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這是雷鋒在1958年寫于團上湖農場日記中
一段人生叩問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
當你還在內心發問
自己是否在生活中擁有“雷鋒精神”時
一些人已經有了答案
再微小的光也有溫暖
3月4日,武警莆田支隊秀嶼中隊熊偉指導員收到一個快遞。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封感謝信。



原來,疫情期間,中隊下士王帥得知,家鄉防疫工作面臨著物資緊缺的問題。骨子里就帶著山東人直爽熱情的王帥,第二天就與村里取得了聯系,並捐款600元進行物資采購。事後,王帥沒有向任何人提起,直到這封感謝信的到來,戰友們才知道了這件事。
“這是我們中隊今年‘學雷鋒紀念日’最好的一堂教育課。”指導員熊偉感慨地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在武警南平支隊,近期也收到了一封感謝信。而這封感謝信是由支隊新兵王厚杰的家鄉村委會發來的……
疫情爆發以來,王厚杰在電視新聞上時刻關注著疫情發展,也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擔心。雖然不能回家,但他經常利用視頻和電話,把在部隊學習到的疫情防控知識和家人交流。

當得知村里消毒水十分緊缺後,王厚杰便與自己的叔叔打了一通電話,想用津貼為鄉親們買消毒水。
王厚杰的想法得到了叔叔的支持,疫情期間供給困難,兩人最後終于聯系到了一家消毒水廠家,並協調物流,連夜將購買到的500斤消毒液送到了村中。


“3000元雖然不多,但是對于一個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來說,幾乎就是全部積蓄。”王厚杰所在中隊指導員陳松濤告訴記者,“直到他的家鄉發來了感謝信,我們才知道這件事。”
跨越2000公里的關愛
在這個總隊,善舉並不僅僅出現在疫情來臨之際。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機動支隊中士朱凱文得知可以通過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對西北地區貧困學生進行一對一捐資助學。他便毫不猶豫地就加入了助學隊伍,並根據支教團的安排,對甘肅省古浪縣兩名高中生進行幫助。

▲朱凱文所資助的古浪三中(圖源見水印)
朱凱文資助的一名女生,性格內向,家里有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打工、種地的微薄收入,因此在求學路上,她曾有過迷茫、彷徨。朱凱文了解到情況後,在經濟上對她進行幫助的同時,也通過支教老師不斷鼓勵她,關心著她的成長和學習情況。
“我們的祖國一路走來,歷經各種艱難險阻。在這里,我也希望你們將來無論身居何處、位居何職,都請安心工作、學習,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去年國慶節前夕,朱凱文專門寫信給兩名學生,勉勵她們努力學習,積極上進。

不久前,兩名學生寄來了回信︰“你們善良的心,可以把冰雪融化。”“現在我只有好好學習,才不會辜負你們。”“我也會像你們一樣,去幫助他人!”樸實話語飽含著的,是她們對子弟兵的深切感激。


朱凱文的助學行動堅持了三年多,共資助近萬元。朱凱文說︰“作為黨員、軍人,在人民群眾需要時,自己盡一份力也是理所應當的。”

▲泉州支隊組織開展“學雷鋒”教育
生活中需要“雷鋒精神”
與人為善才能在真誠中感到快樂
同樣
我們這支軍隊也有屬于自己的“雷鋒精神”
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更是一支精神的火炬
值得我們永遠傳承!
整理︰王鴻壕