军走后,当地的土豪劣绅就叫嚣着要把烈士遗骸挖出来,并扬言要丢到村里的蓼水河里去。几番抗争无果后,王仁德只好连夜组织人员将烈士的棺木移葬到荒无人烟的长岭界,为掩人耳目仅搬了两块红石头放置在坟头作墓碑,方便偷偷祭拜。

“王家要世代铭记红军的恩情,清明节一定要先祭烈士再祭祖宗!”弥留之际,王仁德拉着儿子的手留下家训。王家祭拜红军烈士也从未间断。

1958年,作为土改干部的王康元因工作得力,被组织推荐到邵阳地委参加培训并有望转干,可王康元却放弃了这一机会,因为他觉得一旦转干就要离开老家,就不能经常打理红军烈士墓了。

“爸,您放心,只要王家还有人,就不会让红军烈士墓荒废。”1988年王康元去世前,儿子王水洪跪在他床前郑重承诺,而这句承诺王水洪用了大半辈子去兑现,这期间,他甚至把红军烈士牌位摆放在自家神龛上供奉。

2013年,年届古稀之年的王水洪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眼看自己经常照顾烈士墓地已是力不从心,他拨通了儿子王军的电话:“你回来吧,我干不动了,红军烈士墓还得有人守,有人照顾,你是长子,这个责任你得担起来了。”

按照当年王仁德的遗志,王军于1997年参军入伍。后来靠着在部队练就的过硬素质,退伍几年后,王军有了稳定的不菲收入,在珠海买了房,并收获了爱情、结了婚。接到父亲电话后,从小对祖训耳濡目染的他毫不犹疑地答应父亲。当时唯一让他感到为难的就是怎么同爱人说,毕竟房产在珠海,爱人的父母也在珠海,而且夫妻二人当时的月收入总和已经达到两万多元,但是回到家里,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好。

“这事换作谁都难以理解和接受,当时我们也吵过,但最终还是跟着他回来了,这么些年跟着他守在烈士陵园,渐渐也能理解择了。”爱人邓桂容表示。因为她自己也知道,懂得感恩、重情义的人是值得托付一辈子的。现在,邓桂容每天陪着王军清扫墓园,修剪枝叶,共同担当起着这份属于王家的世代坚守。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从王仁德到王康元,再到王水洪、王军,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故事从他们的口口相传中传遍十里八乡。王家人逢人就说红军好,张口就是红军情。近年来,在花园镇,甚至整个洞口县,讲起花园红军烈士墓,相关的红色故事大家都能说上一两段。

“红军救下王康元,王家世代守护红军墓。”、“红军打土豪、斗劣绅,救济贫困老百姓”、“红军接济群众,群众把女儿取名‘红军’纪念红军”、“红军严守纪律不扰民,睡在桥上过夜”等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凭吊瞻仰。

1997年,开国上将、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将军为李家渡红军烈士墓亲笔题写“红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地方政府出资对烈士墓进行了整修,陵园也于2019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王家世代守墓感恩红军、感念党恩的故事感天动地,我们要以建党100周年学党史为契机,把这里的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2021年1月,洞口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将西中红军烈士陵园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并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其中。

红军长征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

党性教育基地筹备小组迅速开展工作,历时两个多月,采访近100人,查阅各类史料档案1000余份,征集各类佐证文物200余件,对红军经过洞口县,尤其是在花园镇西中社区的文史资料和文物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完善,并依托烈士陵园旁边闲置的老西中社区村委会,建成了集史料文物陈列、红色故事宣讲等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

基地建成后,各机关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纷纷到来,巍然耸立的纪念碑、震撼人心的史料陈列、耐心细致的专业讲解,让红军舍己救人的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而世代守护红军英魂的故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受感动和鼓舞。

“生在英雄的土地上,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就要感党恩、跟党走,牢记职责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血脉生生不息。”清明节前,该县高沙镇武装部组织今年新入队民兵到基地瞻仰烈士,闻听红色故事,接受红色熏陶,武装部长曾军在现场党课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